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積累并不只是對文章進行識記或者進行訓練,還應當要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情感體驗以及方法與技巧等。學生通過課內(nèi)與課外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不但能夠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養(yǎng)成積累習慣,還能夠激發(fā)語文學習熱情,提升語文素養(yǎng)。文中針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閱讀積累的關系及如何從閱讀積累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探索與分析,并希望借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進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閱讀積累
一、 引言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由文化、自主發(fā)展以及社會這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所構成。伴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進步與提高,學生所需要具備的知識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必須要結合當前的現(xiàn)狀,制定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相比較于其他版本的語文教材,部編版初中語文所收錄的名著導讀作品無論在語言方面還是在情感、審美等方面都對學生有所啟發(fā),因此可以以它們?yōu)槔?,對學生進行閱讀積累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積累,授之以漁,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閱讀積累的關系
什么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分解為四個維度:即1. 語言建構與運用,2.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3.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4. 文化傳承與理解。但是經(jīng)過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之后發(fā)現(xiàn),這四個維度都和閱讀積累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此可見,如果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要幫助學生從基礎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實踐著手,幫助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來提煉語言經(jīng)驗和文字表達能力,而這一切從閱讀積累開始。學生的語文閱讀積累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當中具備語文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語文情感以及學習態(tài)度,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審美情趣、文化體驗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 如何從閱讀積累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積累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閱讀積累的策略與方法的運用。在堅持“生本理念”的同時,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幫助學生利用閱讀積累,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 利用閱讀來積累語言素材并轉(zhuǎn)化為語文素養(yǎng)
如果想確認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只需要了解該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程度就能夠做出一個大致的判斷。當學生的閱讀積累達到某個程度時,自然而然地就會影響其個人的文化內(nèi)涵與文化底蘊。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積淀呢?最為直接,也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與積累。閱讀積累不僅會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審美情趣與文化品位,對于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文字的運用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還能夠改善學生的文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從深厚、淵博的中華文化中吸收民族獨有的精髓與智慧。特別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當中所展示出的情懷、思想以及社會責任感,這些內(nèi)容對于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學生在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朝花夕拾》名著導讀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為例進行閱讀積累指導,幫助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素材,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豐富自己的語言內(nèi)涵和情感,提高審美水平。在進行閱讀積累指導時,教師可以將課文的學習重點放在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所飽含的復雜情感,比如文章的作者在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的描述中,隱隱地透露出對封建制度的不滿與批判,同時也對傳統(tǒng)、固化的私塾教學模式進行了抨擊。接著再將文章進行歸納與整合后所提煉出來的幾個重要問題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排列,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活動。學生將這些問題作為文章的閱讀線索,并將閱讀思考活動進行深化。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接受了任務之后,教師也應當要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對比,并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與總結,并且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予以糾正。隨后教師再把文章中描寫景物的內(nèi)容向?qū)W生進行單獨講解,并暗示學生:文中的這些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寫實內(nèi)容,包含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喜怒哀樂。除此之外,文章里面作者還利用真實的感官變化來捕捉百草園里各種植物、動物等自然景物的具體特征,通過精簡的文字將動態(tài)的美感再現(xiàn)于筆端。寫動態(tài)時,作者抓住不同體態(tài)動、植物的各自特征來突出它們不同的特點,如以園中的“黃蜂”為例,由于黃蜂體形較胖,因此只能夠用“伏”的方式趴著;而叫天子身形輕快行動迅捷,所以用“竄”字來描寫;至于何首烏和木蓮是在地面上生長并且處于相互纏連的狀態(tài)中,所以采取何首烏根是牽連不斷地“拔”起來;再比如說覆盆子是以“小球”的形狀出現(xiàn)的而且還帶有刺,所以此處使用“摘”字就顯得極為貼切。細細品味,如詩如畫。無拘無束,玲瓏剔透的文字之中,跳動著作者靈透多姿的心靈。而學生在閱讀當中將自己當成了文中的主角,在感受文章中獨特的語言魅力的同時也能夠與作者心意相通,把自己的思想與文字融為一體,在富有情感的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素材積累,并將其轉(zhuǎn)化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 讓學生在語言的積累當中學會審美
