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紅
摘 要:在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學生自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極易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教學部分,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提問教學的可適用性,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加積極,還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向,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學生 參與意識 培養(yǎng)方法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深刻掌握知識點,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需要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產(chǎn)生更多重視,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合理地設置,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適當優(yōu)化,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最終使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
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為目標,教學方向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確保每一位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切勿將學生進行“兩極分化”,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調動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深化成績優(yōu)秀學生參與互動學習。教師課前設計的教學方法要確保整節(jié)課程實現(xiàn)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這樣才能做到教學方法與參與式學習相互促進,全員參與是使所有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打破傳統(tǒng)教師與尖子生單向交往的教師方式,全程參與是指將教學情境貫穿整節(jié)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確保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知識性,有效吸引學生參與學習。例如,學習古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時,教師要與學生都以詩人的角色,想象此情此景的意境,教師再讓學生表達自己內心感受到的情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眲?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要從問問題開始,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積極探究。一是要善疑,提倡理智的、審慎的懷疑。二是要敢疑,不迷信權威。柏拉圖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崩缛私贪嫘W語文第十冊《景陽岡》一課,教師可以扮演記者,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回答問題。武松打死老虎以后,附近的獵人們會怎么說?陽谷縣知縣會怎么評價?酒店的店家會怎么說?學生帶著這一疑問朗讀后就能明白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沒有質疑,沒有深究,就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只是膚淺的表皮。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質疑時間和機會,每學一篇課文布置學生預習時都要求他們提出一兩個問題,然后在學習課文之前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提問。學前質疑,最能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或不太懂的詞、句、段,以便教師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針對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隨時讓學生進行質疑。一旦學生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提出問題,或提出“標新立異”的見解,那么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及學習需求入手,借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設置教學懸念,以此引出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的思維處在主動、自覺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大象博士請助手》這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回憶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這時有學生回答:“我們知道了大象想要請貓咪來當它的助手?!睂τ趯W生正確的回答,我給予肯定,之后就這個學生的回答創(chuàng)設質疑的教學情境:“對于這個回答,你們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大象請貓咪來當助手到底公不公平呢?”我的提問,極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學習氛圍更濃厚。有的學生問道:“大象為什么不請機靈的小猴子來當助手?”有的學生說道:“小兔子也很乖啊,為什么大象不愿意請小兔子來當助手呢?”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問,將質疑情境中的質疑氛圍推向高潮,進而“大象請貓咪來當助手到底公不公平”的問題也被解決,這種問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理清文章脈絡的方法,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語表層”的感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說一舉多得。
四、傳授學生提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當學生有了足夠提問的勇氣、提問的時間、提問的空間的時候,并不一定就代表著這個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要提問,但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即沒有很好地掌握提問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學生提問方式和手段的教導。首先,從文章中心句中找疑問。中心句是文章表達中心思想的關鍵所在,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一定要爭氣》時,文章以“一定要爭氣”為中心寫了兩件事情。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抓住“一定要爭氣”這個中心句,并圍繞這個中心句提問:“圍繞中心句,文章寫了哪兩件事情?在這些事件中,童第周要爭什么氣?結果如何?”這樣當學生學會找中心句以后,就掌握學習的主導權。其次,從課堂結尾中找疑問。一節(jié)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回顧和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提出更具意義的新問題。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這一教學任務,并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理念等手段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當然,學生還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與教師共同進步,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得到切實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有新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宏英.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意識的意義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41-42.
[2]李秀娟.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對策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2016(15):156-157.
[3]曹為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提問的對比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8(24):136-137.
[4]魯大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新課程導學,2016(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