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錫林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列缺損治療采取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guī)固定修復兩種修復方法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牙列缺損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修復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分別采取常規(guī)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guī)固定修復,對比兩組修復方法的修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咀嚼舒適度與牙列修復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牙周疾病與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上述數據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于常規(guī)固定修復而言,應用口腔種植修復方案可使牙列缺損患者的牙齒美觀性與咀嚼功能有效提高,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牙列缺損;常規(guī)固定修復;口腔種植修復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1
牙列缺損是一種常見牙科疾病,對患者咀嚼功能、語言表達能力、牙齦美觀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也會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常采取常規(guī)固定修復與口腔種植修復兩種修復方式治療,均具有一定治療效果。本文特選取80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修復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牙列缺損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第一磨牙缺失,納入患者均在知情自愿下參與本研究。根據修復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9.41±4.71)歲;觀察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23~53歲,平均年齡(40.42±4.67)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40例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固定修復方案,選取4%鹽酸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浸潤麻醉,麻醉完全后,進行基牙牙體預備與排齦處理,應用硅橡膠作為材料進行印膜并灌制石膏模型,制作氧化鋯全瓷冠橋,試戴合適后將修復體進行常規(guī)粘接,術畢后告知患者做好口腔清潔,術后3個月進行復查。觀察組40例患者均選擇口腔種植修復方案治療,行局部浸潤麻醉(藥物同對照組),麻醉完全后利用引導板對缺失位置的植入點進行定點處理,于牙體缺失部位利用環(huán)形刀制作一個孔洞,對局部粘骨膜厚度參數進行精確測量,利用先鋒鉆鉆孔后,利用擴孔鉆進行逐漸鉆孔。制備種植窩完成后將種植體妥善植入。術畢后告知患者注意口腔清潔,于術后3個月來院復查并進行二期修復,外觀修復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間隔3個月后再次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咀嚼舒適度與牙列修復滿意度,以10分為評價標準,分數越高提示越佳[2]。記錄兩組患者牙周疾病與基牙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學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以()描述,計數資料用χ2值檢驗,以(%)描述。P值<0.05時,數據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咀嚼舒適度與牙列修復滿意度評分比較
根據表1兩項評分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咀嚼舒適度與牙列修復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據表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牙周疾病與基牙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牙列缺損是一種口腔常見疾病,多與口腔清潔不佳、飲食習慣不良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提示,牙列缺損多發(fā)生于后牙,主要與長期咀嚼導致后牙磨損程度增大有關,同時齲病、牙體牙髓疾病等口腔疾病均可導致牙體缺損發(fā)生[3]。上述因素可單因素或多因素造成影響,對牙列的完整性造成極大損害,影響患者的口腔正常功能,降低口腔美觀度與實用性。常規(guī)固定修復是創(chuàng)傷性修復的一種,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缺損周圍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害[4],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谇环N植修復是一種新型治療方法,可使牙列形態(tài)與功能得到有效恢復,通過種植形式也可使牙列咀嚼功能與美觀性得到較大改善。相比于常規(guī)固定修復治療而言,口腔種植修復具有美觀性良好、損傷性較小咀嚼舒適度高等優(yōu)勢[5]。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咀嚼舒適度與牙列修復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結果分析,口腔種植修復治療通過種植體與周圍正常牙齒承擔牙合力,可使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效恢復,且種植體與正常牙列組織較為相似,具有較高的美觀性,同時可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固定修復效果比,應用口腔種植修復方案可使牙列缺損患者的牙齒美觀性與咀嚼功能有效提高,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高亞超.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guī)固定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8(5):65-67.
韋彥鋒, 劉艷春, 白琴. 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guī)修復對牙列缺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7, 16(21):2171-2173.
陳薇.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guī)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18):165-166.
魏巍, 任偉, 吳祥冰. 固定義齒修復老年患者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6, 25(11):808-810.
丁寧, 林彤, 侯麗鵬. 固定義齒與活動義齒修復牙列缺損臨床療效觀察[J]. 海南醫(yī)學, 2016, 27(20):341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