新課標中強調(diào)了“學生在進行閱讀和鑒賞活動的時候,可充實精神生活并通過閱讀與鑒賞完善人格”,“具備廣泛的閱讀興趣來擴大閱讀的視野與空間”,主動、積極地閱讀“課外自讀文學作品、詩歌或者其他文學名著”。學生通過閱讀不但能夠有效地強化自身的閱讀情感,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能夠通過大量的積累來提升自我的語文水平。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的過程當中也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學會審美,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比如學生在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艾青詩選》名著導讀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文章為例進行閱讀積累指導,幫助學生學會積累語言,學會審美。教師首先可以向?qū)W生介紹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歌是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與歷史環(huán)境下所寫的:當時的艾青是左盟中的重要成員之一,這首詩歌是艾青在逃跑過程當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后被投到監(jiān)獄里完成的作品。值得感嘆的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與環(huán)境下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卻成了作者重要的“成名作”,并且開創(chuàng)了將詩歌結構“散文化”的先河。作者在這一首詩中講述的是一個地主階級叛逆的兒子對于偉大卻又充滿悲情命運的普通農(nóng)村婦女的贊美。隨后教師再結合教材里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詩歌當中所運用的象征手法以及所包含的意義。接下來教師將詩歌中所潛藏的思緒與情感進行一層層的發(fā)掘:“大堰河做了一個不能說的夢……”;然后再通過大堰河的善良舉動來引導學生了解大堰河的愛兒真切之情,就算是在夢里也心心念念著。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夢境如此的真實與美好,把整首詩的感情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通過這復雜的情感交織與變化以及作者散文式的筆法,讓學生對于詩文的感受耳目一新。隨后教師再把詩文當中的對比以及反復等修辭手法進行著重強調(diào),幫助學生深度地解讀詩文并掌握這些寫作手法,把整首散文詩中所流蕩著的情感變化進行理解。并將詩歌前后部分所講述的故事進行比對與分析,從家庭、社會制度、不同的待遇、作者的情緒變化、夢境與慘死等方面的比較,將整首詩的內(nèi)容與主題完整地展示出來。隨后筆鋒一轉(zhuǎn)地對“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這句話采用低回婉轉(zhuǎn)、淺斟低唱的反復方式來把情感推到一個新的境界當中。也就是在這樣回環(huán)往復的語境當中把作者的傷感和無奈以及悲情的精神意境逐層地展示出來,并結合排比的方式將詩歌的情感表達進行統(tǒng)一化,使原本淺白的語句變得情感豐富而飽滿。由此可見作者對于生活中語境以及創(chuàng)作的視角是多么與眾不同,從平凡處開始著筆,并通過舒緩文字和激烈的節(jié)奏來將一首抒情詩寫得激蕩而又波瀾起伏,但是行文中卻又不失流暢與優(yōu)美,也把作者的自由詩體風格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來讓學生細細品味詩歌的寫作手法,帶著問題去思考文中所包含的深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詩歌的篇幅較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背誦方式來積累這些精美的佳句。當學生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升,同時文學的審美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三) 閱讀文本積累素材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吸收與積累文化的過程,而作文則是經(jīng)過閱讀累積之后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只有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積累之后,才能夠?qū)⑿闹械那楦幸约皩τ谑挛锏目捶ㄍㄟ^文字進行準確、真實地表達。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積累指導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將讀與寫融為一體。學生在進行閱讀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參照教材中的文章來進行讀寫練習,教師則從旁為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啟發(fā),幫助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感悟,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比如學生在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閱讀積累指導。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提出一些閱讀中較為核心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閱讀的時候要將保爾離開學校尋找工作的原因找出來,同時還要在文中尋找出本書為什么要取這樣的名字,主人公生命第一次受到威脅的原因是什么?主人公最后有沒有成功脫險?”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再向?qū)W生介紹本書的寫作特點:
1. 本書塑造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保爾·柯察金的光輝形象。
2. 作者通過書本內(nèi)所講述的內(nèi)容賦予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忠于理想、奮勇向前的精神。
3. 整本書擁有著宏大而又廣闊的風格。在單線敘述中采取了多種敘述手法。隨后再向?qū)W生講述本書的象征意義:
1. 擁有像鋼鐵一樣的瞳孔顏色。
2. 所有人都要具備像鋼鐵一樣的堅定的理想。
3. 在戰(zhàn)爭的過程當中需要用鋼鐵來作為人們的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書中所包括的名言佳句較多,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讀的過程當中為那些名言以及佳句做一下記號或者進行摘錄,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深化閱讀記憶,又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積累。當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模仿《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一篇關于某個歷史當中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的小練筆。學生長時間地運用這種摘錄、歸類以及寫小練筆的閱讀方式,就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順利地累積了豐富的文學素材,學生就會在后續(xù)的寫作當中將自己的所感、所想結合自身的閱讀積累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并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語文的閱讀積累過程當中,如果教師想要從閱讀積累的角度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必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閱讀材料來進行閱讀積累指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實踐活動中,引入先進、科學的語文積累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與閱讀感受??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要從閱讀積累開始。
參考文獻:
[1]張艷秋,李曉燕,吳忠豪.淺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習慣開始[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24-137.
[2]熊維平.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積累大閱讀”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5(3):155-168.
[3]李艷,方巧玲,岑榮榕.群文閱讀何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群文閱讀[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16):114-121.
[4]晁向春,顏小慧,黃桂珍.大閱讀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農(nóng)村初中生閱讀問題及改進策略[J].文理導航,2016(12):124-137.
[5]黎美紅.以讀引寫,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外語文:上,2015(3):155-168.
作者簡介:陳志芳,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