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文
摘 要:“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是通過指導學生課前閱讀相關的作品、課中穿插有關的知識、課后推薦同類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后的活動,讓它更好地與課內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讀有方法,讀有目標,讀有所得,讀有興趣”,以發(fā)展學生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課內定點;課外閱讀;寫作水平
課外閱讀首先應當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與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課外閱讀指導,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在進行一定的思考與研討之后,有助于全面提升自主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是學生有效地緩解學習壓力、擴展閱讀視野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當探究進行課外閱讀的意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現(xiàn)象以及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外閱讀依然不受重視,并且難以完成課外閱讀教學目標,而進行“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是提升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師完成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應當制定合理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對于增強課外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任務比較重,同時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缺乏一定的耐心,如果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實施“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知識,并高效進行語文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愛好以及善于思考的習慣。
2.“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更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與寫作目的,便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加全面地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比較難以理解的文章時,學生可以借助課內定點、課外鋪面閱讀策略,便于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促進學生閱讀領悟力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
3.“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地進行“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指導,具有幫助學生充實課余時間、增強學生文化素養(yǎng)與文化知識的作用。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為了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成績,一般會將時間用在記憶與做題上,經常忽視閱讀本身的內容,閱讀的種類繁多,但是語文課本中的閱讀文章有限,教師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定點,課外鋪面”的課外閱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底子,奠定情感與審美基礎,也是有效地啟迪學生的閱讀智慧與鍛煉才能的有效途徑。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然而,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中存在著很大的弊病,沒有很好地把“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起來,使“課外”與“課內”成為相對獨立的兩個分支。從學生的具體情況看,其主要表現(xiàn)是:
1.從課外讀物的體裁范圍來看,大部分學生讀的讀物跟課內閱讀教學沒有絲毫的聯(lián)系,大多看的是漫畫類書籍,特別是蠟筆小新、流星花園、神話演義小說等,甚至有些學生對言情、刺激性極強的“地攤書籍”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而科技類、社會科學類、百科知識類書籍很少問津。
2.從閱讀方式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看書前沒有計劃,隨意性極強,沒有目的性。(2)看書時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3)看書后不作讀書筆記,不進行有意識的搜集和整理。
3.從閱讀的動機和效果而言,有的學生說:“喜歡看什么就看看,對學習沒有什么幫助”;有的說:“課本我看膩了,找本課外書看看,來調劑調劑生活”;有的說:“看書我只注意故事情節(jié),其他內容我也說不清”;有的說:“我根本沒時間看書”??梢姡W生進行課外閱讀具有盲目性、隨意性、獵奇性和消遣性,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方法的指導。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家長希望孩子“念學校里的書”。每當孩子在課余時間拿起課外書閱讀時,他們就會說:“不做作業(yè),又看閑書了,它能幫你考學校?半點正業(yè)也不務!”可見,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家長的意愿相悖。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發(fā)展自讀能力的教學措施。課堂教學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雖淺些,但安全可靠,偶有險情,也救生有方;進行課外閱讀的探索如到汪洋大海中去擊水,雖然能訓練出弄潮好手,但隨時可能葬身魚腹。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只注重課堂教學,輕視課外閱讀;只教講讀文,放棄自讀文;只學重點語段,堂堂做試題,天天練卷子,周周有考試,月月搞模擬。學生整天泡在作業(yè)堆中,量化了“硬件作業(yè)”,卻擠跑了課外閱讀這一“軟件作業(yè)”。這怎么實施素質教育呢?
