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元
摘 要:教學目標是課堂的航向燈,指導著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為什么一年有四季》為例,從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四個維度,闡述教學目標在課堂中的實現(xiàn)。
關鍵詞: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 科學態(tài)度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17年起,小學科學課沿用最新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該課標中,將舊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改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這四維目標。在新課標下,四維目標如何在課堂中有機融合,充分體現(xiàn)呢?下面就以五年級下冊《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課為例,淺談如何在科學課中實現(xiàn)四維目標。
一、科學知識
小學生受認知水平發(fā)展的限制,宏觀空間想象能力有限,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較大。因此,制定科學知識目標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及認知水平基礎上。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在學生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與周期,以及地軸是傾斜的基礎上,深入學習的課程;同時,還有前期的一天中太陽影子長短變化這一知識點做鋪墊。所以本課的知識目標定為: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二、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的學段目標分為8個要素: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jù)、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而地球與宇宙領域的有關現(xiàn)象規(guī)律,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復雜性,需要對它們運用長期觀測、建構模型、模擬實驗、邏輯推理等方法進行研究。
1.提出問題:一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
2.作出假設:四季的成因可能是——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距離長是冬天,距離短是夏天)。
3.制定計劃:首先建構模型——地球儀(可調節(jié)地軸傾向)模擬地球,LED燈模擬太陽,并制作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KT圖板,大頭釘模擬地球建筑物(運用立竿見影,影長與氣溫的變化關系推測四季);然后對假設逐一進行驗證推理。
4.搜集證據(jù):搜集四季成因的相關資料;以及對應四個季節(jié)時,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5.處理信息:在運用已有知識信息,在制作的模型上進行實驗。(1)地球自轉:當?shù)厍騼H自轉時候,發(fā)現(xiàn)地球面對太陽的的一面被照亮,另外一面是暗的,自轉一圈是242小時,所以自轉形成了一天,而非四季;(2)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根據(jù)所搜集到的信息,夏天時候日地距離反而長,冬天時候距離反而短,四季成因和日地距離無關;(3)地球公轉:運用太陽照射下,影子長短變化規(guī)律——影子長氣溫低,影子短氣溫高,在地球儀上插一根桿子,研究地球公轉四個點時候影子長短變化,結果春夏兩季影子適中,夏天影子最短,冬天影子最長,公轉的周期正好是一年;(4)調整地軸,使之不傾斜而是垂直與水平面,再次重復實驗(3),發(fā)現(xiàn)影子長短沒有變化。
6.得出結論:公轉和地軸傾斜是四季的成因。
7.表達交流:學生上臺根據(jù)記錄單進行分享交流。
8.反思評價:教師對課堂效果、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反思;并運用測試、提問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三、科學態(tài)度
地球與宇宙領域神圣而令人向往,多數(shù)學生有著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課堂中激發(fā)要學生探究熱情,不迷信權威大膽質疑實事求是,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勇于修正完善自己的觀點,并在探究活動中樂于合作分享。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知識難度大,容易實驗失敗,如采用模擬太陽的燈,燈的高低大小,燈光的直射斜射是否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等。模型建構如果不夠嚴謹,則容易導致桿子影長變化不符合四季太陽照射角度變化。此時,如何正視實驗的失敗,并重新改進,也是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額科學態(tài)度。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通過對《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人類為科學認識宇宙所做的努力,從而對人類地球與太陽充滿感激之情。同時認識人類活動對地球破壞的危害性,樹立保護人類地球環(huán)境的意識。
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始終把教學目標作為指導教學活動的航向燈。整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就要始終不移地圍繞目標展開進行。目標是教學過程的靈魂,指揮著師生的行為。這樣,每堂科學課中,學生在邁向目標的路途上,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關系,科學課的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肯定能實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1]江美華.探析小學科學課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J].基礎教育參考,2016,(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