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王英杰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斷加快,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在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上,大力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體育院校在保證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綜合素質。本文采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意義進行分析,指出現(xiàn)階段體育院校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的特征,分析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體育院校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 人才培養(yǎng)? 運動解剖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080-02
近年來,地方高校的轉型發(fā)展勢在必行,高校中課程體系改革空間較大,而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教學體系改革,面向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學校的理論學習與社會的崗位需求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內在學習驅動力,以獲得更大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社會中獲得自我價值、自我認可,有效提高體育人才的就業(yè)競爭力、增加體育類職業(yè)教育的社會影響力。通過基礎課程的實驗、實訓等實踐過程應突出實踐的“應用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已成為大學本科實驗課程教學中面臨的緊迫任務。
在體育類院校課程體系中,運動解剖學是理論與實踐學科,也是應用學科,運動解剖學課程是體育院校專業(yè)基礎學課,該課程的教學是要讓學生掌握人體結構的基本知識,指導運動實踐,并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必不可少。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平臺。例如,通過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課程內容中的動作分析,可以直接指導運動實踐過程,但傳統(tǒng)的理論課教學和實驗課實踐內容,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對體育人才實際應用能力的需求,體育專業(yè)學生在完成學業(yè)后,理論應用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目前,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一般不獨立開設,而是隸屬于運動解剖學課程中,對其學時所占比例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校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定。體育院校在不同專業(yè)設定課時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實驗課程實驗學時比例較少、實驗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手段單調、實驗考核標準單一等問題。作為應用型高校,應該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構建合理科學的實驗課程體系,對于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教學現(xiàn)狀
1.1 實驗課學時比例不均衡
目前,許多體育院校運動解剖學課程課時數逐漸減少,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108學時數減少到60學時,有些學校只有54學時,甚至對于某些專業(yè)來說,運動解剖課程學時數縮減到34學時。理論課程學士數量的減少意味著相應的實驗課程學時大量縮水。受重理論輕實驗的影響,有些實驗課甚至被一帶而過,在理論課程中學的知識點無法在實際中得以應用,導致此門課程應用性沒有發(fā)揮出實質作用,學生在以后工作的實踐應用中無法完全發(fā)揮。根據目前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課程的現(xiàn)狀,如果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總課時數差距逐漸加大,則難以完成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各類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運動解剖學的教學基本內容,更難達到實驗課程的目的。所以,增加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教學課時數量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
1.2 實驗課教學理念和內容陳舊
目前,在高等體育院校教學體系中,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選用的教材與教輔內容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實驗內容與實驗課程設計不能滿足體育專業(yè)教學與科研訓練的需要,導致理論課程與實驗實踐課程無法得到結合,學生在進行實驗實踐課程學習過程時無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運動解剖學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
1.3 實驗課程教學授課手段單調
運動解剖學課程在傳統(tǒng)實驗實踐教學授課手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標本模型的使用與考核,其次是使用課件進行講解與展示,這兩種授課手段是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學手段,這兩種教學手段屬于最普通手段,學生的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無法快速提高,授課手段單一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課堂氛圍簡單枯燥,導致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應用能力。
1.4 實驗課考核角度單一
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解剖學實驗考核方式有2種:一是按實驗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通過試卷進行筆試或利用模型、標本進行面試;二是根據實驗報告、實驗出勤、實驗操作等項目進行綜合評定。以往強調基本技能考查,忽略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查。
2? 體育院校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構建
2.1 增加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教學學時數
以吉林體育學院為例,根據《運動解剖學》教學計劃大綱,針對某些專業(yè)總學時為56,其中理論課程學時數為44,實驗課程學時數為12。增加實驗實踐教學學時比例,能夠更好地完成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內容,提高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課程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實驗實踐課程學時數的增加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更加高效,所以,增加實驗實踐教學學時數,構建實驗實踐教學知識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解剖學知識要點,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脈絡,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2.2 調整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課教學內容
在實驗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形式中,案例教學和實物標本教學最為普遍,其中案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針對某實驗案例進行相互討論的教學方法,實驗案例來源于以往的實驗實踐課程中,比較常用的是文檔、圖片等介質進行傳播與展示,通過教師的仔細講解讓學生進行模仿、分析、實驗實踐的方法和手段,并對此產生的問題進行依次解決,從而提高學生實驗實踐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解決學生實驗實踐能力,結合實際的職業(yè)需求與未來應用型人才,利用實驗室、體能訓練室、實訓室內的器械,將肌肉功能與練習方法應用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課能從室內轉移到室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并且與學生的運動訓練緊密聯(lián)系,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實驗實踐教學理論方法,為培養(yǎng)應用型體育人才能夠在健身領域產生梯度影響提供支持與保障。
2.3 豐富、拓展實驗實踐課程教學授課手段
利用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計算機網絡,結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平臺現(xiàn)有硬件設施條件,從不同視角激發(fā)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用VR技術,全方位體驗解剖學的知識結構。加強網上實驗室建設,利用網絡資源平臺推廣虛擬實驗室教學技術手段,建立網絡實驗教學平臺,提高實驗課程教學效果。構建精品課程、視頻課程、公共選修課等資源為主要內容的網絡化研究性教學平臺,利用MOOC課等多種形式的網絡課程資源,完善教學大綱、教案、方法指導、研究熱點以及相關電子資源等資料進行上傳,提高學生自學內容,也可充分利用社會網絡教育資源,為推進研究性教學服務。根據實驗內容通過教學視頻、教學動畫及網絡學習等教學手段組織師生互動式教學,活躍教學氣氛。使用網絡資源尋找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進行展播,結合章節(jié)的連貫性與知識脈絡體系,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樹結構。使用模型演示是解剖學實驗實踐課程重要的教學手段,在解剖學課程中,模型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有效地記憶解剖學知識,提高實驗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2.4 多角度實驗考核方法
增加實踐實驗部分的考核時數的比重,考核內容進行調整,傾向于實踐實驗技能的考核。對教材中重點解剖結構名稱、位置等的識別,利用模型標本,在標本或模型上識別并標記出名稱,肌肉部分展現(xiàn)出其功能、起止點,鍛煉方法等,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運動解剖學的知識點記憶。但傳統(tǒng)考核方式較為枯燥,不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無法進行自主學習,抑制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查內容,要體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突出對學生基本技能、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核。如對主要肌肉練習方法、常見動作分析進行實操考核。要根據專業(yè)的不同、教學目標的不同,調整兩部分的考核比例。多樣化的考核方法可以較為全面地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解剖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結合體育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是近年來大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研究適用于當前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探討與實驗實踐平臺建設、課程考核方式等問題的解決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基礎的視角進行總結分析,以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更新為前提,充分提高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確保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應用型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娜,李在軍.地方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23):27-30.
[2] 饒麗娟,黃大乾.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實現(xiàn)轉型發(fā)展[J].中國高??萍?,2018(3):50-52.
[3] 李小文,夏建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07-110.
[4] 楊利云.試點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實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3):239-242.
[5] 馮元新,葉高翔,李祖樟,等.基于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2):228-23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