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偉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學生閱讀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水平的閱讀離不開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與解讀。長難句成為閱讀文本中制約學生順利閱讀的重要因素,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缺乏長難句教學的有效性與系統(tǒng)性。文章結合一節(jié)公開課的教學片段,從結構與語義的角度出發(fā),探究閱讀長難句的有效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增加學生的閱讀自信,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英語;長難句教學;結構分析;語義分析;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8-0048-02
一、引言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發(fā)展學生語言技能部分明確提出,學生在必修及選擇性必修階段課外閱讀量應分別達到4.5萬及10萬的詞匯量。有效進行高水平課外閱讀的前提是選取原汁原味的外刊時文與經典的國外文學名著,而在這些語料素材中復雜的長難句閱讀常常成為學生英語進階學習最大的攔路虎之一。同時,筆者通過對歷年高考英語試題及模擬題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中一些關鍵的細節(jié)信息,如推理判斷的依據(jù)以及排除錯誤的根據(jù),甚至對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等,很多時候都隱藏在一些結構復雜、含義深遠的長難句中。所以,學生感知語言,實現(xiàn)對文本的理解,必須“建立起語言形式(詞匯、句法、篇章結構等)與文本所承載的意義(信息、作者觀點與態(tài)度、言外之意、讀者感受等)的聯(lián)系”。
作為語言形式之一的句法,是體現(xiàn)作者構思與表達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長難句作為句法中難度較高且較為復雜的表現(xiàn)形式,無疑對學生感知與欣賞文本的優(yōu)勢語言有著巨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加強英語閱讀長難句的教學不僅是踐行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學生語言技能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其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于細微處見真章”的語言魅力。
二、高中英語閱讀長難句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縱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有關長難句處理的指導并未得到英語教師足夠的重視,長難句的教學普遍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1.方法指導意識薄弱,缺乏講解的有效性
一些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文本的講解中對長難句處理方法的指導常處于忽視的狀態(tài),覺得講解長難句沒有太大的必要,很多時候更是把它變成了簡單的詞匯教學,即直接告知學生句子里某些生詞的含義,不去整體分析以及感悟總結,囫圇吞棗般地一帶而過。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學生對新的文本中長難句的處理依舊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便會對長難句產生畏難情緒,無法獲得學習能力的真正提升,更無法對英語閱讀產生正向的、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會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大打折扣,因為情感在外語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教授方式單一,缺乏系統(tǒng)化的思維體系
布魯姆把人的認知分為六個層次,即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筆者曾觀察公開課上英語教師們在閱讀文本中處理長難句的方式,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先提問學生長難句的類型,然后把這個句子從頭至尾翻譯一遍給學生聽或者請學生翻譯,最后再給出標準譯文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從表面上看,這些教師似乎對長難句作了相應的處理,但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處理方式使教學內容碎片化、枯燥乏味,而且使得學生在認知方面處于較低層次,對于分析、綜合和評價的高階思維完全沒有涉及,缺乏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無法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高中英語閱讀長難句教學策略
如何使高中英語閱讀長難句教學系統(tǒng)科學化,為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親身實踐及探索,結合自己曾在江蘇省高效復習研討會上執(zhí)教的“長難句分析”一課,從結構與語義分析的角度,探討關于高中英語閱讀長難句教學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1.結構分析由淺入深,例句選擇意趣同行
長難句,顧名思義就是較長、結構較復雜,表達含義難以理解的句子。要明晰復雜的長難句,就如庖丁解牛一般,只有熟悉各部分的結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教師在解決長難句的問題之前首先要厘清句子的類型與結構特征,并且有層次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有縱覽全局的視野。即從簡單句到由and、but、so、or、for等引導的并列句,再到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這一類復雜句,最后是并列句與復雜句雜糅在一起的高難度并列復雜句。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地厘清句子結構,學生就能對句子類型與結構有全局觀,對不同類型的復雜句式就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應對自如,從而掃清閱讀障礙,使閱讀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任何結構分析要擺脫單調乏味的講解,都離不開對例句選擇的探究。好的英文例句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而且還注重正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以及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所以,筆者在挑選具有代表性結構的句子時充分考慮到此點,對句子的選擇或貼近學生的生活,生動幽默,或取自外刊時文,可讀性強。比如在課堂最開始剖析簡單句的結構時,使用了如下例句:To Jim,being admitted to Blue Fly Technical School means realizing his dream of operating excavator.學生讀完后,知道這是關于國內某挖掘機學校的梗,立刻大笑起來,原本以為枯燥乏味的結構講解瞬間變得幽默生動,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講解并列句時給出的例句是:One of the thieves was struck by a heavy statue, but he was too busy helping himself to diamond to notice any pain.此句取材于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語言生動幽默,形象描述了小偷在珠寶店行竊時的場景,故事性較強,能夠讓學生通過內容輕松記住句子特征。
