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鑄
在小學教育中,轉化后進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永久性的研究課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教育中用寬容孵化良知,用溫暖滋潤學生的心田,用愛去關心學生、打動學生、感化學生,維護后進生的自尊,逐漸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以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從而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和希望。
后進生的成因
家庭教育影響 家庭教育影響是學生成長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家庭引導好,學生能健康成長;家庭引導不正確,對孩子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如現(xiàn)在農村大部分學生的父母忙于經濟收入,整年在外地掙錢,而小孩就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這些老人照顧。這些老人對兒童的管教往往沒有嚴格要求。只要每天給他一元或幾毛錢買零食,肯去學校就好了,也不管孩子在學校怎樣。也有的父母對孩子“放任不管”,對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狀況不聞不問,等到孩子闖了禍、惹了事時就來“棍棒相加”。這些做法最終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任性不羈、學習松懈,甚至完全放縱自己。久而久之,孩子的表現(xiàn)就越來越差了。
學校教育影響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教育是一項影響人、感化人的工程。有一些地方教育和黨的教育方針有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給學校教育下達升學指標,所以學校領導又向教師施加層層壓力,采取經濟掛鉤、職稱掛鉤等措施。因此,教師只好選擇班級、選人才,重心放在幾個尖子生身上。從學前兒童到小學畢業(yè)都是如此。那些后進生在一些教師的心目中是“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墻”,放棄了對他們的教育與輔導,他們的學習就越來越差了。
學生個人原因 由于后進生容易因學習過程中的小小失利而滋生自卑、沮喪、過度焦慮等負面情緒,生怕同學議論,畏懼老師另眼相看,懷疑自己不如其他同學好,看不到自己的長處,自慚形穢,意志消沉,對學習產生了厭學的心態(tài),久而久之,學習表現(xiàn)就越來越差。
轉化后進生策略
用愛的甘露滋潤學生 愛是溫暖的陽光,可以融化一顆冰封的心。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說:“教育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學生深沉的愛,兼父母親昵的溫存和睿智相結合的那種愛。”轉化后進生,教師必須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前年,筆者教過一位叫阿秋的學生。他成績差,又經常缺課,少和別人說話。老師問他總是不出聲,更不要說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了。筆者下定決心,要把他轉化過來,筆者調查同學、老師家訪。通過深入了解,原來他父母已離婚。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改嫁了。他寄養(yǎng)在鄰居七婆家,七婆對他的關愛也不夠。筆者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了:“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缺乏家庭溫暖?!睆拇艘院?,我從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他。比如下雨天,讓他來筆者家吃飯、休息,不用回去;他生病時,筆者親自送他去看醫(yī)生,并幫他付了醫(yī)藥費。在學習上各方面關懷他,幫助他;思想上開導他,鼓勵他。平時學習上有一點點進步都及時表揚他,使他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步樹立信心,重新振作起來。阿秋同學漸漸地各方面都有所改變,有所進步。同學們看到他笑了,他開口說話了,到學期末,他的成績名列全班前茅。
尊重后進生,捕捉其“閃光點” 特級教師丁有寬有句名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睅煇凼┯趦?yōu)秀生是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師愛施于后進生,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奮進。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得到大家的尊重,這是所有學生的共同心愿,更是后進生的渴望。后進生都有一種自卑感,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看到的不僅是他們落后的一面,更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要善于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
筆者曾經教過一位逆反心理較為嚴重的后進生阿華。教過他的老師都怕了他,他性格倔強,紀律散漫,經常打架、遲到、缺課、逃課、無心向學、目無師長等。每天放學,小林常常在學校外面打游戲機。筆者接手后,多次找他談話,去他家家訪,得知他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爺爺、奶奶帶著他們姐弟倆。聽奶奶說:“這孩子很不聽話,有時我做奶奶的說他兩句,都被他打了。實在管不住他了,無藥可救了。希望老師你們能救救他。”對于阿華這樣的行為,學校領導都找過他談過話,但他還是無動于衷。面對這樣的學生,筆者并沒有嫌棄他,而是用一腔熱情去感召、啟迪他的心智,努力去尋找他的“閃光點”。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fā)現(xiàn)阿華同學反應快、記憶力強,并且特別喜歡課外活動,在各種活動中大顯身手,除了積極外,確實也有中堅力量的作用。他的思維能力、組織能力還很強,在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根據阿華的這些優(yōu)點,筆者安排他擔任班里的紀律委員,以此調動他的積極性,班級搞活動就讓他去組織,這樣提高他的集體意識、管理能力。課后,筆者常找他談心,與他溝通,和他做朋友,幫助他了解自己,尋找突破口。做到有的放矢,保護他的自尊,激起他的興趣,在全班同學面前經常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感到老師常常在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阿華同學漸漸地被老師的誠意、尊重與愛心感化了,開始遵守紀律,發(fā)奮努力,各科成績明顯進步。期末,他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結束語
轉化后進生是一項艱苦、復雜而又長期的工作。只要我們掌握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認識到后進生的優(yōu)點,善于發(fā)掘后進生的潛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重新振作起來,那么后進生一定能轉化為優(yōu)秀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公館鎮(zhèn)坡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