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嬋 夏 飛 戴 靜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實變性疾病,常見于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近年來因城鄉(xiāng)人口流動增加,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其具有多種病理類型,各型在不接受系統(tǒng)治療情況下均預后差,是一種危險的慢性傳染性肺部疾病[1-3]。臨床上系統(tǒng)治療肺結核,多采用聯(lián)合抗結核療法,即使用針對不同類型的結核分枝桿菌的抗菌藥物,聯(lián)合抗菌,并秉承早期,適量,聯(lián)合,規(guī)律,全程的治療原則[4-5]。但臨床治療過程中,常因治療時間長,治療效果反復性強等因素,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且患者易積累不良情緒,并采取消極方式應對治療,長期治療還會消耗患者身體營養(yǎng)物質(zhì),降低患者自身白蛋白儲存量,導致免疫功能等多種身體生理功能下降,上述因素均會降低該病預后情況[6-7]。研究認為除了用藥過程之外,護理過程,包括進食護理以及患者心理護理均對于肺結核患者預后有明顯影響[8]。個體化飲食指導是近年來提出的以個體化飲食指導小組為基礎,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繼續(xù)個體化飲食建議,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做出輔導的新型護理模式[9]。該模式在多種疾病的護理過程中,可顯著幫助患者減少不良情緒,改善用藥依從性[10]。肌肉放松訓練是一種認知行為治療,研究認為該方法能夠改變患者應對方式選擇,在長時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鼓舞患者情緒[11-12]。本文探討了個體化飲食指導聯(lián)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應對方式的影響,旨在為臨床使用作出指導。
選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就診的114例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8例和對照組56例。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29例,平均年齡為(41.65±7.58)歲,吸煙率,飲酒率分別為54.96%,67.81%;對照組女30例,男26例,吸煙率,飲酒率分別為50.16%,70.02%。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6個月,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予常規(guī)結核患者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予個體化飲食指導聯(lián)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護理干預。納入標準:符合WHO2016年頒布的肺結核診斷指南診斷標準的患者[13];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惡性腫瘤;②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血液系統(tǒng)疾病、甲狀腺功能疾病、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患者。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確診入組后,均予抗結核治療,抗結核方案采用2EHRZ/4HR方案,即異煙肼0.3 g,利福平0.45 g,吡嗪酰胺1.5 g,乙酰丁醇1次/d,強化治療2個月后予異煙肼0.3 g,利福平0.45 g鞏固治療??傊委煏r間為6個月,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常規(guī)結核病患者護理,包括用藥護理,用藥習慣宣教,糾正飲食生活習慣等;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予個體化飲食指導聯(lián)合肌肉放松訓練輔助治療。個體化飲食指導,采用發(fā)放防治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進行疾病宣教,同時根據(jù)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制定飲食計劃,飲食計劃需滿足55%︰25%︰20%糖蛋白質(zhì)脂肪比,每日三餐后2 h加予一次就餐,食物多以優(yōu)質(zhì)蛋白為主,抗結核藥物改為餐后服用,合理進食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治療結束后個性化飲食指導小組仍需繼續(xù)跟進患者飲食護理過程。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具體步驟為患者感受緊張與放松感覺,兩種狀態(tài)分別保持5 s,依次放松從頭頸至大小腿雙足肌肉。
1. 用藥依從性: 患者入組后和治療完成后采用自行設計用藥依從性調(diào)查表評估患者用藥依從性變化情況,該量表包含服藥情況,不規(guī)則服藥情況,服藥態(tài)度等指標,綜合評價分為三個等級:完全依從,指能完全遵囑服用治療藥物,不擅自停藥并且能做到定期返院復查者;不依從,指不能完全遵囑服用治療藥物,擅自停藥且不定期復查者;部分依從者用藥依從情況介于兩者之間。
2. 營養(yǎng)指標: 患者入組后和治療完成后分別收集患者淚液5 ml,靜置取上清液,使用生化分析法測定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
3. 不良情緒: 患者入組后和治療完成后分別對患者行SAS、SDS評分,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發(fā)生情況。計分標準如下:SAS/SDS各評分項總得分×1.25為量表粗分。SDS量表得分大于等于53分記患者有抑郁情緒,SAS評分大于等于50分記患者有焦慮情緒。統(tǒng)計出現(xiàn)抑郁或焦慮情緒人數(shù),計算對比不良情緒發(fā)生率。
4. 滿意率變化: 完成治療后采用自行設計滿意度調(diào)查表評估患者治療滿意度情況,總分100分,得分大于90分則認為治療過程滿意
5. 應對方式: 患者入組后和治療完成后分別對患者行Jalowies量表,評估患者應對方式變化情況。Jalowies量表,包含8個評分項目,評分等級為0~3級,0級代表沒有,1級代表偶爾,2級代表有時,3級代表經(jīng)常,其中樂觀、面對等應對方式記為正面評分,姑息、逃避等應對方式記為負面評分。分別計算正面、負面評分變化情況。
