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提倡課堂教學要和現實生活相聯系,讓生活化教學方式深入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豐富化、靈活化,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為此,本文就以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為例,開展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力學與生活研究,旨在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和桎梏,使學生更容易、更簡單地理解物理這門復雜課程,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效。
關鍵詞:高中物理;摩擦力;生活實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物理學科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與人們日常生活更是聯系密切。基于此,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和模式已不適用現代化教學需求。如若仍然按照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率勢必低下,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難以有大的提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學應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挖掘物理力學知識,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物理學知識生活化,讓枯燥、理性的物理學習變得更加有趣,進而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本文就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積累,以及對生活實踐中物理學現象的觀察和思考,以物理教學的摩擦力為例,從“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開發(fā)生活化教學資源”“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三個角度談一談如何優(yōu)化摩擦力課堂教學,力求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進而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效。
一、 結合生活實例,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
高中物理知識較為枯燥乏味,且對學生邏輯思維有較高要求,所以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就存在畏難情緒。加之過于理性的課堂氛圍時常壓抑,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認清學科教學和學生接受能力之間的現狀,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氛圍,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中,為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首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引入生活實例,如防滑鞋、雨刮器及剎車等,讓學生充分認識摩擦力在大家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且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樣一來,不僅拉近了教學和學生認知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好奇心,還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然后再以“防滑鞋”為例子,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體驗談一談滑滑梯時受到的
摩擦力,并畫出示意圖(如圖1)。由此可知,結合生活實例、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是提升摩擦力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只有對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氛圍進行維持,才能帶領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索,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新知。
二、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開發(fā)生活化教學資源
經實踐證明,唯有讓學生清楚了解物理知識是如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才能將學生學習注意力轉移到物理學習之中。即通過分析力的表現形式,進而分析力的真實存在,讓學生充分認識力的含義。隨后將力學知識運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并學以致用。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近距離認識到物理知識所蘊含的無窮趣味。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中,我在為學生講解基礎概念后,為加深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物理邏輯思維,就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想象每天下課去食堂“打沖鋒”,如果是下雨或晴天時我們去食堂路上的走路步伐有什么變化和區(qū)別,為什么?
有的學生說:“晴天的時候可以隨意跑,不用擔心滑倒問題。而下雨天由于路太滑,就不能走太快,更不能跑,不然很有可能會摔倒?!?/p>
還有的學生說:“只要我們穿的鞋子有防滑功能就可以了?!?/p>
這時我再引導學生畫出“摩擦力”的示意圖,看誰畫得最好,再讓學生講解自己畫的圖(如圖2)。老師最后總結“由于地面是靜止的,所以我們走路的時候相對于地面產生了相對摩擦力,摩擦力就是人行走的動力?!边@樣一來,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氛圍,還利用生活情境開發(fā)了生活化教學資源,從而讓學生對摩擦力有更好的理解、更充分的掌握。因為生活化的知識更容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而理解的東西更容易掌握。
三、 利用生活素材,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又能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從而讓學生易于掌握課堂內容。但在現實情況下,高中摩擦力實驗教學開展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進步。為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善于在實驗教學中使用一些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知識來源生活”的道理,拉近教學和學生的距離,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掘身邊實驗器材開展實驗活動。有的學生說:“物理課本就是常見的生活實驗器材?!边€有的學生說:“板凳、背包都可以當作摩擦力實驗器材?!睂Υ?,我就“順勢而為、就地取材”,將普通的課堂當作實驗室,將司空見慣的學習物品當作實驗器材(如圖3)。讓三位同學各自將物理課本放到同一平面,然后分別放上三個砝碼推動,讓學生展開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這種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進行的物理實驗,既直觀、清晰,又容易操作,更容易理解摩擦力的知識,還讓學生懂得了生活與物理并不是格格不入的,是緊密聯系的道理,進而從心理層面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生活是產生知識、驗證知識、體驗知識最好的場所,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應用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中,是實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有效途徑。既能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讓其主動、自愿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為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善于結合生活實踐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開發(fā)生活化教學資源、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以期更好地推動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應注重物理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形成猜想、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進而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將這些“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在實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治安.高中物理摩擦力問題解決方法的核心探索研究[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8(10):43-44.
[2]許士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探究[J].華夏教師,2018(11):72.
[3]張逢象.讓自行車走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J].西藏教育,2016(5):30-34.
作者簡介:杜建飛,浙江省東陽市,東陽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