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勤良
摘要:安全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題,盡管小學生受到家庭和學校的雙重保護,但是依然存在各種意外和安全風險。近幾年發(fā)生在小學生群體中的一系列安全事故警示著家長和教師:只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才能夠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鑒于此,筆者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小學安全教育內(nèi)容和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如何強化“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安全教育。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安全教育
學生的安傘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展開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學生的安傘,是開展教育的先決條件。小學“道德與法治”安全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由丁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安全知識匱乏,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強烈,遇到安全問題時很難識別與應對。因此,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安全教育進行探究十分必要。
一、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材根據(jù)《課程標準》指導學生注意安全話題,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在過馬路時學會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安全,教會其會看交通信號燈,讓小學生從小遵守交通規(guī)則,從小具備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
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第一單元的安全教育課題“卜學路卜”,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指導學生平平安安上學。在教學中,首先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交通安全常識,例如交通安全信號燈的識別、人行道的概念、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等,在學習完基本的安全知識以后,通過“我是小交警”參'-式的表演,將教室設置成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交通安全知識。學生對危險缺乏正確的認識,如在馬路上奔跑、在車卜打鬧、在河里玩耍等,這些都是卜學路卜應該注意的。如何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其遠離危險?教師可以收集一些關于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圖畫,讓小學生觀察,并根據(jù)自己的思維進行判斷。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圖畫卜的小朋友過馬路危險嗎?”此時小學生會恍然大悟,發(fā)現(xiàn)原來圖畫卜的這些行為都是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霸鯓舆^馬路才安全呢?”教師從本課中引出兒歌:“小學生,上學校,交通信號要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路口時左右瞧??坑倚?,不追跑,抓緊時問不遲到。”教師跟學生一起朗讀兒歌,從而加深對交通規(guī)則的印象。最后通過游戲組織學生回憶補充自己上學路上的見聞,擴展對不安全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交流,南此認識正確、安全的行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二、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結合,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認識
在課堂卜-單純地向學生灌輸安傘理論知識所收到教學效果不佳。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奇的事物,對無趣的安全理論知識教育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時要融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構造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并對發(fā)生在其中的各種安全事故進行反應和處理,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如人教版一年級卜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安全教育課題“別傷著自己”,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經(jīng)受過傷?你當時有什么感受?接著請一位學生表演自己受傷的情景,另外請兩個同學扮演受傷同學的爸爸和媽媽,表演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此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中認識意外傷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引導學生遠離傷害的必要;然后結合學生在學校的課間活動哪些行為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哪些容易發(fā)生的傷害;接著進行情景表演,設計演一演等活動,給學生營造充滿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氣氛,鼓勵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居家生活情境,嘗試總結導致意外傷害的原因。最后通過小視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基本的安全常識。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強化安全意識
小學生思想尚處于啟蒙階段,學習理解安全知識能力很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與家庭教育相融合,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安全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安全意識,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預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用電用氣等一些安全常識的小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安全教育不僅針對學生,也應該針對家長,要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學生受傷后害怕家長埋怨、批評而不敢告訴家長,一些學生則是不敢告訴教師只會哭泣,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就必須建立體系,讓彼此能夠積極溝通和交流,以更清楚地了解兒童,并開展有效的安傘教育。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現(xiàn)場的表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救白護能力,學會處理簡單的意外事故。
四、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普及更加廣泛的安全教育內(nèi)容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安全教育內(nèi)容是有限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了進一步保護學生安全,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定期邀請區(qū)公安、消防、衛(wèi)生、醫(yī)院等應急管理專業(yè)人員,開展應急知識技能培訓包括安全、消防、衛(wèi)生等常識專題講座,如醫(yī)院應急管理人員可通過講解自救互救知識、氣體中毒的處置方法、異物入眼、手足外傷、燒燙傷、外傷包扎、止血術等意外事件的處理方法,讓學生現(xiàn)場模擬演示心肺復蘇操作步驟,加深學習印象強化學生安全用電、用氣、衛(wèi)生等方面的教育。普及相關安全知識,并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小學生的安全意識都比較淡薄,且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有限,“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紿學生帶來更多安全知識,能夠為學生安全意識培養(yǎng)提供更多啟迪。怎樣使學生認識到周圍存在的安全問題,從而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增強和改進教育安全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情感溝通,開展情景模擬式、多媒體宣傳、網(wǎng)絡教學,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全方位、多方面來保障學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