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楊 麗 羅蘭霞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通常由于多巴胺能神經元退變導致,常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有時也伴隨著呼吸系統(tǒng)功能的衰退,如哮喘在帕金森患者中就尤為常見[1-2]。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的多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一種慢性氣道炎性疾病。支氣管哮喘的本質是氣道的慢性炎癥和氣道的高反應性,常表現為發(fā)作性呼氣性呼吸困難,伴有哮喘音,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復發(fā)的特點[3-4]。帕金森伴哮喘的患者合并了二者的特點,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對于帕金森伴哮喘患者的治療僅能改善其癥狀,無法控制病情發(fā)展,因而優(yōu)質的護理對于此類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的護理模式對帕金森伴呼吸道哮喘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其效果,現匯報如下。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對我院收治的75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帕金森伴哮喘患者進行了臨床對照研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5.60±10.52)歲;平均體重指數(24.27±1.53)kg/m2;平均哮喘病程(20.61±8.62)個月。對照組4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8.23±8.79)歲;平均體重指數(23.64±1.45)kg/m2;平均哮喘病程(18.56±10.66)個月。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構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衡性好,可比性高。
入選標準:診斷均符合PD和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經過正規(guī)的藥物治療;體力活動受到限制;患者自愿簽署研究和治療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有嚴重肺部感染;帕金森疊加綜合征;β2受體激動劑過敏者等。
入選患者均采用布地耐德和福莫特羅復合制劑(布地耐德160.0 μg,福莫特羅4.5 μg,信必可都保,AstraZenecaAB)的SMART方案,護理和干預模式具體如下。
1.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疾病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進行常規(guī)護理。
2. 試驗組(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對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具體如下:心理上: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組織患者之間的活動,拉近病友之間、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信任感,組織觀看視頻,了解相關知識,使患者正視疾病,樹立自信心的同時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生活上:由于病情的反應,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行動困難,如身體前傾、走路拖步的現象,還會有呼吸困難,夜不能寐等情況發(fā)生,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行動能力,對正常生活的影響,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確保患者攝入充足水分,少食多餐。用藥護理:PD患者需長時間服藥,護理人員須告知患者藥物的作用,用量多少、用量時間對病情的影響,提高治療效果;運動干預,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運動鍛煉的目的,增強其運動的積極性。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恢復程度,為患者安排適量地有針對性的運動,包括鼓腮、快走、太極、皺眉動作練習等,運動前后進行拉伸 ,避免肌肉、關節(jié)出現僵直、攣縮的情況。對于坐起困難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坐起訓練;對于行走困難的患者,制定運動方案,每日適量進行訓練,領略步行訓練的要點。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提高自理能力。
患者入院初采集患者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患病時長、原治療時長等),護理前和護理后對患者疾病情況進行評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肺功能相關指標:采用肺功能檢測儀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第1 s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中期呼氣流速(FEF25%)、第1 s用力呼氣量占所有呼氣量的比例(FEV1/FVC)[5-6]。
2. 相關炎癥指標含量: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檢測炎癥介質水平(IL-7)、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al-3含量。
3. 癥狀評分:C-ACT評分,ACT是要求家屬協(xié)同患者回憶并回答簡單問題,共七項?;颊呓邮茉u估前4題每題分4個等級,其家屬接受評估后3題分6個等級。填寫完畢后統(tǒng)計總分,7個項目的總分是0至27分,評分分值越低表示哮喘控制程度越差,≤20分提示哮喘未控制,21~22分提示哮喘部分控制,≥23分提示哮喘控制。MARS-A評分,用以量化評估患者呼吸功能,得分越高表示哮喘控制越好[7-8]。
4. 哮喘控制情況: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哮喘癥狀控制的標準》,將臨床治療效果共分為三類,即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9]。
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FEV1%pred、FEF25%、FEV1/FVC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FEV1%pred、FEF25%、FEV1/FVC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FEV1%pred、FEV1/FVC高于對照組,試驗組FEF25%低于對照組,見表1。
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TNF-α、IL-7、Cal-3含量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TNF-α、IL-7、Cal-3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TNF-α、Cal-3低于對照組,試驗組IL-7高于對照組,見表2。
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C-ACT評分、MARS-A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C-ACT評分、MARS-A評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C-ACT評分、MARS-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癥狀評分的比較
試驗組干預后哮喘控制27例(79.41%),部分控制5例(14.71%),未控制2例(5.88%),哮喘控制率94.12%;對照組干預后哮喘控制27例(65.85%),部分控制11例(26.83%),未控制3例(7.32%),哮喘控制率為92.68%。兩組相較, 其哮喘控制情況構成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1.334,P<0.05)。
近年來,帕金森伴呼吸性哮喘的病例越來越多,帕金森伴呼吸性哮喘是一種綜合性的疾病。帕金森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其治療目的往往在于維持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10]。呼吸性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免疫介導的疾病,發(fā)作時呼吸困難且病情反復,給患者帶來極大影響。而對于帕金森伴呼吸性哮喘的治療,只提供長時間大劑量的藥物治療容易產生耐藥性,危害患者身體健康,也不利于患者認知、心理等方面的改善,一般治療后會采取特殊護理措施增加其療效[11-12]。
本研究發(fā)現,在優(yōu)質護理的同時采取運動干預,患者肺功能增強,主要表現為FEV1%pred、FEV1/FVC升高。帕金森伴呼吸道哮喘患者由于廣泛多變的可逆性呼氣氣流受限,反復出現胸悶、喘息不止、嚴重咳嗽等癥狀,病程的延長會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縮窄和氣道重塑[13-16]。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和運動干預,患者肺功能明顯增強,擴張了患者氣道,減輕氣道阻塞、氣喘胸悶咳嗽的癥狀[17]。同時,為防止患者引發(fā)由激烈運動引起的運動性哮喘,護理人員安排患者在運動前進行熱身運動,呼吸道在熱身的過程中適應環(huán)境,降低了不良因素的刺激,又能使患者緩解帕金森病的震顫手抖、運動遲緩、肌肉僵硬的癥狀[18-19]。
本文還發(fā)現,通過對帕金森伴呼吸道哮喘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后,兩組患者TNF-α、IL-7、Cal-3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TNF-α、Cal-3低于對照組,試驗組IL-7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輔以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降低了炎癥介質對身體的影響。干預前患者肺功能低下,而肺功能越差者,其氣道炎癥反應程度越重,經過藥物治療后,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在用藥、心理、生活、運動等方面上都有嚴格的把控,做到堅持用藥、健康心理、綠色飲食和適量運動,減少哮喘的發(fā)作次數,降低了發(fā)病程度[20]。大多數帕金森伴呼吸道哮喘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內心的接受能力差,此時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治療,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也加深了病友之間的情感交流,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哮喘控制測試(ACT)是一種廣泛使用、簡單易行的哮喘控制評估工具,取得的分數越高,代表病情控制越好,FEV1%則會隨著氣流阻塞的加重而降低,是反映氣流阻塞嚴重程度的可靠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后ACT評分明顯升高,FEV1%、FEV1/FVC增加,表明該種護理方式有利于控制病情[21-2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注:干預后與干預前比較a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炎癥指標含量的比較
帕金森伴呼吸性哮喘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對其家庭帶來巨大壓力。本研究采取優(yōu)質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在患者的可接受能力范圍內安排身體、心理上的恢復訓練,減輕了患者負面情緒,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加快了患者的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