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冰
【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需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而小學語文的學習也是其他文化課學習的基礎。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高興趣;多媒體教學;轉(zhuǎn)變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92-01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記住字詞,有了興趣學生才愿意去學習,被動地學習會使學生越來越力不從心,而主動地學習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更喜歡學習。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學的重要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更直觀、生動的向?qū)W生們展示學習的內(nèi)容,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小學生都喜歡有趣的學習方式,因此老師可以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通過積極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運用各種有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趣的方式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而構(gòu)建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體系。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勇氣。所以,老師不僅要轉(zhuǎn)變教學的方式,通過各種新穎、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還要轉(zhuǎn)變自身的角色,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需要調(diào)動學生、老師以及環(huán)境的有效配合,充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僅要鼓勵學生提問題,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鼓勵和個性化發(fā)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
其次,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趣味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適合這種有趣的形式,不僅使他們記憶深刻而且喜歡學習,例如:在進行成語教學時,可以通過趣味題來填成語,“泵”對應的是水落石出,“加起來十一種顏色”對應的是五顏六色,“膽子最大”對應的是膽大包天,“才學最高”對應的是才高八斗等等,趣味學習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朗讀課文時,通過排長龍的方式順序朗讀也是一種好的方式,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會使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同時,順序朗讀的方式也能很好的提高學生集中注意力程度,從而提高上課的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
首先,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活動影像的特點,所以對于語文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需要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生只能被動的參與到學習中,老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而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下,運用多媒體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進行選擇,不僅節(jié)省了上課的時間,而且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體進行備課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反映情況,制定合理有效地備課方案。例如:在學習《我是什么》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插一段動畫來演示云、雨、雪的形成,引出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同時,提出一個設問,“我”到底是什么?這樣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就有了目的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需要學生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段落,把文中的生字詞記住,然后在進行文章的理解和語句的探究。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感興趣,同時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通過動畫和小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會使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三、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有趣的教學
首先,素質(zhì)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通過日常的生活以及身邊的大自然去感受語文的魅力和樂趣,這就需要老師采取各種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的探索與學習。
其次,小學語文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基礎知識要打牢。對于基本的生字詞學生可以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把不熟悉的字詞記錄下來,沒事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加深印象,通過這種隨時記憶的方式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記憶效率。每天寫日記的方式也是不錯的,把寫的日記交給老師檢查,及時糾正錯字及語法問題,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優(yōu)美句子的應用能力;還可以通過辯論以及演講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做到素質(zhì)化的教學模式。
四、轉(zhuǎn)變教學方式
首先,素質(zhì)化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而應試化教學模式已經(jīng)落后于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F(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我們承擔著培養(yǎng)祖國花朵的重任,需要做到轉(zhuǎn)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其次,我們作為老師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好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和諧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提高,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還要成為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共同學習,這樣比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更有意義。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何帶領學生在玩中學,這是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春游,在大自然中感受語文,遇到不同的場景可以背誦不同的古詩詞,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游玩的樂趣,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春游過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游記,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優(yōu)美文句進行表達,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語文的樂趣,自然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候,因此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地拓寬知識面,在學生努力的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去幫助和鼓勵學生。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各學科教學的基礎課程,學校以及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并且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就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為他們的未來,為能夠不斷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何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J].課改探索,2010.
[2]李小燕.試論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3).
[3]李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