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把一門學科教好,必須培養(yǎng)該學科的帶頭人;要想整體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必須不厭其煩地輔導該學科的后進生。所謂教育改革,關鍵是觀念的改革,也就是思想要沖破舊的模式??茖W是發(fā)展的,人是會變的,我們要動態(tài)地看學生,不要靜止地看學生。
關鍵詞:重要性;帶頭人;培優(yōu)補差;認知層次;多維性;形象性;素質(zhì)教育;新形勢;能力
《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開宗明義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不但對于學好其他學科十分必要,而且對于將來從事工作和繼續(xù)學習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段話闡明了語文在初級中學各門學科中的重要性。正因為如此,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更應該把語文教好。誰都知道,語文科很難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而“植株產(chǎn)出”相對均衡,一直停滯在“低產(chǎn)區(qū)”。因此,有些人就認為語文教不教不差事,學不學不差事,長時間地喊語文“少、慢、差、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覺得根本出路在于培優(yōu)補差。
怎樣進行培優(yōu)補差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語文科存在的問題。語文科有它自身的特點,比較數(shù)學科來說,它具有一定的認知層次,且層次模糊。不像數(shù)學科那樣非此即彼,要么是對要么是不對。而在實際測評中,我們很難層次分明地評議。數(shù)學科可以有個分步驟給分,其他科可以有個分幾個要點回答,而語文很難搞步驟、分要點。因為語文科的思維有它的多維性、形象性。
再就是多年來的陳規(guī)舊習也影響了語文科的發(fā)展,那就是語文絕少有滿分的。如果數(shù)學、物理、化學考了滿分是司空見慣的。為什么語文科不能考滿分呢?原因在老師的評卷。首先是作文,多年來都是“斬頭去尾”。所謂“斬頭”,如果作文滿分是四十分,最多得三十五分,而三十八分就是禁區(qū)了。所謂“去尾”,只要寫上作文題目最少也得給他五分。其次是基礎題,知識點瑣碎,計算分“精密度”高,評分標準大都規(guī)定“錯一個字扣0.25分”,國家出版物還有錯別字呢,為什么過于強求學生呢?最后是語文科好“鞭打快?!保瑢τ谡Z文程度較好的學生“求全責備”,橫挑鼻子豎挑眼,有時甚至雞蛋里挑骨頭,直到把人家的分壓到自己想象的位置算完事,挫傷了優(yōu)等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對于語文程度較差的學生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給且給,大開方便之門,使這些學生不費吹灰之力也能得幾十分。語文科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差距也就不那么大了。這使差等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也不刻苦學習語文了。
以上大談考試,在大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反對摒棄“應試教育”的今天好像不合時宜。我以為大家應該把“應試教育”和“考試”區(qū)別開來,“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一天也不能要,太害人;而“考試”這種方式時間也不能少。我們切勿談“考”色變,更不要矯枉過正。
要治病必須找到病根,以上分析絕非多余。所謂教育改革,關鍵是觀念的改革,也就是思想要沖破舊的模式。有一句話叫“觀念一變天地新”。我多年來培優(yōu)補差的措施就是對癥下藥,說來也無新意,關鍵是確實照辦。
首先,打破老的禁錮舊的陋習,動態(tài)看學生,對學生測評時“上不封頂,下不保本”。
語文可以考九十五分以上,甚至一百分,語文也可以考一、二十分,甚至零分??茖W是發(fā)展的,人是會變的,我們要動態(tài)地看學生,不要靜止地看學生。堅定信心,樹立本班標兵,為什么只承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不相信“五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呢?這一措施的實行,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是老師要找到學生新的興趣增長點,像經(jīng)濟學家找到社會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一樣。如果學生對一門課不感興趣,上課無精打采,充耳不聞,任憑你老師講得天花亂墜,也只能是“對牛彈琴”。只能是“兩敗俱傷”;學生傷感老師傷心,誰也不成功?,F(xiàn)在的學生精明得很,出力不討好的事很少有人干。語文科目前的狀況就是出力不討好,不像其他學科“立竿見影”。你要適應新形勢,捕捉學生的“敏感區(qū)”,進而因勢利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充分發(fā)揮語文科的優(yōu)勢,使學生親眼看到并用上它。
實事求是地說,語文科絕非“小兒科”。誰都知道,“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怎樣充分發(fā)揮語文科優(yōu)勢呢?當年毛澤東他老人家說過:文科應該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課堂。記得有個語文月刊封面上有句話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些都指出了語文科的優(yōu)勢和語文科的發(fā)展方向,我們要充分地發(fā)揮和利用它。例如:近幾年團中央,少工委舉辦的“讀書活動”,這是很好的發(fā)揮語文科的天地。哪一科有語文科的課外讀物多,哪一科有語文科的課外讀物的可讀性強?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讓學生學以致用,找到用武之地。在用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知識的欠缺,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這就水到渠成了,這就事半功倍了。
再次,巧妙地利用???、刊物,開辟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我們學校常常對教師進行量化加分管理。對于學生是否可以這樣呢?我的意見是可以嘗試。我們班每逢節(jié)日必出???,同學們那個熱情勁就別提了,因為大家覺得這是學習語文,施展語文才能的好機會。我們學校有自己的作文刊物,我就以此為演兵場,鼓勵學生投稿。我明確宣布發(fā)表一篇可以獎勵多少分,計入期終總評,因此,有些學生語文就考一百多分。老實說,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非命題作文使學生有話可說,不再使學生視作文為“作難”,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為了能發(fā)表,他要認真地去寫,絕不能像作文課那樣去應付。為了要發(fā)表,他要和同學們商量,他要找老師面批,這都使他們自覺地去學,真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這兩句話,僅僅詞序一變,釋放出的能量可就大不一樣了。大家不妨一試,一試必靈。
總之,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措施,確實很有利于培優(yōu)補差,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當然了,以上這些只能在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而實施。
參考文獻:
[1]華林春.語文教學中“提優(yōu)補差”的對策思路[J].青海師專學報,1991(2):51-53.
[2]陳繼革.提高課余培優(yōu)補差效率的途徑[J].浙江教育科學,2007(5):48-49.
作者簡介:
王念偉,河南省安陽市,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慈周寨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