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就顯得更加重要。我覺得中年級的語文教師可以從三方面努力,讓學生能夠寫好作文:一、 要激發(fā)興趣,不要放任自流;二、 要引領思路,不要包辦代替;三、 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中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xù),又是高年級實現(xiàn)整篇寫作的基礎準備階段。因此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讓孩子接受作文,喜歡作文,寫好作文。我認為一個中年級的語文老師要做到三點:
一、 要激發(fā)興趣,不要放任自流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年級。習作教學開始起步,這是小學生從口頭語言轉而發(fā)展書面語言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多年來,應試作文的思想致使中年級老師對習作的要求過高、過死。習作題材有的偏離學生的需要,習作指導生硬、呆板。缺少對興趣的培養(yǎng)。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中年級孩子來說,自然顯得尤為重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钡壤砟?,讓我們明白對于一個中年級的孩子,培養(yǎng)他的寫作興趣是多么重要。為了讓中年級的學生不懼怕作文,我們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他們喜歡的情境,比如,可以把學生帶出課堂出去觀察觀察,可以和學生一起開展一些有意義、學生也感興趣的活動,也可以在班級開展一個講自己原創(chuàng)的童話故事比賽,評選出班級里的故事大王……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中一定很快樂,寫作的興趣也會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
那么,純粹地鼓勵孩子,不管他們寫得如何,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其實不是這樣的。有的時候,這種無原則的包容,反而滋長了孩子的驕傲心理,聽不得半點批評,盲目自大。而且,僅僅靠哄出來的興趣能夠堅持多長時間還很難說。持久的興趣應該來源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得到進步的喜悅和成就感。教師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鼓勵和贊揚,激起他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等外在形式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除此以外,還應該在關鍵處,對學生提出中肯的建議。或者是在指導的時候,或者是在面批的時候,或者是在作文的評語上體現(xiàn)出來。
二、 要引領思路,不要包辦代替
中年級剛開始學習寫作,就好像剛開始學習游泳的人,見了水自然是害怕的、猶豫的,也是缺少方法的。他們寫作文,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么,雖然每天都在發(fā)生許多的事情,但是如何在生活中尋找題材,依然會讓他們痛苦糾結,無從下手,甚至是非常迷茫。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尚未經過歷練,生活閱歷也不豐富。另一方面也是教材特點所致,內容比較寬泛,自由的空間大了,同時難以把握的成分也多了。
作為老師,應該理解他們的難處,然后在思路引領上給予幫助。例如,我們來看看三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的習作2的要求:“一天杜小虎對著鏡子給自己畫像,畫好了,就寫了篇習作,題目是《我的自畫像》?!眲e看短短幾句話,其實對學生來說,難度挺大的,如果放手讓他們去寫,就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幾句話就寫完了;內容雷同,千人一面等等。也許,你也會用“先寫放膽文,再寫小心文”的經典語錄來提醒自己,但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孩子的第一步,對他而言多么重要。不管要求可以多么寬泛,但是有個關鍵點不能丟:寫得清楚,看得明白。我把文題改成了《怎么樣的我》,例如淘氣的我、粗心的我、愛發(fā)脾氣的我……一下子,意思明確了,生活經驗調動起來了,思路也打開了,因為孩子知道要寫什么,所以就能寫下去了,然后評價的時候也能看到自己到底寫清楚了沒有。
思路引領重點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在作文指導的時候,能夠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無數(shù)種可能,讓他們茅塞頓開、有話可寫。
三、 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路在腳下,跨出一步其實是很自然的事。習作也一樣,必須把它看作一件尋常的事,好比說話一樣。走路得一步一步走,說話得一句一句說,習作也同樣,在循序漸進中才能提高能力。例如,三年級和四年級都安排了“寫童話”的練習,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習的增量呢?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我主要體現(xiàn)了幾個不同:
1. 范圍的不同:前者選擇幾種動物作為主人公,比較容易構思,后者把范圍擴大,自然萬物均可以作為童話的主人公。
2. 要求的不同:前者以“想象有趣”作為目標,重在把故事的經過寫清楚,后者以“想象奇特”為目標,重在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
3. 展示的不同:前者習作寫出來后在全班交流,開個故事會,比一比誰寫得有趣,后者習作交流范圍更廣,通過編寫童話集的形式,增加修改的力度,對語言提出要求。
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安排中,學生的習作能力才能螺旋式上升,看似尋常,其實匠心獨運。習作是一件尋常事,但又是一件認真事,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一樣馬虎不得。中年級的孩子,作文要寫題目、開頭空兩格等常規(guī)要求,也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初學習作,用錯的字詞、標點會比較多,有的老師主張把這些形式放過,以后年級高了自然會改。我呢,有個習慣,每每看到學生習作中用錯的字詞、標點,都會細致地用紅筆勾畫出來,改正過來,甚至連常用的“的、地、得”的錯誤也有錯必糾,而且,認為還可以寫得更好的,我會在他的本子后面補上一段下水文,這是為什么?讓孩子們感受到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是怎樣的、文章的修改又該是如何的百改不厭。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知道用字用詞、標點符號等都必須審慎,盡量用正確。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yōu)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任務,而中年級的作文教學是小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需要我們中年級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
陳斌嫻,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寨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