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李榮
【摘要】文化負載詞是帶有語言文化特征的詞語。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存在著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問題。隨著全球信息的一體化,各國的交流愈加緊密,新聞媒體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和載體,在交流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從紐馬克的交際理論視角出發(fā),針對新聞英語中特有的文化負載詞的特點,探討新聞英語的翻譯策略與方法,旨在讓讀者對新聞英語的理解和反映與源文達到一致的效果。
【關(guān)鍵詞】交際翻譯理論;文化負載詞;新聞英語;翻譯
【作者簡介】吳瑕(1993-),女,漢族,江蘇高郵人,云南民族大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筆譯;李榮(1993-),女,漢族,陜西安康人,云南民族大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新聞英語作為信息的載體和媒介,是我國加強與西方文化、經(jīng)濟、政治的聯(lián)系的紐帶,精通新聞文體的翻譯是譯者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新聞內(nèi)容的準(zhǔn)確性、真實性和時效性決定了新聞英語具有選詞準(zhǔn)確、多種句式復(fù)合的特點。為了讓讀者及時準(zhǔn)確的了解西方各國時事,新聞英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尤為重要。
一、新聞英語的特點
新聞的特點是準(zhǔn)確貼切,簡潔明快,生動形象,重在客觀、如實地傳播新聞事實。新聞英語的語言風(fēng)格總體而言具有大眾性、簡潔性、更新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就其體裁而言,英美報刊常常融合了文化生活、歷史等各方面的體裁,且注重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結(jié)合的原則。
二、文化負載詞
1.文化負載詞的含義,文化負載詞是最能體現(xiàn)語言中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的詞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要求譯者在準(zhǔn)確恰當(dāng)?shù)乩斫馑麌幕械男叛?、?xí)俗審美價值觀等方面的同時,忠實地傳達本國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
2.新聞英語中文化負載詞的運用。
(1)采用新奇的詞匯。
例:At a result of this hawkish stance and the hardline position taken by a number of the other officials, the dispute became enormously magnified.
在上述例子中,hawkish在這句話中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詞,表示強硬的立場。
(2)常用外來詞。
例: A package deal is impossible on each of these four battlefields. What people want is a government which can do most things more right than wrong.
上述句子中A package deal是商業(yè)用語,意為“一攬子交易”。
3.俚語的傾向運用。
例:These people are scoundrels and hypocrites. They take a young potential scholar and make a cheater out of him.
上述句子中,take是俚語,意思是欺騙某人。
三、交際翻譯理論
根據(jù)紐馬克的解釋,交際翻譯試圖使作者閱讀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盡可能接近閱讀原作的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與語義翻譯不同的是,交際翻譯特別重視話語的要旨,而非內(nèi)容。而類似于新聞英語的非文學(xué)體裁,則應(yīng)更多的采用交際策略的方法,從而使讀者對源文或事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四、新聞英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與方法
1.翻譯策略。翻譯活動中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接受者是翻譯活動最主要的參與者,據(jù)譯者對另外兩者的取向不同,翻譯策略可分為“歸化”與“異化”?;诮浑H翻譯理論,譯文應(yīng)合乎譯入語規(guī)范,注重譯文讀者的理解效果。新聞英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應(yīng)采取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策略,既可以盡可能符合譯入語讀者需求與習(xí)慣,又能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文文化特點。
2.翻譯方法。根據(jù)上文中采取翻譯策略,新聞英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方法可采取意譯、改譯、釋譯、增譯、減譯、直譯、音譯等。在此主要列舉以下三種:
意譯:新聞英語中很多詞匯找不到對應(yīng)譯法,直譯會使讀者難以理解,這就需要譯者深刻理解原文,用適當(dāng)方法表達出來。
例:Cracks in the glass ceiling.
此句直譯是“沖破玻璃天花板”,其實該句是英語中指“女權(quán)運動”的俗語。
改譯:新聞英語中會有意義敏感的詞匯,為照顧譯入語讀者情緒,譯者需對原文進行適當(dāng)改譯。
例:Chinese Parents Defrauded by “Perfect “Education. (The Guardian)
原文是《衛(wèi)報》一則新聞的標(biāo)題,用詞有強烈的諷刺意味,“perfect education”和“defrauded”都表達了對國內(nèi)教育的諷刺和貶義。采取改譯可以緩和諷刺意味,滿足譯入語讀者心理預(yù)期。改譯:衛(wèi)報:中國殘酷教育環(huán)境折磨家長學(xué)生。
釋譯:新聞英語有很多專業(yè)術(shù)語和縮略詞等詞語,為使讀者有更清楚的理解,譯者應(yīng)適當(dāng)采用釋譯法。
例:Growing Sino-Rok relations。
此句表示中韓合作互利共贏?!癝ino”表示中國,“Rok”表示韓國。
五、結(jié)語
在當(dāng)今信息傳播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精于新聞翻譯是譯者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新聞英語文化負載詞是其重難點,用恰當(dāng)方式傳達原文意義是譯者的責(zé)任。據(jù)交際翻譯理論指導(dǎo),譯者應(yīng)盡可能貼近譯入語讀者的文化和需求。在不造成讀者理解困難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保持原文文化特點也很重要。所以,采取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策略可以幫助譯者更好地進行翻譯。
參考文獻:
[1]孝紅波.試論新聞英語的語言特點[J].大連大學(xué)學(xué)報,2018,39(2).
[2]鄭穎. 新聞文化負載詞的英漢互譯[J]. 文教資料,20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