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輝 穆曉霞
本文為四川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年院級思政類研究項目(編號:2017C20)研究成果
【摘 要】 高職院校大學生特點鮮明,思政課教學要因材施教。加大教師學生的了解度,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加強思政理論的徹底性,提升思政課的解惑力;增強授課形式的豐富性,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強化思政課堂的紀律性,提升思政課的引導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路徑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提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盵1]我國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是我國自1840年以來數(shù)代人持續(xù)奮斗的結果,是無數(shù)中國華兒女用自己的智慧、勤勞甚至是鮮血換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巨大發(fā)展成就為思政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動教學案例,同時,以美國為首西方發(fā)達國家基于自身的侵略歷史和大國崛起邏輯,對我國依靠第四次工業(yè)革命、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走和平復興道路無端質疑,采取提高關稅、炫耀武力、文化擠壓等措施遏制我國的發(fā)展,利用我國社會轉型升級中出現(xiàn)的個別問題大肆渲染,對思政課教學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號)明確了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辈⑶姨岢隽怂颊n建設的具體要求:“堅持增強獲得感,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盵2]
一、加大教師學生的了解度,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
教師與學生相互了解的加深是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關鍵。高職院校普遍面臨著思政課師生比不達標的問題,而且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壓力大、思政課班額大、思政課教學內容多使得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缺少系統(tǒng)深入地交流,從而使思政課的親和力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搭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推動思政課教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兼職擔任輔導員、班主任就是一個可行性選擇。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要求非常嚴格,這就使得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量也非常大,在現(xiàn)有條件下推動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是加大教師學生的了解度的又一個現(xiàn)實性選擇。思政課教師通過與輔導員加強交流來系統(tǒng)深入地了解學生,進而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此外,可以安排思政課教師參與學校組織的值班活動,并發(fā)放相應的值班補助,讓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一起深入學生寢室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通過定期的交流談心加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進而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還可以把思政課教研活動放到大學生活動中心去開展,舉行學術沙龍,教師與學生暢所欲言,為學生現(xiàn)場答疑解惑,加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進而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
二、加強思政理論的徹底性,提升思政課的解惑力
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思政課教師加強思政理論學習是提升思政課的解惑力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深刻地指出,“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旗幟,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旗幟,共產(chǎn)主義是這面旗幟指向的黨的奮斗目標?!盵3]要保證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加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文明精華三個領域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先秦諸子百家的典籍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及新中國歷屆領導人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西方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著作是西方文明的精華,思政課教師應該靜下心來系統(tǒng)深入地研讀這些著作,從而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科學性和現(xiàn)實性,進而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用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普遍存在理論功底不扎實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上大學期間沒有系統(tǒng)深入地研讀基本的理論著作,工作后由于教學任務重和家庭事務多而沒能靜下心來讀書。加大教師引進力度,提升師生比,為思政課教師學習提升提供時間,并輔以相應考核機制,促使思政課教師加強思政理論的徹底性,進而提升思政課的解惑力。
三、增強授課形式的豐富性,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
課堂筆記、時事分享、課堂搶答和師生問答是增強授課形式的豐富性的有效方式。高職院校可以設計印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手冊》,將學生課堂筆記納入思政課平時成績考核,提升學生課堂抬頭率,強化知識點記憶;加之每堂課2-3次的知識搶答,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可以將思政課教師講授時間壓縮為總課時的2/3,總課時1/3的時間用于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有時事分享、課堂搶答和師生問答,每次上課前5分鐘為學生時事分享時間,每次課指定3-5名學生,每人分享3條本周發(fā)生的國內外重大新聞或對一個新聞進行至少三方面解讀,通過在講臺上分享國內外最新重大新聞,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通過對時事新聞的解讀,提升學生理論運用能力。下課前5分鐘是學生提問時間,每次課指定3-5名學生提問,每人提一個與課程相關的問題,由其他同學或教師回答,通過提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提升問題分析能力。高職院校通過設計印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手冊》,將時事分享、知識搶答和師生問答統(tǒng)籌起來,增強授課形式的豐富性,提高思政課的課堂參與度、活躍度,豐富思政課的課堂學習體驗,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
四、強化思政課堂的紀律性,提升思政課的引導力
對于曠課、睡覺、聊天和玩手機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是強化思政課堂紀律性的有效措施。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較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行為自控能力較弱、思想道德水平較低,加之思政課實施合辦教學,班額一般為100人,這就使得思政課課堂管理壓力較大,課堂紀律松散成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最大障礙。由于中小學過去長期存在的“重理輕文”現(xiàn)象,學生對文科特別是思想政治課存在偏見,部分專業(yè)課教師也認為思政課是“豆芽課”,甚至有一部分領導干也認為思政課要為專業(yè)課服務,這就導致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面對領導的勇氣、缺乏直面專業(yè)教師的正氣和缺乏從嚴管理學生的底氣,從而導致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紀律長期普遍較為松散。松散的課堂紀律不僅嚴重削弱思政課的嚴肅性、消磨思政課教師的授課激情,而且還會助長學生輕視思政課的成見,從嚴管理課堂紀律已經(jīng)成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思政課要堅持學生課堂違紀行為零容忍,對于曠課三次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即取消其考試資格,只能重修;對于遲到、睡覺、聊天和玩手機的課堂表現(xiàn)也實行嚴格的平時成績積分管理,用積分制度明確獎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規(guī)矩意識和自控能力;學生請假也必須向思政課教師書面請假,減少隨意請假的現(xiàn)象。強化思政課堂的紀律性,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規(guī)范學習行為、增強紀律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進而提升思政課的引導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3]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1/c405440-28515997.html.
【作者簡介】
蔣 輝(1988—)男,四川岳池人,法學碩士,四川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穆曉霞(1988—)女,山西平定人,哲學碩士,四川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西哲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