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雙
摘 要: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革新,并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本文主要從初中語文教學中,探討開展多元化課堂的實際意義,并積極尋找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具體方式,以期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促進中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改革 多元化教學 途徑探究
中學生思維意識活躍且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探究能力,所以如何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理念的引導下,對教學模式與授課內(nèi)容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成為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問題。由于語文學科內(nèi)容延展性強,且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與文字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構建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1]
一、初中語文教學開展多元化課堂的實際意義
1.切實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多元化課堂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使用,通過對陳舊單一式教學模式的摒棄,引導學生可以在參與學習活動時,自主完成對學習方向與進度的把控。這種改變學生依賴教師完成學習活動的新型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主體性,在參與課堂學習時能夠通過對自身思維意識的發(fā)展,以及探究積極性的運用,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起學好語文知識的自信心,進而在更加自由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切實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學習效率。[2]
2.鍛煉學生思維意識
陳舊的教學理念往往要求教師更注重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因此在嚴重忽略對學生思維意識培育工作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嚴重抑制,綜合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也很難獲得有效提升。而教師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使用,使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冷靜思考與深入探究。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又可以使其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習熱情,從而在興趣的驅(qū)動下保證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開展多元化課堂的具體途徑
1.延展授課內(nèi)容
語文知識內(nèi)容冗雜,不僅需要學生記憶背誦的內(nèi)容較多,也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想要學好語文知識,學生不僅要扎實掌握課堂學到的知識,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量,才能保證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多元化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使教師通過對授課內(nèi)容的延展,鼓勵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進行對知識的探究,并在鍛煉其認知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積極性高漲,同時也在提升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逐漸樹立起學好語文知識的自信心,進而在成績逐漸進步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幫助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3]
2.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傳統(tǒng)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一般更關注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因此很少對鍛煉學生思維意識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進行關注。而教師在多元化理念的引導下,開展教學設計工作時,能夠更加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鍛煉,進而在有效提升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可以快速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更好完成對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端午的鴨蛋》教學活動時,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熟讀,可以在賞析課文語言特色的同時,對作者與平凡生活的向往進行感悟,并在體會文章詩意之美的同時,養(yǎng)成熱愛生活的習慣。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知識的熱情,教師可以以“作家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較為獨特的風俗習慣?”“為什么文章先描寫了端午的風俗?”“作者詳細信息介紹孩子吃鴨蛋以及鴨蛋絡子有什么用意?”等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探究積極性的驅(qū)動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掌握,進而在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同時,保證學習效率的快速提升。[4]
3.引入合作學習模式
多元化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夠明確自身課堂引路人的身份,并積極引導學生可以在發(fā)揮自身主體性的同時,保證教學成效與質(zhì)量的雙重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課堂,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掌握學習節(jié)奏的同時,可以在與其他同伴的互動交流中,完成對知識更好的學習與掌握。[5]
例如在進行《岳陽樓記》的教學活動時,本文需要學生在學習重點文言詞、句含義的同時,能夠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概括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并在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同時,鼓勵學生能夠通過努力學習,樹立更加遠大的志向。教師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后,鼓勵學生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作者的生平軼事以及時代背景資料進行搜集,并能夠?qū)φn文中生僻的字詞進行查閱,自主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在課上,每組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整合,并一一展示給其他組員與教師進行點評,教師也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中肯的鼓勵與評價。這種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對知識的掌握,也在構建多元化課堂的同時,保證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升。
結(jié)語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迅猛發(fā)展,需要教師積極對自身陳舊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并結(jié)合實際選擇可以有效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jié)合初中生的興趣特點與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鼓勵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既對自身的思維意識進行鍛煉,又能夠保證學習效率的快速提升,進而在保證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的同時,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閔希安.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及提高教學效果策略研究[J/OL].學周刊,2020(03):49[2019-12-26].
[2]郭虹霞.融“家國情懷”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7-48.
[3]馬文輝.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53.
[4]焦徳武.基于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82-183.
[5]王海福.借信息技術之便利讓初中學生搭上高效閱讀之車[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