同時,關注英文歌曲、電影以及演講等,從中提取合適的語句,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分析復雜句時,筆者播放了一段Backstreet Boys演唱的經典曲目《As Long As You Love Me》,其中一句是“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and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這句話朗朗上口,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不自覺地哼唱起來,同時非常輕松地理解了句子結構。講解并列復雜句時,引用了“TED”演講里的一段話:“Now we are facing all the multiple crises in our world at the moment, and what's going to bring more joy,gratitude,effectiveness in our lives is also what is best for the world.”這段話既能幫助學生有效分析句子結構,又能引導學生在面對生活危機時有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于潛移默化中潤澤人格和情懷。
2.句式提煉化繁為簡,語義分析巧抓要點
學生在明晰句式類型與結構,對句子形成初步的整體認識后,基本上就能快速精準地判斷出長難句的句式構成,進而拆分化解它的“難”。要解決長難句長的問題,首先要剔除一些對句子主旨意義表達沒有影響的成分,如以“,”“——”為分隔標志的插入成分,這樣學生就能快速抓住句子的核心。以2015年無錫模擬卷中的一句話“The non-combat rule, like the racial segregation of troops,will seem like an ancient relic(遺留物)”為例,若去掉此句中逗號隔開的“l(fā)ike the racial segregation of troops”,并不影響這個句子的表達,而且學生能夠快速領悟到剩下的簡單句的含義。
那么,掌握了句子化繁為簡的要領后,如何才能快速理解長難句呢?答案是:語義分析便是解決此難題的法寶。任何一個句式在進行拆分提煉后,最終都會變?yōu)橐粋€簡單句或者若干個簡單句,從語義的角度出發(fā)都可以歸結為who does what或者who is what的問題,這樣句子理解的難度便直線下降。以2009年高考英語江蘇卷中的一句話“Schools across China are expected to hire 50,000 college graduates this year as short-term teachers, 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 to reduce unemployment pressure”為例,按照上述拆分提煉方法,去掉句子中的“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這一插入成分后,再找出句子中的who does what部分,便是“Schools are expected to hire 50,000 college graduates”。這樣,原本看似一個復雜的句子瞬間變得簡單易懂。又如2014年高考英語重慶卷的閱讀理解D中的一句話:“It's undeniable that behavior comes from our inner dispositions, but in many instances we also draw inferences about who we are,as suggested by the social psychologists Darly Bem,by observing our own behavior.”此句句式復雜且句子較長,學生看到這樣的句子,難免大腦一片茫然,難以理解此話的含義。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此句句式的構成,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并列與主從復合句并存的復雜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but為界限將其拆分成兩個句子并根據(jù)語義提取方式,分別拆為“It's undeniable that behavior comes from our inner dispositions”與“We also draw inference about who we are”。從前一句中,學生可以迅速理解其句意為:We can't deny that behavior comes from our personality.對后一句也能很快總結出大意:We also can infer who we are by observing our own behavior.這樣,便為后文的理解與答題掃除了障礙,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閱讀的愉悅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自信,使閱讀活動能夠順利進行,能夠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結語
英語閱讀長難句的教學作為培養(yǎng)閱讀微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采用系統(tǒng)化的思維體系,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鍛煉學生解讀長難句的技能,堅持“結構與語義同行”原則,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豐富學生閱讀體驗,樹立學生閱讀自信,為學生更進一步、優(yōu)質地學習英語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容、思維和語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崔榮學,姚明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例句的選擇與巧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04).
[4]梁永德.高中英語長難句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17(18).
[5]張英杰.淺談高中英語長難句的解析策略[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