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波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72-02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可以讓初中學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規(guī)律,更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一方面啟發(fā)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尋找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將實驗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避免教學的枯燥乏味。當生活經(jīng)驗與新學知識產(chǎn)生聯(lián)系時,就會激起學生內(nèi)心強烈的探究動機和學習興趣,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動下,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這里筆者介紹幾種自己平時常用的拓展方式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設計實驗,回歸生活,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物理離不開生活,很多的物理規(guī)律都是從生活中的總結出來的,物理教學也可以從生活中深度挖掘,讓物理知識回歸生活。物理是一門很嚴謹?shù)膶W科,課本中很多實驗程式化,所以很多學生學習物理概念、規(guī)律死記硬背,不懂靈活應用。學生通過課本的演示實驗,總結出物理規(guī)律,再通過有效拓展,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有些物理演示實驗學生不容易從生活中就地取材完成,例如“托里拆利實驗”,因為水銀有劇毒,教師一般只做課堂演示實驗,甚至只是利用多媒體放視頻,展示圖片,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在教師演示完后,如何讓學生也體會一下大氣壓的大小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就地取材粗測大氣壓。
提出問題:怎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粗略測量大氣壓?
分析問題:如圖1,吸盤吸附在玻璃板上,由于存在大氣壓不容易拉下來,如果拉力足夠大,大于或者等于大氣對吸盤的壓力,是可以拉下來的,能不能利用這個實驗測量大氣壓呢?
如圖2,注射器下面如果掛足夠多的鉤碼,可以拉動注射器,動手試試看到底能掛多少鉤碼,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與大氣壓的大小有關。
分析與交流:形成實驗報告,分享心得體會。
通過上面的實驗,學生對大氣壓的理解更加清晰,對于大氣壓到底有多大有更直觀的感受。在形成實驗報告,分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從生活中構建了物理知識體系,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靈活。讓物理知識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啟發(fā)學生自帶自造學習器具,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二、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物理實驗的拓展還可以從深入分析實驗著手,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學包括“教”和“學”兩個部分,并且是以學為主體,師生要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這樣才能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圖3“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實驗中,在做學生分組實驗中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勻速直線拉動木塊,不僅誤差大,而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
提出問題:如何解決圖3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造成誤差過大?
分析問題:我們在實驗過程中不容易做到勻速拉動,所以造成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那么我們要設計實驗避免勻速拉動。
設計實驗:設計如圖4所示實驗,當我們拉動木板(可以不勻速)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水平方向上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分析與交流:形成實驗報告,對照分析實驗3和實驗4的利弊。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一步一步引領學生思考,吸引學生注意,放飛學生思維。通過對這個實驗的深入分析,在學習摩擦力的同時,又鞏固了二力平衡的知識。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學以致用,提升動手能力
物理知識不是空中樓閣,我們所學的知識都要應用于生活中。對于學生實驗不必單單拘泥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o學生安排課外實驗項目,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各種各樣的小制作,或者研究分析報告。這種課外實驗活動可以極大地補充和延伸課堂所學物理知識,并且課外實驗范圍廣,時間安排靈活。例如學習完浮力可以引導學生制作浮力稱,密度計,潛水艇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進行探究,例如學習完電學可以研究一下家里的家用電器,家庭電路。
通過小制作既能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又能提高動手能力;通過對生活中物理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是有用的,又可以讓學生明辨真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上述探究和分析是筆者在實際物理實驗教學中,針對物理實驗拓展的實踐探索。在拓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實驗前精彩的引導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實驗結束后教師的分析評價,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思維飛得更高更廣闊。另一方面選擇探究拓展的主題也非常關鍵,首先,要選擇容易入手,生活中常見或者經(jīng)常能體驗的實驗,避免高大上,不著邊際的空中樓閣。其次選擇拓展的實驗應該有多個知識點的融合,層次分明,實驗過程中才有發(fā)揮的空間,一層一層,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把知識點應用其中,既能提高思維能力,又能把各個知識點有機的融合。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的唯一標準,物理離開實驗就是紙上談兵。教師不能只把實驗當作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應該通過實驗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構建物理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