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在整個高中階段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每個學生的擅長點不一樣,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抓住每個學生的短板重點突破。而在具體的教學中,可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二者結合,會更好地提升語文課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一、引言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短板,在高中語文學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作文不太好;有的學生閱讀領悟能力好,但基礎知識卻記不??;有的學生只要是客觀題都會做,一遇到主觀題就傻眼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用同一個尺度要求他們成為整齊劃一的“好學生”。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張揚自己的個性,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必須因材施教。只有對癥下藥,抓住需要補齊的重點,才能快速找準根源,讓每個學生都全面發(fā)展。那么怎么才能達到理想的因材施教呢?就在高中語文教師苦苦探究的時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我們眼前一亮。我覺得只要我們巧妙利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短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注,真正感受到教師為他們“私人訂制”的輔導模式,那么就高中語文課來說,其課堂效率會大幅提升。
二、“翻轉課堂”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提升課堂效率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因材施教打基礎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尊重和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能得到發(fā)展。高中語文所學知識已經有很高的要求,難度也比初中語文要大得多。所以,為了學生上課可以快速吸收消化新知識,課前的預習是少不了的。但是傳統(tǒng)的課下預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預習程度參差不齊,導致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也參差不齊。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因材施教營造了氛圍
有聲有色、有圖有真相的視頻或者課件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的探究氣氛也會變得熱烈而輕松。在這樣氣氛中,學生學習的激情被激發(fā)出來,學生的大腦會高速運轉,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減少了學生發(fā)呆走神的幾率。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同時,這種授課模式也輕松化解了學生因種種原因在上課時間放不開而啟而不發(fā)、知而不言、不懂裝懂的現象。
3.在“翻轉課堂”的互動中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便于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便利的就是語文教師既可以及時關注學生課上的反應,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課下的反饋。通過課堂上探究的反應以及課下自主學習的反饋情況,教師可以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只有清楚地掌握了學生的理解與吸收的情況,教師才可以更好地調整上課方式,才可以準確地引導學生用最好的方法或者狀態(tài)去學習。否則就算把教師累垮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就如醫(yī)生不了解病人的病態(tài)變化,就無法對癥下藥,那不但不可能藥到病除,還會錯過了最佳的治愈時間。
4.“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方可做到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使用,使學生的課內、課外時間有機結合在一起,課前的學習是課堂效率的保證,課后的鞏固復習又是課堂內容的延伸與拓展。不論是課前的學習還是課后的復習鞏固,對于問題的設置,我們都需要分層設置,布置分層作業(yè),切忌課前課后作業(yè)要求“一刀切”,必須分成A、B、C等層次,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作業(yè)。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要設置附加題,以便拓寬其視野,引導其向更高更寬的領域發(fā)展。盡量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機會,讓學生既能輕松完成又能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確保優(yōu)秀的學生“吃飽”,中等學生的“吃好”,學困生“吃夠”。
高中語文是一門知識點繁、多、雜且寬泛的學科,這就要求教育者要秉承因材施教這一重要的教育原則,或者說是一個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是教育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好好“因材”,因勢利導,恰當“施教”,突破重點。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fā)掘學生的資質潛力;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于他們個性化發(fā)展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只有在這樣一個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尊重個性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全面激發(fā),高中語文課堂效率才能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陳紅普,褚振華.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與思考[J].福建電腦,2014(8):71-73.
注:本文系武威市市級課題“翻轉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武威市三所普通高中為例”(項目編號WW[2017]GH21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龔成棟(1981—),男,甘肅省武威市人,漢族,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