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澤慧
【摘 要】通過對高職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現(xiàn)狀,以及國內外教育理念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闡述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混合式教學可以解決的問題,并對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混合教學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闡述開展基于智能手機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混合式教學;智能手機;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4-016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65
Analysis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mart Phone
GU Ze-hui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smart phon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that can be solved by using smart phones for hybrid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mart phones for hybrid teaching, and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hybrid teaching based on smart phone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ixed teaching; Smart phones; Information teaching
1 智能手機在高職學生中的使用現(xiàn)狀分析
當前智能手機技術日益成熟,功能愈發(fā)強大,價格逐漸低廉,隨著4G網(wǎng)絡的全面覆蓋,5G時代的到來,這些都使得智能手機的擁有和使用有如滾滾洪流,勢不可擋!而大學生的智能手機的使用率和更新率是所有消費群體之首。
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中,通信僅僅是手機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功能,所謂智能手機是指其超越時空的人與人溝通的一種新載體。它的移動性、私人性、自主性、交互性、點對點傳播的特征,使人對它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它猶如一個神秘的潘多拉盒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占據(jù)了現(xiàn)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生們對之有著深深的心里依賴和渴求。對這些過度依賴智能手機的大學生拇指一族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xiàn),讓學校和家長感到很擔心。前兩年,很多學校采用課堂無手機的政策,課堂上學生被迫上交手機,于是有些學生便有兩個手機,即便被迫交出手機,由于對手機的心里依賴,也是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諸如此類已經(jīng)證明,堵是堵不住了,所謂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是讓現(xiàn)代大學生在智能手機的里迷失還是把它變成我們教育教學中的利劍已是勿需討論的話題。那么如何利用它自主性,交互性的傳播特征來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是教師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 國內外教育理念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隨著移動網(wǎng)絡的全面覆蓋,移動學習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學習的不足,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應運而生。國外與21世紀初開始研究并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目前他們的研究正處于學習理論探索和教學應用實踐相結合的階段。與此同時,在最新《地平線報告》高教版中指出6個關鍵趨勢、6個重大挑戰(zhàn)和教育技術領域的6相重要進展,其中自帶設備和混合式教學設計就在其中。
受網(wǎng)絡條件限制,移動學習研究在國內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在大學課堂中融入移動學習的研究,國內針對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主流媒體在高校課堂內外使用移動學習方式仍然處于懷疑態(tài)度,它們的報道常常題為:智能手機入侵課堂引起課堂危機,某高校課堂對手機說不等。
教育技術手段的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點,在保持原有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優(yōu)勢的情況下,混合式教學成為大家共同探索和嘗試的教學策略。廣義講,混合式教學主要包含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是一種支持多種教育理念,利用不同的教育技術和手段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旨在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基于智能手機為教育工具的各種教育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各個高校競相開展各種微課比賽、信息化教學大賽,以及組建各種教學資源庫,這種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教學資源、教學過程進行重新組合和混合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包括一流高校在內的課程改革主流,這種新的教學策略,以及在這種教學策略下產(chǎn)生的新的教學模式正是基于智能手機為學習平臺,這種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勢頭幾乎撬動了整個高校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本文在于闡述通過高職課堂教學中利用智能手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實踐探索,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操作范式,利用智能手機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3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1 解決學生迷戀智能手機對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
智能手機的種種優(yōu)勢使得青年學生對其愛不釋手,并且發(fā)展到寸步不離的地步,而其中的各種社交軟件,娛樂軟件讓這些孩子欲罷不能,原本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的高職學子們的意志,斗志,夢想就在這無邊的社交軟件、娛樂軟件、各種網(wǎng)游中消耗殆盡。同學彼此之間淡漠現(xiàn)實,課堂上“安靜無聲”,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諸如此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受到極大的干擾和挑戰(zhàn),學生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核心能力的提升面臨著極大的障礙。
