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新大綱的不斷改革和不斷推進,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斷在增加。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只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文化知識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內容十分片面和匱乏,新大綱要求學生不僅僅能夠在文化課上的進步,要求學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達到一定的高度。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理論知識與道德教育的同時進步。道德教育對當代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領域,學生肩負著重要的德育責任。教師要給學生及時的有效的指導,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問題;探究策略;無痕整合
德育教育就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同時進行文化課和道德教育的學習,兩者是同樣重要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當代教育首要的目標。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的原因,在很多方面都沒有正確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有了正確的方向之后,就會自己進行自己的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正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教師一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德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一、 借助交流滲透德育教育,讓語文教學與德育無痕整合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教師采用在課堂上自己講課,學生在課下根據教師講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有很多弊端,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所有任務都只是出于教師的角度來進行的,就會顯得很片面,這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夠,只能根據教師的安排,不能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給學生以后的長期發(fā)展帶來很大的不利。
例如,在學習《北京游的一天》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在課堂的剛開始,可以通過和學生探究旅游這一主題將學生帶入課堂的學習中,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旅游經歷,可以說說旅游中的奇聞趣事。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介紹北京的特色的建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北京的特色風景,然后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課前的討論和多媒體的了解之后能夠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討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和同學討論自己的想法。可以說,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生經過這一節(jié)課的講述之后,學生能夠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獨特魅力,也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 借助文本滲透德育教育,讓語文教學與德育無痕整合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中的文章是學習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重點分析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重點分析文章,抓住關鍵字,讓學生分析感悟當時作者的心理活動和人生態(tài)度。學生在課堂上一起進行交流,也可以和教師進行討論,對重點進行分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帶著學生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直接給學生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也能增加學生和教師的互動,讓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情況。
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的時候,教師可以重點分析課文中表現(xiàn)主人公心理特征的那幾句話,學生可以先進行分組,抓住句子中的關鍵字,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認真思考當時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以及當時他那么做的原因。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后,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給出學生正確的答案,將雨來的愛國之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個時候通過文章中主人公的經歷,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梢哉f,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思考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結合兩者共同點總結出最佳的教學方案。然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給學生充分的指引,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進行學習,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達到自我的提升。
三、 結合課后滲透德育教育,讓語文教學與德育無痕整合
課堂上的德育滲透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加強在課下的教育,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課下和課上的一起結合能夠加強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給學生布置課下任務,進行知識的鞏固,同時加強德育的教育。
例如,在學習完《生命,生命》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之后,根據自己的感想寫讀后感,將自己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的所想所感都記錄下來。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感想,可能有的學生會寫生命短暫,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有的學生會寫生命的可貴之處,要好好珍惜生命,這都是正確的感想。這就說明這篇課文給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由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若能夠將德育學習的任務滲透在日常學習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布置課下任務,那么學生的優(yōu)勢就能得以凸顯,潛力也能夠被挖掘。這樣一來,教師就為培養(yǎng)人才奠定了基礎。
總之,小學語文中德育教育是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地位是同等的,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入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向上的人生目標。努力實現(xiàn)文化課和德育素質的全面提高,做合格的新時代小學生。
參考文獻:
[1]李一磊.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J].語文世界,2017(9):28.
[2]王明貴.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5):31.
作者簡介:魏培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qū)海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