摘 要:科研誠信是一個世界性的重要話題,世界各國都采取相應行動加強科研誠信建設??蒲姓\信的要旨是強調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對于研究相關的主體是否盡到責任應當有一個考察與責任追究的過程,這就是科研誠信問責。相對英、美等國家而言,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起步較晚,但黨和政府以及高等教育領域都越來越重視科研誠信建設,目前的狀況基本可以概括為問題多、制度多、研究多。建立問責制是未來治理科研誠信問題的重中之重,科研誠信問責有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目前的科研誠信問責還存在一定的困境需要突破。為此,應明確治理方向,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具體問責機制,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關鍵詞:科研誠信;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問責制
科研本是人們心中的“神圣”事業(yè),容不得半點虛假與造作。但類似“《自然》(Nature)撤稿”“復制粘貼寫論文”“引用文獻不加注”“一稿多投重復發(fā)表”“隨意掛名發(fā)表作品”“網上買賣論文”“代筆當槍手”“篡改、編造、抄襲”“韓某事件”“梁某事件”“翟某事件”等方面的現象卻經常出現在報道中,讓人擔憂科學界“亂象叢生”。以上問題涉及的其實就是科研誠信(Research Integrity)。有“亂象”就有治理。面對上述科研誠信問題,世界各國都采取相應行動予以應對。例如:美國的科研誠信辦公室(ORI)、北歐國家的研究倫理委員會、我國的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等,都是國家成立的相應機構對科研誠信問題予以治理。世界范圍也有一些相關的聯合行動,如世界科研誠信大會(WCRI)至今已舉辦了五屆,旨在推動科研誠信問題的廣泛研究與全球治理。那么,從問責這一視角看,如何理解科研誠信問題并對此加強治理呢?本研究擬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負責任的研究行為:科研誠信要旨
對科研誠信的理解,有相類似的多種定義。其中,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的定義得到廣泛認可,即科研誠信倡導的是一種負責任的研究行為,指的是在科研活動過程中的申報、實施和評價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應該使用誠實的、能夠驗證的、科學的研究方法,所呈現的研究成果報告必須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準則和普遍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1]具有科研誠信是主動遵守負責任研究行為要求的道德原則和職業(yè)標準。[2]數據的收集、管理、儲存、共享和所有權,發(fā)表、署名、同行評議,師生關系中的行為規(guī)范與責任,合作研究中各方的義務與責任,受試者保護,環(huán)境與安全問題,以及財務責信等,都是涉及負責任研究行為的重要方面。[3]
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看,具體承擔研究行為相應責任的不只有研究者本身,而是一個與研究相關的責任主體結構體系,其包括科研管理機構,如科研項目委托單位、教育部等行政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如科研機構、高校;科研負責人及參與者,如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科研成果發(fā)行單位,如學術期刊、出版社等。[4]
既然科研誠信倡導的是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對于研究相關的主體是否盡到責任就當有一個考察與責任追究的過程,這就是科研誠信問責。那么,我國高??蒲姓\信目前的相關現狀如何、對相關科研誠信問題的問責還存在哪些困境、未來的路徑在哪,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和分析。
科研誠信相關現狀
相對英、美等國家而言,我國科研誠信建設起步較晚,積累的問題比較多,但黨和政府以及高等教育領域都越來越重視科研誠信建設。目前的現狀基本上可以用“三多”來概括,即問題多、制度多、研究多。
1.問題多??蒲姓\信相關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抄襲、造假、一稿多投、買賣論文、代筆當槍手、行賄受賄等。從以下這些案例可以窺見一斑:第一,抄襲。天津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2012屆碩士畢業(yè)生李某的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比對后發(fā)現,該論文與被抄襲的論文從標題、摘要、關鍵詞到正文的結構和內容都高度相似,多個段落幾乎一字不差。[5]第二,造假。《科學》(Science)近日發(fā)布了一個“撤稿”報告,許多數字令人震驚,如過去10年里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等。而在這些被撤回的稿件中,“造假”(Fraud)約占60%。[6]第三,一稿多投。2018年,《中國青年報》報道稱,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某的多篇中文論文涉嫌抄襲或一稿多投,且似乎為了掩人耳目,專門向相關期刊和中文數據庫主動要求將歷史文章“抹除”。[7]第四,買賣論文或代筆。輿論風口里的河北科技大學韓某,被曝替人寫論文,曾組織學位論文買賣。第五,受賄。2018年4月,湖南省檢察院通報,桃江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求索》雜志社原主編、編輯、正處級干部烏某以涉嫌受賄罪提起公訴。截至2018年8月底,中國裁判文書網陸續(xù)公布了涉《求索》雜志案受賄、行賄的8份判決,經法院認定烏某收取的論文“版面費”共近千萬元。[8]
