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濱 陳世雄
摘? 要:正確認識體能的概念,將更有效地引導人們積極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和娛樂休閑活動,增進健康,從而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體能狀況是運動能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發(fā)展體能是發(fā)展運動能力、形成健康行為和培養(yǎng)體育品德的重要基礎。在高中階段除了通過體能模塊來掌握發(fā)展體能的原理和方法,還應在運動技能模塊教學中加強體能練習。
關鍵詞:體能;運動能力;體能教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2-0004-03
一、什么是體能
“體能”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在各類體育報刊和文獻上開始頻繁出現(xiàn)的一個詞匯,這一概念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學校體育、全民健身和運動訓練之中,但它的定義仍然眾說紛紜,各有側重。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對體能的解釋是:“身體的運動能力,包括耐力和單位時間內運動的速度等。”這一解釋反映了大眾對體能概念的認識和理解,但與體育領域的認識相差甚遠。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1版)》中,對體能的解釋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它包括身體素質(力量、速度、靈敏、柔韌、耐力等)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走、跑、跳、投擲、攀登、爬越、舉起重物等)?!眹鴥鹊亩啾驹~典和教材也都采用了類似表述。
在競技體育視角下,討論體能概念時常常會強調運動員體能的獨特需要。如在運動訓練學教材中指出: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教材中指出:體能是指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在運動中的綜合反映。在競技運動中體能是指完成高水平競技所需要的專項力量體系及其相關的運動素質的綜合。
在學校體育領域,2000年以及之前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沒有采用“體能”這一概念,而是采用“身體素質”的概念。2000年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指出:發(fā)展身體素質練習“是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鍛煉身體,增強體能的有效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課課練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自行選擇素質練習的內容,并應結合各項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全面安排和選擇相應的內容進行教學”。
在2001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首次將增強體能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之一,并指出:“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與其體能狀況緊密相關?!痹谡n程標準中將體能定義為:“指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边@一定義與《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體能的定義相類似,主要是將“肌肉活動”改成了“身體活動”,從而與課程標準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定義相一致。但是對于體能的具體內容,則有了明顯的變化。課程標準指出:體能包括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后者包括從事運動所需要的速度、爆發(fā)力(注:在2001版課標中使用了“力量”這一術語,而不是“爆發(fā)力”,但在2017版課標中進行了修改。在大多數(shù)科學研究的論文中使用的都是后者)、靈敏性、協(xié)調性、平衡、反應等。同時還指出:一些體能成分既是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又是提高運動技能所需要的體能。在2003版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還特別強調“體能是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對于體能的這一系列觀點基本延續(xù)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
課程標準中體能概念,在國際上對應的術語通常認為是“physical fitness”,這一術語在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qū)也常常翻譯為“體適能”。自從20世紀50年代美國健康體育休閑聯(lián)盟(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簡稱AAHPER)開始使用這一術語以來,人們對于它的認識不斷發(fā)展,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其中一種定義是:人們先天具有或后天獲得的與進行身體活動的能力有關的一系列特性。還有的將體能定義為一種保持精力充沛、機敏完成日常工作狀態(tài)的能力,并且能夠避免過度疲勞,擁有足夠的精力享受閑暇時間的追求和應對緊急情況。目前普遍認為體能應分為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技能有關的體能兩大類,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就是采納了這種分類方法。目前,在《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第2版)》中提出應將平衡列為與健康有關的體能。總之,體能(physical fitness)這一概念在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并且主要是指向促進體育鍛煉和增進健康,其目的是引導人們通過有針對性、積極的體育鍛煉和娛樂休閑活動來增進健康,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此外,physical conditioning一詞也常常被翻譯為體能,例如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NSCA)就被稱為美國國家體能協(xié)會,這一術語大多應用于專業(yè)健身和運動訓練等領域,可對應為前文提到的競技運動中的體能。但這一領域中用于發(fā)展體能的某些手段和方法,經過適當?shù)恼{整,降低難度和要求,也可以用于促進普通人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針對核心區(qū)的練習和身體功能訓練,在運動訓練領域廣泛應用后,目前也逐步進入到大眾健身和學校體育領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體能概念具有綜合性和多維度的特點。所謂綜合性,不僅是先天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的綜合,還兼有促進健康和提高運動表現(xiàn)的作用。體能的發(fā)展受多種因素制約,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是提高和發(fā)展體能的關鍵因素。高中學生通過科學鍛煉獲得良好的體能,對于保持健康,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和發(fā)展運動技能,參與體育競賽和休閑娛樂活動,過積極有活力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在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長期下降的背景下,發(fā)展體能作為增強體質的關鍵因素應當被高度重視,認真落實。
