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強
摘 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前后兩次問卷調查,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一年來,課題組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找到相應的對策,進行家校共育微課學習和應用,讓農村留守兒童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業(yè)成績,同時教師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家校共育微課;留守兒童;問卷;學業(yè)成績
當今社會,大量農民工涌入大城市,使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大熱點。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學業(yè)成績、全面發(fā)展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一線教師,在此背景下,我們成立了課題組。一年來,我們經過前后兩次調查問卷、分析;在此基礎上,積極地開展了各種有效的研究。
一、基本情況
本次研究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同時配合一定的訪談進行,隨機抽樣我校4~9年級的學生共200名,分前后兩次問卷調查,第一次問卷調查發(fā)放學生問卷共198份,收回有效問卷185份;第二次問卷調查經過一年的家校共育微課學習和應用后再發(fā)放學生問卷共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1份。其問卷內容主要圍繞留守兒童學業(yè)成績水平等方面,共設計10道問題,最后把調查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形成報告。
二、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對回收學生問卷的逐項統(tǒng)計中,得出以下幾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
1.調查你的各科成績大約在多少時,得出以下統(tǒng)計數據:
從統(tǒng)計中得出,第二次調查比第一次調查留守兒童的各科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也提高了。
2.調查你的成績有進步嗎?如果有或沒有原因時,得出以下統(tǒng)計數據:
上課聽不懂家校共育微課及時教會我各科知識課后沒人輔導我勤學苦讀
從統(tǒng)計中得出,第一次調查中大多數留守兒童都認為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其重要原因是上課聽不懂、作業(yè)不會做,課后又沒人輔導;第二次調查經一年來的家校共育微課學習和應用,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的成績有了進步,主動、獨立地學習的氛圍越來越濃。
三、以教研組訪談、交流的形式進行分析應用家校共育微課提高留守兒童學業(yè)成績的原因
1.家校共育微課拉近了老師和農村留守兒童的距離。農村留守兒童,普遍處于“三缺”狀態(tài):生活上缺人照顧,行為上缺人引導,學業(yè)上缺人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心里本來就比一般的孩子脆弱、敏感,缺乏自信,想要留守兒童能像一般孩子那樣和老師建立一種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那是很難的。家校共育微課從學科知識、生活指導、心靈交流等方面滋潤著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從而拉近了老師和農村留守兒童的距離,使他們成為了良師益友。
2.家校共育微課讓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知識水平低不成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大多數為奶奶、爺爺、外公、外婆或親戚朋友,他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使得他們在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對孩子生活習慣、思想交流、社會交往、學業(yè)輔導等方面的正確引導;甚而有些監(jiān)護人在這方面根本不管。
四、家校共育微課給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
家校共育微課是針對一個知識點,注重教師的“教”的同時,更突出了留守兒童的“學”。它容量小、時間短,易于理解和傳播,完美地實現(xiàn)了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自從學校開展網絡學習后,我深刻意識到家校共育微課小而精、緊密聯(lián)系課堂與課下的作用,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應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此時在教授“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前,我會將核心推導過程及設置的問題錄制成家校共育微課,提前共享到網絡上,留守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課后也可輔助復習,一旦遇到疑問,可及時與老師、同學溝通,帶著問題學習,積極思考問題,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和自主性都有較大提高。家校共育微課讓我和留守兒童親身感受到了網絡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
1.顛覆傳統(tǒng)教師與留守兒童一對多的教授模式,逐漸轉變?yōu)榻虒W資源與留守兒童的一對一和多對一映射,同時以家校共育微課作為留守兒童與教師互動的重要輔助途徑,增加留守兒童在教學中的主導性與參與度,逐漸實現(xiàn)教育向以留守兒童為主體轉變。
2.課上教學與課下學習相結合,聚焦核心知識點,幫助留守兒童總結、提煉;同時通過多樣化的家校共育微課形式,重點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合理利用業(yè)余時間,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3.促進教學資源的充分融合共享,是教學資源平衡的重要途徑,使師生同時受益。
五、幾點思考我們課題組經過一年對留守兒童進行家校共育微課學習,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有一些困惑,值得我們思考研究
家校共育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同樣也面臨著增加留守兒童負擔、降低留守兒童課堂興趣的風險,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的挑戰(zhàn),只有合理運用才能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1.貴精不貴多,充分借鑒網絡優(yōu)質教學資源,以目的明確、設置合理、短小精煉為目標,優(yōu)選優(yōu)設家校共育微課資源,合理分配留守兒童時間,減輕留守兒童負擔,幫助留守兒童構建預習—思考—學習—復習—拓展的學習過程與習慣。
2.與課堂教學緊密融合,一方面避免留守兒童過度依賴家校共育微課資源,忽視課堂內容;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家校共育微課良性反饋作用,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3.設立啟發(fā)性模塊,以促進留守兒童深度學習與思考為目標,重點提升自主學習、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能力。四是完善合作學習模塊,發(fā)揮留守兒童合作學習在問題探討、知識鞏固、信息交互等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促進留守兒童間的溝通交流,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鹽生,杜奕欣.基于市場機制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策略探討[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7(8).
[2]劉慶英.不同留守情況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J].高教學刊,2016(7).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2015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建立留守兒童與家長交流途徑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5]GHB0835的研究成果。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