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摘 要:我國古代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古詩詞所描繪的內容真實地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淳樸的民風、優(yōu)美的景色以及質樸的情感,因此在我國初中教材中選用了大量與古詩詞相關的內容。教師若能幫助學生正確鑒賞古詩詞內容、體會詩人的真情實感,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將大有益處。具體敘述如何利用詩詞鑒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古詩詞鑒賞;初中語文;審美情趣
一、熟讀默寫,用文字構建古詩詞輪廓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如果想真正理解古詩詞的意境,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讀,如果對古詩詞的字面都會弄錯,又如何談及其他。所以鑒賞古詩詞的第一步就是將詩詞熟讀并且完整無誤地默寫出來,讓這些內容不再生澀,而是成為腦海深處的一部分,比如看見柳樹,不僅能夠想起詠柳,還能感知古人在柳樹上寄托的各種情感。我國的古典詩詞中每個字的使用不僅考慮到內容的完整,還會兼顧聲音上的抑揚頓挫,因此朗誦起來才會朗朗上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古詩詞更像是美妙的樂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熟讀默寫并不是要學生死記硬背,以便考試使用,而是要學生在朗讀中加深體驗,初步感悟到作者的寫作目的,時間一久,學生的閱讀量不斷積累,他們開始學會消化古詩詞的內容,這時候,學生就開始學習賞析,在不斷賞析中對美好事物的理解開始升華。教師就是要讓學生熟悉古詩詞,這樣才會深入賞析古詩詞內容,形成對審美情趣的朦朧概念。
二、鋪設情境,用景物解讀古詩詞情感
古詩詞雖然大多文字簡練,但是內容卻十分豐富,幾十個字里就會體現(xiàn)出人物、景色、事件及豐富的情感,如果不能細細體味,就會錯過很多珍貴的內容,然而這些錯過的內容恰恰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關鍵內容。傳統(tǒng)教學中對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初步要求就是背誦、默寫,了解文章內容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學會賞析作品。這些要求看似已經(jīng)幫助學生完成了古詩詞學習,在今后的考學和就業(yè)之路上可以應付,但是卻忽略了情感和能力。學習古詩詞不是培養(yǎng)考試的能力,而是審美的能力,是通過學習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并且把它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目前教學輔助工具很多,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工具創(chuàng)造情境,引領學生感受詩中的意境,學會審詩中之自然美以及人性美。
比如唐朝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一詩中,作者通過青山、行舟、綠水、白帆、紅日、和風、歸雁等自然景物來抒發(fā)其在異鄉(xiāng)對故里的思念并將漂泊之感寫得淋漓盡致,詩人雖有在他鄉(xiāng)的苦悶,但詩中仍不乏恢弘的氣勢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一個闊字向讀者展示了長江的雄偉,春天來到時江水與岸平齊,這還體現(xiàn)出春回大地之景。作者將自己的感情附在了殘夜里海上慢慢升起的太陽以及江水中的春天。這景色是寫的實景,但是也預示著太陽終將沖破黑暗,為大地帶來光明,而春天也終將來到江邊,將冬天的凄寒帶走,這里寓情于景,既是寫景色的好詩句,也體現(xiàn)了諸多哲理,通過世間萬物這種強大的力量給人注入一種信心和力量。在進行講授的時候就應抓住其情景結合的特點讓學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時感受詩中的情感,從而提升其審美情趣。
三、佳品鑒賞,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古代詩詞眾多,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每個詩人都會有代表作,將代表作匯集起來,并逐一加以深入的剖析和解讀,讓學生主動參與詩詞的鑒賞,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審美情趣。例如曹操的《觀滄?!?,作者是三國時期偉大的梟雄,他的詩詞中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尤其是這首《觀滄?!?,氣勢磅礴,用詞精準,前幾句寫實景,后幾句寫虛景,但是字里行間卻無不顯示出作者的豪邁氣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從字里行間找到詩人想表達的含義,找到詩人蘊含于詩中的美。
古詩詞的優(yōu)美動人之處就在于用詞精準、簡練,然而意境深遠,讓人每次閱讀都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而這種不同的感受往往是建立在讀者審美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之上。初中時期是學生培養(yǎng)審美情趣及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詞的鑒賞,為學生構建起一條通向審美的橋梁,讓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耿亞青.淺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J].學周刊,2018(5).
[2]王汝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3]王雅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