觀察組有25例患者符合完全服從標準,31位患者部分服從,2位患者完全不服從,對照組有15例符合完全服從標準,27位患者部分服從,14位患者完全不服從。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ALB,PA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LB,PA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上升,且研究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明顯上升,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不良情緒檢出率為53.12%,治療后為11.08%,且其滿意度位87.71%,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前不良情緒檢出率為52.98%,治療后為24.52%,且其滿意度位56.14%。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率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應對方式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樂觀、面對等正面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姑息、逃避等負面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正面評分高于對照組,負面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對方式變化情況
肺結核是一種以咳嗽,咯血,反復低熱,盜汗,體溫下降為表現(xiàn)的慢性肺部傳染性疾病,其多由結核分枝桿菌激活炎癥相關細胞,導致慢性炎癥所引起[14-15]。肺結核具有難治療、預后差、治療時間長等特點,多種不同類型結核桿菌需要聯(lián)用多種抗菌藥物,長時間治療才能痊愈[16-17]。長時治療過程中,患者常因嚴重疾病癥狀,治療效果反復等因素,導致不良情緒發(fā)生,患者滿意度下降,同時復雜的用藥組合會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難以起到預計的治療效果[18-19]。本文認為肺結核治療過程中,關注患者心理情況及用藥依從性也是重要的治療部分,而通過多樣的臨床護理手段,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應對方式及用藥依從性[20-21]。
相對于傳統(tǒng)以宣教模式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個體化飲食指導是近年來提出的新型,針對長病程疾病的護理模式,其主要內(nèi)容以個體化飲食小組為基礎,該小組護士長作為組長或牽頭人,組內(nèi)包含管床護士,營養(yǎng)師,康復師,主管醫(yī)師等角色,小組工作主要為根據(jù)患者營養(yǎng)情況與疾病消耗情況,為患者訂制個性化飲食方案,飲食計劃需滿足55%:25%:20%糖蛋白質(zhì)脂肪比,每日三餐后2 h加予一次就餐,食物多以優(yōu)質(zhì)蛋白為主,抗結核藥物改為餐后服用,并要求合理進食維生素,礦物質(zhì)[22-23]。個體化飲食小組還將針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用藥及病程宣教,同時對不良情緒進行梳理,在患者出院后仍進行回訪,跟進患者飲食情況與心理健康情況[24-25]。研究證實,該護理模式在肺結核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對患者營養(yǎng)指標上升有一定幫助,能有效改善肺結核預后情況[26-27]。
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是一種逐次放松身體肌肉,配合冥想與心理宣教的護理方法,該方法通過逐次放松患者從頭—頸—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雙足肌肉,同時輔以呼吸配合的方式,起到放松情緒的作用[28-29]。研究認為該方法配合冥想及一定程度心理宣教,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患者積極性應對方式的選擇也有一定幫助作用[30-31]。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營養(yǎng)指標、滿意度、正面應對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原因在于:①個體化飲食指導方案相較于傳統(tǒng)護理方案簡單宣教的模式,能夠更有效的加深患者戰(zhàn)勝的疾病意識,同時采用飲食時間與服藥時間掛鉤的形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患者用藥意識,有效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②個體化飲食指導旨在根據(jù)患者身體營養(yǎng)情況,個性化制定飲食套餐,起到有的放矢的補充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提升患者營養(yǎng)指標,同時因患者營養(yǎng)狀況改善,機體對抗疾病能力相對提升,使患者治療過程中因病癥帶來的不良情緒減少,提高了患者治療滿意度;③個性化飲食小組的成立,除飲食習慣的管理外,還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心理宣教,同時聯(lián)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從心理,生理各方面起到放松作用,有效改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情緒發(fā)生情況,提升患者治療滿意度;④對于長時治療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發(fā)生率高,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肌肉萎縮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能夠保持患者相對健康狀態(tài),提高患者對病癥耐受程度,從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綜上所述,個體化飲食指導聯(lián)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改善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患者正面應對方式評分,降低患者負面應對方式評分,對患者康復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