2.教師引導得不到位。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卻沒有告訴學生讀什么樣的書,怎么樣讀書,使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失去了方向,即使知道了讀什么樣的書,也缺乏對書中必要知識的積累和摘錄。因此,課外閱讀只是為“讀”而讀,形同虛設。
如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使之更好地與課內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呢?在教學中我做了必要的嘗試。
一、課前閱讀相關的作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作了新的詮釋:“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告訴我們,閱讀教學中切不可忘記我們既是語文知識的傳播者、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者,又是各種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我們還應承擔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文化發(fā)揚光大的責任,讓學生閱讀課內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受到古今各種文化的熏陶,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人文精神。在學習有關歷史故事的課文前夕,讓學生做些準備性閱讀很有必要,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如在學習《將相和》之前,我先讓學生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有關“藺相如阻止令繆賢私奔燕國”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將相和》之前讀這個故事很有必要,因為在這個故事中已經初展了藺相如的智慧和才能,并且使學生了解到,藺相如是出身寒微的門客。在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很講等級。廉頗出身將門,戰(zhàn)無不勝,功無不克??墒呛髞沓錾淼臀⒌奶A相如在他眼里憑著一張嘴巴就爬到他上面,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上卿,心里難怪不服氣。因為《將相和》藺相如有種“高大全”的形象,而廉頗的形象比較單薄,只是個“斤斤計較的人”,盡管他后來能知錯就改,并且在緊要關頭也能服從趙王的命令,所以這樣評價廉頗是不公平的。
另外在準備講述這篇課文前夕,我讓學生從課外資料中閱讀秦國從實行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這段歷史故事,使學生明白,實行商鞅變法后,秦國政治清明,正在走向強大,并吞其他國家是歷代秦王的夙愿,而當時另外的六國,雖然都痛恨秦國,但是內耗太大,統(tǒng)治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享樂上。我布置了一個看似與課文沒有關系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讀屈原的故事,因為當時六國中最強盛的楚國,為什么最先滅亡?原因是楚懷王的昏庸無能,親信小人,排擠像屈原這樣的忠臣。我還把蘇洵寫的《過秦論》翻譯成白話,打印給學生閱讀。并且告訴學生《將相和》這篇課文中發(fā)生的故事正是秦王全力攻打楚國的時候。當時秦國一時打不下楚國,而趙國當時在六國中也算是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所以秦國暫時無法盡全力進攻趙國。
再者,我還讓學生讀了《卞和獻璧》的故事,使學生明白:和氏璧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難怪秦王千方百計想得到它。
讓學生讀得多,才可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讀的機會多,時間多,學生才會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資料、問同學,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讀得越多,他們頭腦中的知識越豐富,閱讀能力也越強,從而也越愛學習。
二、課中穿插有關的知識
課程標準談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p>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兩者相輔相成。在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中的“完璧歸趙”時,學生讀了這個小故事,有學生覺得秦王雖然沒懷好意,但是藺相如這樣騙他,也實在太過分。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我就讓學生讀一段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有關秦王接見藺相如的情節(jié)的文章,當學生讀到秦王只在偏殿接見趙國使者藺相如,并且在拿到和氏璧時傳給美人看,根本沒把趙國使者當一回事,秦國的大臣對秦王高呼萬歲,氣焰非常囂張的時候,他們就明白,作為弱國使者的藺相如只有這個辦法才能拿回和氏璧。后來的藺相如在秦王面前表現(xiàn)出的那種與壁共存亡的決心,更加能顯示出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形象。
又如在學習“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時,藺相如有段對手下門客說的話:“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就要趁機來打我們了。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边@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有那種顧全大局,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寬廣的胸懷,同時我們也知道藺相如說的也是大實話,“澠池之會”趙王不受辱,的確因為藺相如機智勇敢,敢于斗爭。但是我們往往很容易忽略一點,趙王與藺相如他們能平安歸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廉頗帶了重兵已經在邊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準備。廉頗也是一個忠心為國的人,在秦王、趙王澠池之會的前夕,他對趙王說過,萬一秦王想挾持趙王做人質,他就扶太子為王,以斷秦王的念頭,并且在另一方面調兵遣將準備抵御秦兵。講到這里,為了讓學生對廉頗有個比較公正、全面的認識,我就讓同學們欣賞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并且給學生插看了個事后的故事。在藺相如后來因病去世后,由于趙王親近奸臣,廉頗便受到排擠,回到家鄉(xiāng)養(yǎng)老。這時秦國已經消滅了楚國,于是趙國就成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便大舉侵略趙國,在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趙王想起廉頗,想請他回來為國出力,派了個奸臣去探望廉頗,雖然當時廉頗老當益壯,威風不減當年,并且他很想繼續(xù)為國出力,但是奸臣弄權,導致廉頗報國無門。趙王派了個只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抵擋秦兵,所以趙國很快滅亡了。穿插這些知識,使學生明白,廉頗也與藺相如一樣,是個不可缺少的了不起的英雄。對于趙國來說,廉頗和藺相如真的缺一不可。廉頗形象越豐滿,不但不會損害藺相如,反而會使藺相如的形象更光輝。
