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
摘 要: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和育人功能,是非常有意義的命題。本文將從兒童文學的內涵開始剖析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
兒童文學的出現(xiàn)對于整個文化傳播和發(fā)揚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小學語文作為兒童教育初始階段的主要學科,在整個文學的學習和啟蒙階段也具有關鍵性作用,兩者作為文學的基礎教學類文獻,在實質上同出一脈,相輔相成,所以加強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的互補和聯(lián)合對于整個語文教學有著創(chuàng)新性意義。下面通過對小學語文和兒童文學分別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淺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
1.1教師缺乏兒童文學素質
教師的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然而現(xiàn)實并不是這樣,我們看到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文學素養(yǎng)方面很是缺乏,接受過兒童文學培訓的教師寥寥無幾。有的是在職前接受過一定的培訓,但是數(shù)量極少;在職后便不再進行培訓。缺乏兒童文學理念及正確現(xiàn)代的兒童文學觀仍是小學語文教師中呈現(xiàn)的一個嚴重問題。
1.2抓不住兒童文學的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不同于成人文學,它們針對的是兒童這群有著特殊特征的群體,因此,其內容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個性和美學品格。然而當下的語文教師由于缺乏相當?shù)膬和膶W素養(yǎng),導致了對兒童文學獨特美學個性的無知和漠視。這直接導致的結果便是教師在講授有關兒童文學課文的語文課程時不能抓住兒童文學課文的美學個性進行教學。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
2.1正確把握兒童文學文體特征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除了古詩之外,80%都是兒童文學作品。因此,小學教師應該以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在引導學生興趣的同時,尋找一種樂于被學生所接受的方法,去講解去分析去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如何把握兒童文學中的審美情趣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真正地掌握了兒童文學文體知識之后,這些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兒童文學各個文體有它獨特的美,在教學時,為了感受作品的特質,就得尋找適合的方法,選擇一條捷徑。如,在教學詩歌時,應注重朗讀,因為詩歌語言簡潔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大量的意象承載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我們都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反復的誦讀,感受詩歌的內在情感。這種外在的朗讀過程是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歷程,是學生走向作者心靈的階梯,是學習詩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2.2提倡多樣化的兒童文學教學方式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是一對親密的伙伴,用兒童文學的視野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將會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天地。兒童文學體裁的獨立性和獨特性決定了兒童文學教學的特殊性,如,童話,充滿幻想,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生動,運用擬人、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其幻想源于兒童本身就生活在幻想之中;兒童詩歌,其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想象大膽,新穎獨特;兒童小說以兒童形象為主;兒童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充滿懸念,細節(jié)真實感人,語言通俗易懂;兒童科學文藝,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為一體,健康的思想內容、準確的科學知識、活潑的藝術形式,每種體裁都顧及了兒童的年齡特點,都會對兒童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兒童文學的每一種文體都有鮮明的特點,語文教師只有具備必要的兒童文學文體知識,才能通過對相關教材的恰當處理,準確把握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蘊和精神實質。
2.3適當增加更多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內容
信息時代大背景下,即便是兒童也 有了前所未有的資訊獲取條件和渠道。這也是越來越多家長、教師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太早熟、不好教”的重要原因。資訊的海量與獲取的便捷讓新時期的少年兒童在心智發(fā)育成長上出現(xiàn)了跳躍式發(fā)展,使其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有了難以預估的程度與速度。倘若一味以老眼光看待小學語文中的兒童文學教學,則難免因低齡化文學教育而無法適應已經(jīng)快速成長學生的現(xiàn)實要求。這不僅容易導致學生對兒童文學喪失學習興趣,更可能使其中部分早慧的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而影響教學效果。
2.4分層教學,適應小學生各年齡段的心智發(fā)育要求
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發(fā)育速度極快、變化巨大,故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變化明顯,小學語文應用兒童文學教學應當分層教學,適應小學生各年齡段的心智發(fā)育要求。比如對一二年級小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童話和寓言故事比較適宜其正在起步的智力發(fā)育階段性特點。而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兩年學校教學的經(jīng)驗積淀,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涉及歷史、現(xiàn)實題材的小說片斷或節(jié)選。到五六年級的高小階段,一些適宜青少年閱讀的兒童文學或青少年文學作品就可考慮納入教學過程或課外閱讀的內容中。通過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滲透,可以逐漸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文學作品閱讀和學習的習慣,這對于以后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有很大幫助。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中,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滲透,應從兩方面展開。要注意對小學生進行現(xiàn)代兒童文學作品的觀念和理念的培養(yǎng),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文學素養(yǎng),有著積極意義。
3結論
總體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注重加強兒童文學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教授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審美能力、文學素養(yǎng)等方面,為使小學生良好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應玲素.論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6(10).
[2]王泉根.中國需要飛起來的兒童文學[J].中華讀書報,2017(09).
[3]閆娟枝.淺談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