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劍
摘 要: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其豐富的內(nèi)涵更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自覺,提高學生文化審美品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但與現(xiàn)代文相比,初中生在文言文學習中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改進文言文教法,激活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趣味,本文結(jié)合《小石潭記》的教學實例探究一二。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76-1
談起文言文,對初中生而言多數(shù)人感到難學。文言文注重字、詞的多義、多用,在文言文教學中,多延續(xù)“作者介紹、朗讀示范、字詞理解、句子翻譯、文本解析”等流程。盡管教師也極盡講解之能事,但文言文不同于現(xiàn)代文,如果教師不能另辟蹊徑,構(gòu)設趣味的文言文魅力課堂,則死板的教學更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為此,藉由《小石潭記》一文,對如何打造趣味化文言文課堂提出幾點想法。
一、優(yōu)化提問技巧,增進學生自主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是常有的,而對提問的方法,教師卻很少反思。通常,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立足文言文本,梳理問題及難點,然后發(fā)問學生,讓學生思考。這種“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發(fā)問方式,勢必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壓力,也難以激活學生的自主性思考意識。我們要改變課堂提問方式,關(guān)注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要讓學生自覺參與到文言文閱讀和理解中,這就需要教師變換提問方法。同時,對于教師的課堂提問,如果脫離學生的思考范疇,則過多的提問,往往導致“無效的回答”。面對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提問,要能夠貼近學生學習水平和認知程度,增強問題設計的針對性;提問設計還要善于把握問題情境,能夠激活學生的主動思考。《小石潭記》中,對于“文中寫了什么,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柳宗元喜愛的?”這些提問,我們都要擯棄,而是以學生為“導游”的身份,讓學生從文言文閱讀中,介紹自己喜歡的景物。如此以來,學生由被動的查找,變成主動的欣賞與發(fā)現(xiàn),學習積極性瞬間被調(diào)動。當然,文言文教學,不能過于單調(diào),要突出課堂學習趣味,教師還要把握提問技巧的創(chuàng)新,要能夠順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需求,讓問題呈現(xiàn)多樣化。
二、適度拓展課外材料,激活學生探究趣味
學習文言文,教師要改變過去嚴肅、單一、本本的教學心態(tài),要挖掘文言文自身的語言知識和文化內(nèi)容。很多教師一味地遵循文言文解讀思路,與散文、小說等文體進行割裂,看似在強化學生對文言知識的學習,實則乏味無趣。所以說,在文言文課堂上,教師要適度延展課堂內(nèi)容,融入相關(guān)教學材料,激活課堂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參與積極性?!缎∈队洝匪淖衷~較多,單純講解顯得固化,我們可以適當與其他文言文相結(jié)合,發(fā)現(xiàn)共同點。如對于文中“水尤清冽”中的“冽”字,如何解釋?我們之前學習過《醉翁亭記》,其中也有“泉香而酒?!保@兩個字具有相似性,但在字形、字意上卻有所不同。還有,《小石潭記》中有“為巖”中的“巖”,雖然文中未進行注解,但該字并非單純的巖石之意,也不是所謂的平滑的石頭。對于該字的釋義,我們可以導入“巖”字的甲骨文字形結(jié)構(gòu),利用象形文字方式來解讀“巖”字的意思,實則為“中空”的巖石。再者,除了字詞外,我們還可以結(jié)合該文內(nèi)容,適當延伸向文言知識?!缎∈队洝肥橇谠队乐莅擞洝分械囊黄队乐莅擞洝肥橇谠剿难缘闹匾髌?,被稱為“山水第二大家”。那由此“第一大家”是誰?簡單的拓展與轉(zhuǎn)換,就能讓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產(chǎn)生濃郁的學習好奇心,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學生注意力進行把握,引入教學重點和難點,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在文言文講解中,對相關(guān)詩文的融入,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言文主旨的理解。教師在平時備課時,要多探究和延伸與文本相關(guān)聯(lián)的詩句,便于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增強課堂文化氛圍。在《小石潭記》中,我們還可以延伸柳宗元的《江雪》,從該詩拋出問題,讓學生從詩文中體會柳宗元的心情。這種情感與《小石潭記》的情感有那些相似和不同?由此來拓展詩文與文言文的正向關(guān)聯(lián),深化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準確把握。
三、融入課堂競賽,促進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轉(zhuǎn)折期,對自我的認知,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以及爭強好勝的心勁兒很大。為此,我們可以在文言文課堂上,融入學習競賽活動,以競賽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主動思考。當然,雖然在知識點競賽學習中,顯得零碎,但競賽活動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增進課堂合作探究,也讓學生能夠從競賽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識記知識,應用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感。在《小石潭記》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組,然后提出不同的字詞,讓各組學生進行競賽回答作解釋。也可以讓一組學生出題目,讓另一組學生回答,或者進行交錯出題、交錯回答,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學習難點的理解。對于文言段落的翻譯,探析直譯與意譯的差別,直譯法需要在保持原句語氣、句式上,不能增刪內(nèi)容,而意譯法需要深入文言語境,利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述段落文本意義,不要求一一對應。另外,針對一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實詞知識、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寫作手法等進行提問互學,增進學生間的前串后聯(lián)、求同存異,豐富文言知識。事實上,結(jié)合文言文課堂適度融入競賽活動,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度,反而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內(nèi)容,獲得學習樂趣。
四、結(jié)語
初中文言文教學,要打破平淡無味的知識灌輸模式,要關(guān)注學生、關(guān)注課堂、關(guān)注文言知識點,以趣味化課堂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厚積薄發(fā),促進學生文言文知識的不斷累積。
[參考文獻]
[1]方芳.“言”“文”共生 演繹精彩——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7+4.
[2]吳建世.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三法[J].青海教育,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