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東縣平山黃排小學
董觀平
實施新課改以來,學生的計算能力出現(xiàn)下降趨勢。本文著力查找學生在計算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探究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對策。
理解算理、熟練計算法則計算才能達到準和快。因對算理不理解,計算法不熟練,所以計算就很容易出錯。如計算20×40÷20×40容易錯成20×40÷20×40=800÷800=1,這是對運算順序不熟練造成的;將45.8-(15.8+9.5)=45.8-15.8+9.5,這是學生對減法的運算性質理解不透的結果。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做題很隨意,做題前沒有認真地讀題、審題。甚至一些學生連題目還沒看完,也沒弄清楚整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時,就已動筆計算了,結果就出現(xiàn)運算順序顛倒,能簡算的沒簡算,抄錯數(shù)字、寫錯符號和漏寫數(shù)字等錯誤。還有的學生做題計算過程中粗心大意、書寫馬虎,計算后沒有去檢查、驗算。
口算是一切運算的基礎,口算熟練才能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例如:有些學生100以內(nèi)加減法口算不熟練,在完成進位或退位時計算速度就很慢;有些學生的乘法口訣不熟,試商無從下手。計算基礎不扎實,遇到題型改變,不會靈活變通。
理解算理,掌握法則,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但在計算教學時,一些教師沒有認真組織學生去探究去體驗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只是讓學生背熟計算法則,然后就是組織學生依靠法則進行反復計算練習。學生由于對算理不理解,只能將計算法則生搬硬套地進行計算,遇到題型改變,就不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很難得到提高,也很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計算課我通常是采用直觀教學法,先讓學生根據(jù)算式自己動手擺小棒來表示出算式的意義并用擺出的小棒進行計算;然后利用課件演示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算式的意義及計算過程每一步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總結算理及算法。當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收到效果會更好。
1.審題習慣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學生在計算前要認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看清數(shù)字及運算符號的特點,弄清算式的運算順序,確定運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后,才動筆進行計算。
2.書寫習慣
認真書寫對提高計算正確率有很大的幫助。學者陳云海認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加強學生的書寫指導;要長期堅持督促學生的書寫,才能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打草稿習慣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nèi)容的增加,計算的難度加大,很多的計算題需好幾步才能完成,完成這類計算題時,只有計算能力較強學生才能夠直接口算出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必須借助草稿進行演算??墒乾F(xiàn)在很多學生計算時怕麻煩,只求快速做完,不打草稿。這樣只憑空想像很容易導致思考不全面,或者思考時來不及記憶而導致錯誤。
4.檢驗習慣
教學時除了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檢驗的習慣外,還要教會學生檢驗的方法。例如利用估算的方法進行驗算,根據(jù)題中條件,先粗略估計正確結果的取值范圍,從而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還可以運用代入法、替換法、看尾數(shù)、看小數(shù)位數(shù)等方法進行檢驗。
1.加強口算方法的指導
口算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機械的記憶或死記硬背,要教會學生一些計算的技巧。
2.持之以恒的訓練
我們在訓練學生的口算時,一定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堅持,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每天都抽出3~5分鐘的時間進行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口算訓練,這樣長期進行,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