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很普遍,而且具有很大的隱蔽性。2018年10月,《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以下簡稱《藍皮書》)在京發(fā)布,該報告通過梳理并研究分析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開報道的64起典型案例發(fā)現:學術不端問題已經滲透到學術界的每一個層級,具有較強的普遍性;近年來,學術抄襲剽竊或造假、偽造學術身份、侵占他人學術成果、貪污科研經費等學術不端問題頻頻被外界關注;“學術不端問題易發(fā)多發(fā)”。數據顯示:1997年—2017年,基本上每年都有學術不端案例被曝光;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具有較強隱蔽性,而媒體曝光則具有較大的偶然性,“發(fā)生多、曝光少”是學術不端問題的一個重要特征。[9]
2.制度多。針對科研誠信問題,我國也建立了許多制度。依據科學技術部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匯編的《科研誠信建設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文件匯編》及國務院部委等相關網站信息進行整理后發(fā)現,改革開放40年以來,從1980年頒布首個相關的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到2018年發(fā)布的《關于對科研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共制定實施了81項制度。這些制度涵蓋法律法規(guī)、中央和國務院文件、部門規(guī)章、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等多種類型。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研誠信相關制度建設進入高峰期。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等文件精神和總體要求,國務院于2014年制定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年)》,其中,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屬于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隨后,黨中央、國務院及其他部委相繼出臺了三十多項有關制度。近幾年頒布的重要文件有:《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關于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對科研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等。2019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科研誠信,指出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這些都體現出黨和政府對科研誠信建設的高度重視。
3.研究多。在學術研究領域,對科研誠信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很多。截至目前,以“科研誠信”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就能檢索到3,000多篇相關研究論文。如果加上“學術誠信”“學術倫理”“學術失范”“學術不端行為”等類似的關鍵詞,相關文獻就更多了。這些研究涉及廣泛的主題,如關于科研誠信相關概念的探討、對科研行為責任及科研誠信問題的認識等問題的探討、關于世界各國處理科研誠信問題實踐經驗的研究、關于科研誠信問題影響因素的研究、關于科研誠信問題與改進措施的研究、世界科研誠信大會的相關研究、關于科研誠信教育培訓方面的研究、對科研誠信法律問題的探討、科研誠信建設中外比較研究等。
綜上可見,我國對于科研誠信建設的研究較多,黨和政府也非常重視,頒布了許多文件予以指導治理。但相關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可以說“問題依舊在,幾度令人愁”,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應對。
科研誠信問責及其困境
依前所述,科研誠信倡導的是負責任的研究行為。然而,我國當前的相關問題卻還很多,這就說明在研究中還有許多不負責任的行為。可以從問責的角度來審視問題的解決之道。
有責任就要落實責任并考察責任落實情況,對未盡到責任的行為應追究其相關主體的責任,這就是問責(Accountability),即是在一定關系狀態(tài)下的責任追究過程,其目的是回應內外部需求并且改進工作。問責制也就是將這一關系、過程、手段、目的制度化的規(guī)定。一般認為,問責制包含六個方面的要素,即權責體系(依什么問)、問責內容(問什么)、問責主體(誰來問)、問責對象(向誰問)、問責程序(如何問)、問責后果(怎么辦)[10]等。我國的《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體現出一定的問責性質,就問責啟動—信息整理與呈現—認定與處理—反饋與救濟等環(huán)節(jié)作了相應規(guī)定[11](見表1)。
當然,科研誠信問責有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而且目前的科研誠信問責還存在一定的困境需要突破。可以從“三點”對此進行分析,即問責模式的作用點、問責主體的難點和問責對象的痛點。
1.問責模式的作用點。世界銀行專家組認為,從問責主體這一視角看,問責制的改革方向主要有四種,即科層制問責、獨立機構問責、社會問責和市場問責。其中,科層制問責的作用力源自自上而下的權力;[3]獨立機構問責的作用力源自自治的專業(yè)能力;社會問責的作用力則源自公民權利及其被賦予的權力;市場化問責的作用力源自消費者的選擇。[12]從問責主體視角綜觀世界范圍的科研誠信監(jiān)督管理狀況,可以說,上述四種類型的問責制都在一定程度上相應存在。