二、體能與運動能力的關系
在高中階段發(fā)展學生的體能,還要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課程目標兩個方面來把握體能與運動能力之間的關系。
(一)體能狀況是運動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
運動能力是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從外在表現(xiàn)上可分為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具\動能力是從事生活、勞動和運動所必需的能力;專項運動能力是參與某項運動所需要的能力。對比基本運動能力和體能(physical fitness),可以看出二者的著眼點都在于日常的生活、勞動和運動,都強調要能夠滿足日?;顒拥男枰?同時,速度、爆發(fā)力、靈敏、反應時等體能與專項運動能力也密切相關。由此可見,體能狀況是運動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
(二)體能是發(fā)展運動能力的基礎
運動能力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分目標之一,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密切相關,是發(fā)展專項運動能力的重要基礎。例如跳遠的空中動作常見的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等三種,這三種動作技術的難度依次加大,所需要的體能基礎也是依次加大的。如果沒有一定的下肢爆發(fā)力、核心力量以及協(xié)調性為基礎,是難以學會挺身式或走步式跳遠空中動作的。其次,體能還是運用和發(fā)揮技戰(zhàn)術的重要保障和基礎。有的人雖然能夠做出某些技術動作,但難以在比賽中運用和發(fā)揮,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動作表現(xiàn),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缺乏經驗,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體能不足,發(fā)展體能可以改善運動表現(xiàn)。例如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在參加美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NBA)之后,通過專門的訓練使體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運動能力和比賽表現(xiàn)也隨之有了明顯提升??傊?,沒有良好的體能,就難以學習和掌握好運動技能,良好的體能將有助于運動技能在體育鍛煉、展示和比賽中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三)運動技戰(zhàn)術的學習和運用在提高運動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體能的發(fā)展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為達到發(fā)展運動能力這一課程目標,還要能夠運用所學的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參加與組織體育展示和比賽。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然離不開對相關技術的反復練習,對相關戰(zhàn)術的反復演練,以及在體育比賽中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運動技能水平得到發(fā)展,進而促進運動能力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體能水平也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專項的技術學練和比賽,雖然能夠促進相關體能的發(fā)展,但是常常會存在不夠均衡和全面的問題,此時還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補充性的體能鍛煉,以促進身體全面發(fā)展。
三、高中階段發(fā)展體能的教學建議
以上從體能的概念、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課程目標等角度對體能進行了分析,那么在高中階段應該如何開展教學,促進學生體能發(fā)展呢?根據(jù)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主要有體能必修必學模塊的教學,以及在各運動技能系列模塊教學中的體能練習。
(一)體能必修必學模塊的教學建議
將體能的學習內容單獨作為一個模塊進行教學,這是當前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變化,對于廣大體育教師來說也是一項挑戰(zhàn)。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于體能模塊教學給出了6條教學提示,對于指導體能模塊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以外,在設計體能模塊和實施教學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模塊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對于體能模塊,高中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11項教學內容,分別是體能發(fā)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以及對11項體能成分的具體要求,這些內容對于發(fā)展體能,提高運動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還要看到體能模塊的學習對于實現(xiàn)健康行為目標中的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養(yǎng)成鍛煉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增進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對體育品德目標中主動克服內外困難,具有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體能模塊的設計與教學實施中要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為載體和抓手,針對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這三方面目標分別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和教法手段,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使高中學生通過體能模塊的學習在運動能力素養(yǎng)、健康行為素養(yǎng)和體育品德素養(yǎng)等方面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2.