3.2 解決傳統(tǒng)網(wǎng)絡教學中對學生難以有效監(jiān)管的問題
目前智能手機教學存在的一個重大弊端是教師與學生在移動教學過程中,有些同學將手機打開后,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而是干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如果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管理學生的手機學習,勢必會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這樣反而得不償失,所以針對該問題,應該設計或者選擇一種能夠通過學生人臉識別進行學生簽到,以及在線的實時習題測試來避免某些學生在課堂中的開小差,加大老師的課堂監(jiān)管力度,實現(xiàn)利用手機進行學生學習的監(jiān)控,而不是手機變成學生學習不可監(jiān)控的原因。
3.3 解決傳統(tǒng)課堂中無法解決的教學中個性化教學與集體教學的矛盾,學習進度不一的問題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主要過程是老師在講臺上授課,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接收理解程度參差不齊,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機會或者不好意思在課堂上反饋給老師,導致教學的反饋不能有效獲得。 利用智能手機中的教學APP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機及時向老師反饋自己對所教內容掌握和理解情況,老師根據(jù)學生手機信息的反饋,根據(jù)共性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根據(jù)個性反饋信息進行差別的教學輔導。
3.4 解決教學內容與行業(yè)需求脫節(jié)的矛盾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個行業(yè)企業(yè),不論是企業(yè)的生產(chǎn)產(chǎn)品還是企業(yè)的生產(chǎn)方式亦或是企業(yè)的服務運營,都將在不斷的更新?lián)Q代,為適應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即專業(yè)的動手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職業(yè)能力。長時間沉溺于手機嚴重危害核心能力的養(yǎng)成與提升。
3.5 解決教學評價方法過于簡單的問題
平時成績大部分就是考勤分,而期末成績往往是隨堂測驗或者課程結束時的最后一次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省事,但因而也不能客觀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不起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混學分現(xiàn)象較為嚴重。
4 實施基于智能手機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手持智能終端和移動網(wǎng)絡的發(fā)展提供了硬件條件
目前4G移動網(wǎng)絡已經(jīng)幾乎全覆蓋,各種移動套餐甚至進入不限量狀態(tài),學生智能手機占有率已是100%,這些為在高職教學中應用只能手機進行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性硬件條件。
(2)教育理念的研究進入了U-Learning時代。
從傳統(tǒng)課堂學習到e-Learning(在線學習、網(wǎng)絡化學習),再到M-Leaning(移動學習)。在教育理念發(fā)展的過程中,從開始的以知識的傳授和遷移為主,強調課堂中的教,到后來以學習者為學習的主體,要怎么學、學什么、在哪里學成為學習的主要關注點。
(3)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個性鮮明的一代,對新方法、新理論接受很快,他們能夠接受和需要基于移動平臺的教學模式改革且具備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混合式學習的信息素養(yǎng)。
(4)基于智能手機的且具備教和學良好交互的各種教育APP應運而生,甚至很多應用APP都是免費使用,這些為教師順利開展混合教學提供了便捷的教學平臺。
(5)基于智能手機的混合式學習能夠為學生營造極度情境化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激發(fā)學習動力,減少學習壓力,擴展學習授課范圍,從而極大彌補單一常規(guī)授課方式的不足。
因此,基于智能手機開展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智能手機開展混合式教學能很好地運用 U-Learning 的教育理念, 能讓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交互學習,讓學生能夠課前有備而來,課上有疑可質,有言可發(fā),課后有據(jù)可查從而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力。
5 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1)基于智能手機開展靈活自由、個性發(fā)展、多媒體化的混合式學習活動和教學策略,可以促進高職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2)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如微雨課堂、學習通等教學軟件,促進教學互動,利用碎片時間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3)建立健全合理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活動策略,最大限度的消除智能手機對課堂的負面影響,從而轉危為機,轉害為利,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4)更新師生教育理念、模式,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
(5)基于智能手機的混合式教學,有利于企業(yè)一線人員參與到專業(yè)課教學過程,對課程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活動策略提出行業(yè)指導與評價。
當前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占據(jù)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與基礎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對于智能手機并沒有存在集體抵觸,但是卻普遍存在著集體漠視,既不嚴苛的阻止大學生們帶智能手機,也不積極思考與設計在大學課堂里只能手機有什么用處。對于高等教育來說,從技術角度,智能手機正在逐步形成群體效應,智能手機與高職專業(yè)課整合,實現(xiàn)學習模式和教學活動策略的改革,不僅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專業(yè)技術能力有關,更與學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我們開展這項研究,有利于拓展和豐富教學理論研究,為開拓有效的高職教學理念的充實提供資料。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2]王國華.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5(2):25-31.
[3]黃榮懷,等.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5):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