一是科研誠信科層制問責。許多國家都是由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科研誠信政策法規(guī),并且政府相關部門具有最終的問責處理權,從這一層面來說,這就帶有一定程度的科層制問責性質。例如: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國家層面的聯邦政策和備忘錄,即《關于科研不端行為的聯邦政策》和“科學誠信”備忘錄,依據聯邦政策和備忘錄,美國相關科技管理部門和資助機構出臺了細化的科研誠信政策和科研不端管理規(guī)定。[13]
二是獨立機構對科研誠信的問責。獨立機構是外在于政府部門和教學、研究機構的外部機構,能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集中力量處理科研誠信問題,能一定程度地避免行政主導,以及克服研究機構自查可能帶來的問題。例如:丹麥的科研不端委員會、挪威的國家研究倫理委員會、芬蘭的國家研究倫理顧問委員會等,這些獨立機構集中對全部學科科研不端行為進行調查和監(jiān)管,當然也有某種形式的向下授權。
三是科研誠信社會問責。社會問責是一種強調公民廣泛參與的問責類型。世界各國在科研誠信問題的處理中,普遍設立舉報制度,這就是一種社會問責形式。當然,這種形式的社會問責主要還是核心利益相關者在發(fā)揮啟動作用,其他的廣大公民及相應機構還需要更好地組織與調動。
四是科研誠信市場化問責。市場化問責可能離日常意義上的科研誠信問題的直接處理稍遠一點,但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過程中,消費者可以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實質上,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個國家在運用這些模式時一般是各取所長、相互協同,共同致力于促進科研誠信。
2.問責主體的難點。問責有一個發(fā)現、分析、評價、判斷、處理的過程。對于問責主體而言,當前的科研誠信問責還存在三個方面的“難點”,即問題難發(fā)現、性質難評判、結果難處理。
科學研究往往具有保護性、隱蔽性,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通常情況下難以被發(fā)現。加之違規(guī)行為者刻意地掩飾和偽裝,只有在問題可能比較嚴重或普遍的時候,才能得到反映和處理。
科研行為是否符合相應的倫理規(guī)范,是否遵循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要求,其邊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性。問責主體在分析、評價某些研究行為及其結果時,對其性質難以評判。例如:學術不當行為、學術不端行為(FFP,Fabrication,Falsification,and Plagiarism)、違法犯罪行為,這三者之間就存在區(qū)別,對其分析判斷需要仔細裁量。
再者,即使問題被發(fā)現了,也被認定為某種程度的不負責任的研究行為,若對其進行懲戒處理,也有一定的難度。這主要受到制度、觀念、氛圍、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影響。
3.問責對象的痛點。對于問責對象而言,相關問責制是否能對其起到實質性的規(guī)范與約束作用,主要看制度執(zhí)行能在多大程度上觸動其利益,即觸及到其痛點。
一是科研誠信問題是否及時被發(fā)現。例如:抄襲、造假、掛名、買賣論文等,是否能被及時發(fā)現,如果時滯性較長,甚至難于被發(fā)現,那么就有可能助長不良風氣。
二是對問責對象是否造成較大的違規(guī)成本。也就是說,是立即被調查處理,而且處理的力度比較大,還是一帶而過或通過一定的渠道能化解。如果是一些不痛不癢的處理甚至未得到及時處理,制度的力度就相當有限。
三是大環(huán)境和整體風氣的影響。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他人行為對行動者會有重要的影響,容易形成一種習得性行為。通過觀察,行動者會將他人類似的行為作為參照點,審視其被發(fā)現和處理的情況,從而選擇自身行為。如果大環(huán)境和風氣都不是很好,則容易誘發(fā)相應的違規(guī)行為。
以上情形實質上反映出科研誠信問責應處理的三個關鍵點,即制度的完備性、信息不對稱和利益的觸動性。從制度利益人[14]的角度看,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就應當采取措施更好地解決這三大問題。
科研誠信問題治理的基本路徑
基于問責制的視角,未來對于科研誠信相關問題的治理應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具體問責機制,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1.明確方向[15]。對于科研誠信問題的治理,加強透明度與問責制建設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加強對科研誠信的問責,已成為各國政府及社會共同的心聲與努力方向。加強問責是國內外關于科研誠信問題研究的議題之一,是世界科研誠信大會的新主題,如2017年5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五屆科研誠信世界大會就是圍繞透明度和問責制相互關聯的主題組織開展的,會議還制定了《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阿姆斯特丹議程》。[16]加強問責也是在實踐中解決科研誠信問題的急需之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楊衛(wèi)院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治亂須用重典,(科研)誠信建設要有“牙齒”。[17]這個“牙齒”主要就是指問責。