學完了此文,學生對這些歷史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趁機建議學生系統(tǒng)地讀《廉頗藺相如列傳》,更加全面地欣賞一下這段有趣的歷史。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我覺得只有讓學生有機會完整地欣賞《廉頗藺相如列傳》,才能全面地對人物作出評價,并且向學生推薦司馬遷的《史記》,告訴學生司馬遷寫的《史記》,里面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里發(fā)生的人和事,這里有許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很值得一看。
三、課后推薦同類故事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
為了鼓勵學生多看書,在學完《將相和》后,我對學生說,雖然當時秦國很強大,秦王被世人稱為虎豹,但是不怕秦王的并非藺相如一人,還大有人在,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荊坷刺秦王》中的荊坷。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以推薦《凡卡》的故事。學了《景陽岡》之后,可以推薦《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根據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例如,低年級學生,學完《丑小鴨》之后,推薦《安徒生童話選》;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中、高年級學生,學了《三顧茅廬》,建議大家認真通讀《三國演義》,從后面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來看,劉備當初的確是慧眼識英雄的。學完了《少年閏土》后,介紹《故鄉(xiāng)》。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再者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也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如學完《小英雄雨來》后,向學生推薦管樺同志的《小英雄雨來》一書;學完《江姐》之后,向學生推薦《在烈火中永生》等。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鞏固拓展了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覺得還應該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引導學生把從課外讀物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中,在讀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老一輩著名作家寫的童話、小說,孩子們百讀不厭,可見其生命力旺盛。老作家們站在兒童的角度為孩子們范寫的記敘文、散文,無論在構思、選材、遣詞造句方面都很精致,可以稱為精品,是孩子們學習寫作的最好范例。如老舍的散文《貓》《養(yǎng)花》,冰心創(chuàng)作的《寄小讀者》。
教師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全面完善,更要注重閱讀教育。學習語言不只是學語言知識,也不只是歷練語言能力,要注重情感教育、文化熏陶,從而豐富心靈,培養(yǎng)品德,完善人格結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育人”。尤其當今中國伴隨商品化進程,已邁入一個技術化社會,商品意識、科技意識、純技能意識向社會各領域全面滲透,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如人的生命意義、存在意義嚴重挑戰(zhàn)等問題,因此塑造全面完善的人格,更為緊迫,也難能可貴。
四、指導學生大量閱讀,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增強了綜合實踐活動能力
大量的課外閱讀的功用不言而喻,不但凈化了學生的心靈,醉心閱讀使孩子們得到了回報,閱讀大大擴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孩子們以課本為學習寫作的范例,從范例中學寫作技巧,利用本地湘湖豐厚的文化資源,學習不同文體的創(chuàng)作。
孩子們不僅能熟練寫作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應該掌握的文體,而且還樂此不疲地學習寫作課本劇、相聲、小品、調查報告。
從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蕭山日報》“花季雨季”、《都市快報》“我是愛寫作的獅子”自由來稿欄目中,刊登我們班26個孩子的文章。在區(qū)童謠大賽中和垃圾分類等眾多的征文比賽中,王×、李××等六個孩子的征文獲得區(qū)一等獎。作文在孩子們眼里,是最簡單的語文作業(yè)。孩子們一個個都成了寫作大王。
孩子們不僅樂此不疲地寫作,而且還把自己的課本劇、相聲搬上舞臺。演自己寫出來的作品,孩子們綜合能力得到了大展示,能量大爆發(fā)。
他們自己做導演,選演員,制作道具。上淘寶網選購演出服。演員不夠怎么辦?一人多角色,男女反串著演。
所有的節(jié)目,除了學校提供的音響設施,家長朋友來幫助化妝、搬桌子、拍攝像以外,其他錄音、配音樂、制作舞臺PPT、播放錄音都是孩子們獨立完成的。
前來觀看的家長,都被孩子們的能干驚呆了。家長的微信朋友圈一次又一次被孩子們的精彩演出刷屏。
除此以外,孩子們體驗了小記者、小導游、小考察員、演講家等等角色,這些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孩子們享受著被認可、被分享、被點贊,這些成功帶來的幸福指數(shù),更加促進學生繼續(xù)向前。
總之,課外閱讀需要在課內的基礎上進行,并到課后去擴展,使學生課外閱讀“讀有方法,讀有目標,讀有所得,讀有興趣”?!罢n內定點,課外鋪面”,兩者結合才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說的:“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的閱讀量達到100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