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娟
【摘要】語文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奠定語文識字教學的基礎,我們可以更好地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因此,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關系到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也關系到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雖然說語文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實踐教學中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學質量水平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本文圍繞當前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育現(xiàn)狀進行論述,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語文識字教學 發(fā)展現(xiàn)狀 優(yōu)化策略 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53-01
1.當前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育現(xiàn)狀
1.1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特色,增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
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有許多不同點和特殊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的困難。首先,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往往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的問題,他們缺乏對不變和無聊事物的長期興趣。他們更有可能被教學過程中的其他因素所吸引。其次,小學生自身的情緒控制能力差,承受課堂負擔的能力弱。同時,小學生有許多特點,使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性格方面,一些小學生更內向,更敏感。教師需要鼓勵和啟發(fā)他們,以促進學生樂觀開朗的氣質。相反,有些學生很活潑,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控制,注意根據(jù)學生的性格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不斷變化,促進學生的成長。
1.2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文化教學采用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漢字或通過幻燈片播放,標注拼音來讓學生學習,靈活多樣教學方法尚未得到充分推廣和應用,但這種方法不適合那些注意力尚未完全發(fā)展的小學生。這種單一而枯燥的文化教學不僅降低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
1.3在目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育中,語文識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缺乏聯(lián)系
在識字教學時,教師通常重視小學生的文本積累,但往往忽略了小學生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一來就難以達到應用所學知識的目的。通過教師在中文課堂上的簡單閱讀和機械學習和記憶,小學生才能理解單詞本身的含義,而不能單獨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漢字。在當今倡導素質教育的社會中,灌輸式的學習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表面上看,學生記憶漢字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實際情況是學生對漢字的本質學習是不達標的。
1.4小學語文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培訓不到位,影響識字教學水平
與高年級甚至初中和高中相比,小學對教師文化素養(yǎng)評估的要求較低。到目前為止,漢語課堂教學質量現(xiàn)象參差不齊,形成兩極分化。高素質的漢語教育教師具有豐富的漢語和教學經驗,他們可以應對教學中的大部分問題,他們同時也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與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相比,他們需要更多的鍛煉時間加強教學和學生心理的培養(yǎng),但由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許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培訓機會。
2.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建議
2.1識字教學形式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活潑積極是小學生的共同特征,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相對較短。教師應充分考慮教學中的這一因素,努力在學生專注的時候加深語文識字教學的效果。此外,小學生的好奇心相對較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有趣的讀寫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授“春,夏,秋,冬”時,教師可以找一些有關四季的歌曲。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語文識字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記憶力,從而達到輕松識字的目的。
2.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利的,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形式。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豐富的教學情景,將無聊中國字型變化為優(yōu)美的音樂和生動的照片,并以直觀的圖像呈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低年級的很多中國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如“輪船”,“公交”和“公路”。在解釋這些話時,教師可以直接使用直觀的圖片進行顯示,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夠直觀有效的理解,還能夠使其產生記憶聯(lián)系,更好的記憶文字??梢暬慕虒W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學習效果的增強。
2.3營造與識字教學相契合的人文環(huán)境
漢字本身是有自己的故事的,很多寶貴的精神都蘊含在漢字之中。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的識字教學時,應該將漢字本身蘊含的寓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漢字的魅力。例如,許多漢字與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文化常識,教授漢字的發(fā)音,形狀和意義,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這種漢字教學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創(chuàng)造學生的個性。這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和教育人”。
2.4綜合閱讀和寫作教學提升教學水平
除了在教學內容上做文章外,漢字的閱讀和寫作也充滿了人性。在朗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古代啟蒙讀物的韻律,如“三字經”,“論語”等,讓學生感到語文的美。這些高升閱讀不僅能夠教育學生,而且其還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在書寫方面,漢字的形式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結構和力量。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苦”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單詞的結構。閱讀和寫作的話即是知識的手段和識字的目的,它是一種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師和學生雙方收益。
結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文字是“工具”,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本工具。它是學生學習語文乃至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這個工具。
參考文獻:
[1]劉海龍.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才智,2013,01:60.
[2]徐嘉笛.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3:142-143+150.
[3]劉麗梅.談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赤子(中旬),2014,0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