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唱游課教學作為新課標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當前低年級音樂教學的新方式。唱游課的出現,是對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補充,豐富了現代音樂課堂,展現了新式教學的魅力。本文通過對比傳統(tǒng)低年級音樂教學模式與新課標唱游課,分析互動模式下的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做出實踐。
關鍵詞:唱游新模式;創(chuàng)新與補充;探索和實踐;教學
一、 引言
音樂課在低年級學生教學中逐漸呈現出特色化、專業(yè)化趨勢,低年級學生不同于高年級,他們更加活潑好動,課堂紀律混亂,聽到有趣的音樂有時難以自控,音樂課反而使課堂雜亂無序。在低年級唱游課的大力推廣和全面鋪開后,如何更專業(yè)地引導低年級學生上好音樂課,成為眾多音樂老師思考的問題。
二、 新課標唱游課的概述
唱游課是一種全新的授課模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目的,在素質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枯燥、單一的教唱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對音樂的感知,在親身參與中獲得知識和快樂。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生,主動表演,真正為音樂課堂注入靈魂。唱游課的探索與實踐,是對新課標改革的積極響應,老師作為引領人,應當積極思考,主動實踐,帶領學生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四年級學生音樂課發(fā)展的新道路。
三、 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與新課標唱游課教學對比
(一)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
相信廣大音樂教師都經歷過傳統(tǒng)的教唱模式,老師在臺上唱一句,學生在臺下學一句,整個教室氣氛沉悶,一節(jié)音樂課上完收效甚微,久而久之音樂課便被文化課所取代,音樂教育在幼年時期存在相當長時間的缺位。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識譜能力差,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不能自主解答。原本學生期待的音樂課,效果卻不如一堂有趣的識字課。課上學生可以識字,書寫,尋找形近字,甚至從這個字衍生出小故事,表演小節(jié)目,這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上是不可復制的。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使得老師不能盡力教,學生不能開心學,最終讓音樂教學流于形式,成為課程表上的一個名稱。
(二) 唱游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低年級唱游課重點在于深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豐富低齡兒童內心的情感體驗。唱游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配以老師豐富的肢體表達,將聲音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具化為學生的感觸。唱游課從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在音樂課中加入游戲和互動,抓住低年級學生音樂素質培養(yǎng)的關鍵,是提高對音樂的興趣,而不是自己硬背難懂的樂理知識,更不是流于表面的簡單學唱,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集中,抓住課堂的“黃金十分鐘”,在學生精力最集中時傳授音樂知識,最終實現“會聽、會唱、會欣賞”的教學目的。
四、 唱游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
以欣賞課《歌唱祖國》為例,實踐低年級唱游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一) 引出課題
以國慶假期的出行為引,請學生介紹假期出游的所見所聞,展示出行照片,講述出行故事,并談談對國慶節(jié)的感受,由此引出今天的課程,欣賞歌曲《歌唱祖國》。
(二) 播放歌曲
準備展示祖國山河風景的幻燈片,配合歌曲一起播放。播放《歌唱祖國》視頻、音頻文件時,請學生注意收聽收看,歌曲中提到了那些我們熟知的國家標志,例如五星紅旗,視頻中我們看到了那些祖國的名勝古跡例如長城故宮,播放完后請學生作答。發(fā)放印有風景的明信片,聽完歌曲后,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圖片,并描述圖片。
(三) 介紹歌曲
介紹歌曲《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講一個建國初期全國人民拼搏奮斗的故事,請同學們談談感受,引導學生體會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要從節(jié)約水電,愛惜糧食這種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出發(fā),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四) 補充知識
老師要對《歌唱祖國》的音樂表現形式做出簡單明了的講解,作為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補充。講解音樂的旋律特點,制作不同風格的展示音頻,并請同學模仿這個風格,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音樂。此舉旨在激發(fā)興趣,不對音樂內容做過多要求。
(五) 鞏固歌曲
教學并跟唱《歌唱祖國》的副歌部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課后還可聯系學校廣播站,建議在上學和放學時間定時播放《歌唱祖國》,即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與體驗,也為在校園內傳播愛國主義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五、 對低年級音樂課的創(chuàng)新思考
新時代對社會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要求音樂課和音樂老師做出創(chuàng)新。首先是教學內容的更新。傳統(tǒng)的低齡兒童音樂教材還停留在簡單的動物、風景和人物的簡單描寫,例如《小燕子》《月光光》等,而現代兒童廣泛接觸社會和網絡,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較以往同期有了很大提高,建議多創(chuàng)作對學生身心成長有益的音樂如《吉祥三寶》《最美的光》等歌曲,教會孩子堅強勇敢,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音樂正能量。其次是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音樂課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它需要孩子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低齡兒童也不同于大齡兒童,他們天性好動,坐不住。這就需要結合教學和孩子的特點,給他們上臺的機會,甚至可以讓他們“創(chuàng)作音樂”,用自己喜歡的音樂展示歌曲,為歌曲編排節(jié)目,這既是對新課標唱游課的具體實踐,也是為唱游課更好發(fā)展做的積極探索。最后還要從教師自身出發(fā),提升自身音樂素養(yǎng),提高教學水平。在互動交流時,多觀察孩子的反應,對于效果的實踐要進行積累,對于效果不好的實踐,要及時改進。不僅要學習同行業(yè)老師的先進經驗,也要學習其他教學方式,做到“學一反三”“教一反三”。
六、 總結
唱游教學作為一種具備實踐基礎的教學模式,已經在中小學廣泛鋪開。教學實踐以來,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和肯定。在音樂教學中突破性地采用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我們也從《歌唱祖國》的教學中發(fā)現,任何學科的教學并不是獨立實現的,而是在相互補充、相互學習的基礎上實現的。今后應該深入探索低年級唱游教學新模式,改變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給學生帶來更好的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莫莎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唱游課教學[J].學周刊,2016,26(26):246-247.
[2]劉雅欣.低年級唱游課教學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8(4):55-56.
[3]吳紹瓊.低年級唱游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7(3).
作者簡介:
陳凌香,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