2.健全制度。為了達到理想的問責效果,應當加強科研誠信問責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制度建設應做到“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這就是加強科研誠信問責制度建設的基本標準。為此,應當做到,建立健全國家層面更具威懾力、約束力,更權威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建立整合性全過程問責制度;完善大學、研究所和基金會等科研組織內部的管理規(guī)定和制度;強化科研道德規(guī)章制度的貫徹和落實。
3.建立機制。制度的生命在于執(zhí)行,制度執(zhí)行的效果有賴于具體有效的機制。從問責時間維度來看,問責機制可分為事前問責、即時問責和事后問責三大類型。例如:就科研誠信問責而言,事前問責就是指科研行為未發(fā)生之前的“預防性”告知與規(guī)范,如榮譽制度、承諾制、教育培訓、學習環(huán)、虛擬或在線會議、公共論壇等;即時問責就是在科研行為進行過程中的伴隨式審查,旨在促進改進與提高,如論文查重、同行評議、重復試驗、報告卡、檔案袋等;而事后問責則是在科研不端行為等問題出現后,進行調查處理,重在懲罰,如舉報調查、主動調查、欣賞式查詢峰會等。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這些相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總之,科研誠信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建設,頒布了許多制度,對此的研究也日漸增強與深入。面對科研誠信問題治理的難度,加強問責制建設是可取之道。同時,也應當認識到科研誠信問責任重道遠,仍須艱難求索。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協同治理,方能進一步促進科研誠信建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教育學國家一般項目“我國高??蒲姓\信問責制度建設研究”(項目編號:BIA17017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EB/OL].[2019-02-22]. https://ori.hhs.gov/.
[2]劉軍儀.美英科研誠信建設的實踐與探索[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24.
[3](美)麥克里那.科研誠信—負責任的科研行為教程與案例(第三版)[M].何鳴鴻,陳越,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10.
[4]科學技術部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科研活動誠信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38.
[5]2018年學術不端事件大盤點[EB/OL].(2018-06-08)[2019-02-22]. http://www.sohu.com/a/234548818_788170.
[6]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 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曝光[EB/OL].(2018-10-28)[2019-02-22]. https://mp.weixin.qq.com/s/efOcFk_yIY2nZRwiNT4ZkA.
[7]王嘉興.青年長江學者與她“404”的論文[N].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2018-10-24(10).
[8]核心期刊《求索》前編輯的“論文生意”:版面費3萬 副教授成發(fā)文中介[EB/OL].(2018-10-15)[2019-02-22]. https://mp.weixin.qq.com/s/_2Y4aknxnos30VzwTJ0V4A.
[9]娃娃博導抄襲、校長履歷造假:社科院報告稱學術不端已滲透學術界各層級[EB/OL].(2018-09-30)[2019-02-26].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9/30/c1538143.html.
[10]周湘林.從管理到治理:中國高校問責制范式轉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0(3):144-149.
[11]周湘林.建立問責制度體系 促進科研誠信建設—以《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為例[J].中國高??萍?,2019(Z1):28.
[12]Alsop R,Forster R,Nyhan-Jones V,Thindwa J.Social Accounta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A Conceptual Discussion and Learning Module[M].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5:9-12.
[13]主要國家科研誠信制度與管理比較研究課題組.國外科研誠信制度與管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5.
[14]周湘林.制度利益人視角下高校教學質量問責機制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7(1):54-59.
[15]周湘林.科研誠信:研究進展與趨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1):5-6.
[16]CONFERENCE THEME,PROGRAM STRUCTURE,and ENVISIONED OUTPUT of the 5th World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tegrity[EB/OL].[2019-02-22].http://www.wcri2017.org/program/conference-theme.
[17]柏木釘.學術誠信建設 要有“牙齒”[N].人民日報, 2016-11-21(18).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