提高體能與掌握原理及方法相結合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通過體能模塊的學習,不僅要發(fā)展和提高體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掌握相關的原理和鍛煉的方法,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提高自己在當前和今后的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設計體能模塊教學內容時,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讓學生掌握發(fā)展體能的基本原理、評價方法,以及鍛煉計劃的制訂等內容。針對每一項體能成分,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練,練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舉一反三,并通過課上的體驗掌握練習的方法,在課下反復練習提高,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課上與課下相結合。例如,在發(fā)展心肺耐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心率與運動強度的關系,掌握通過心率來調控運動強度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并在課上加以運用,在課后用于指導自身鍛煉。
3.全面而有重點地安排教學內容
根據(jù)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體能模塊總共18課時,要求完成11項學習內容,涉及了發(fā)展體能的原理和方法,以及11項體能成分的基本原理和練習方法。11項體能成分在增進健康和發(fā)展運動能力的作用上各有側重,如身體成分主要與健康有關,爆發(fā)力主要與運動表現(xiàn)有關;還有些體能是互為基礎、互相促進的,如靈敏性也常常被視作為反應、速度、協(xié)調和爆發(fā)力的綜合體現(xiàn)。在設計模塊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全面覆蓋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體能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學生增進健康和掌握運動技能奠定良好基礎。在安排具體內容時,應重點安排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尤其是發(fā)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柔韌性的原理和練習方法的教學,對于與技能有關的體能,要讓學生掌握方法,并嘗試結合專項進行練習。
同時還要注意將發(fā)展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和與技能相關的體能相結合,合理安排一節(jié)課中體能練習的內容,以及練習的強度、密度和順序。例如,可以利用準備活動和整理放松環(huán)節(jié)進行發(fā)展柔韌性的學習和練習,將平衡練習與下肢力量、核心區(qū)練習相結合;在一節(jié)課中應先采用游戲和競爭性活動的方式進行靈敏、反應、協(xié)調、速度的練習,再安排發(fā)展心肺耐力或改善身體成分的練習。
(二)運動技能系列模塊教學中體能練習的教學建議
課程標準指出:為確保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每節(jié)課最好安排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在當前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的背景下,通過改進和加強體能練習既是整個社會的要求,也對學生的終身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的要求。
1.合理安排體能練習的內容和運動負荷
運動技能系列模塊中的體能練習既可以是一般體能,也可以是專項體能。所謂一般體能是指保持人體身體健康狀況和基本運動能力的體能,可運用多種多樣的非專項的動作方法和手段來進行練習。專項體能是指符合特定運動項目專項特征和專項要求的體能。多采用與專項技術結構和發(fā)力方式相符的專門身體練習或與專項技術與戰(zhàn)術要求相符的專門手段和方法進行練習。在學習和發(fā)展專項動作技術時,可采用專項體能練習,以促進專項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提高專項運動能力。對于局部負荷較大的主教材內容,在安排體能練習時可以選擇一般體能進行補償性體能練習,確保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應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才能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運動技能,增進健康。因此,在運動技能系列模塊教學中安排體能練習時要充分考慮主教材的運動負荷情況。對于運動負荷不大的新授課,要適當加大體能練習的負荷,還可以在準備活動中就采用適宜強度的與新授技術動作相類似的專項體能動作進行熱身,以促進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對于運動負荷較大的復習課或練習課,進行體能練習時宜控制好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可以結合整理活動進行發(fā)展柔韌性的拉伸放松練習。
在設計體能練習時,還要注意要善于結合主教材內容所用的器材、場地來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內容,盡量減少隊伍的調動,并做到“一物多用”。
2.練習安排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經過體能模塊的學習,已經具備自我評估體能水平、制訂體能鍛煉計劃并努力實施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每個人的體能狀況都會有各自的特點,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能練習將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體能水平。在體能練習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安排。
·不斷改進和豐富體能練習的內容和形式,多采用趣味性、游戲性和競爭性的活動方式引發(fā)學生主動練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師給出多種體能練習內容,由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練習內容。
·引導每個學生根據(jù)自身體能狀況,制訂適合自身的體能鍛煉目標,確定自己的鍛煉內容和方法,在進行10分鐘體能練習時,經教師允許學生可自選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進行練習。
·體能水平相近的學生組成體能鍛煉興趣小組,在10分鐘體能練習時各小組分別針對相應的體能成分進行鍛煉,組內相互鼓勵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2]王衛(wèi)星.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Corbin C B,Pangrazi R P,F(xiàn)ranks B D.Definitions:Health,fitness,and physical activity[J].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Research Digest,2000.
[4]Richard D.Olson, Katrina L.Piercy, et.al,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2nd edition[M].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