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生
摘 要:本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法治安全教育;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準確掌握法律內容;運用多元化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法治精神等幾方面滲透法治教育的舉措。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教師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在滿足教育制度變革需求的同時,要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本文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滲透法治教育進行全面探討。希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能夠重點講解法治知識內容,為今后增強小學生法律保護意識提供依據(jù)。
1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教育目標的基礎課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是實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全面貫徹并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法制教育能讓學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識,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教材內容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為小學生塑造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學習法制知識內容的重要性。
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生受到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都處于不良的成長環(huán)境中,會給小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1]。小學教師為了能夠改變這一問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在滲透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學習法治知識內容,在遵守法律制度的同時,能夠正確約束自身行為,即便是在面對一些危險情況時,也能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于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舉措
2.1 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法治安全教育
小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在面對一些危險狀況時還不具備獨解決問題的能力[2]。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逐步滲透法治知識內容。這不僅要求教師要與小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向小學生傳授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小學生意識到法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安全自我保護的方法等;同時教師還要與家長進行有效互動,要求家長將法制教育作為家庭教育中重點講解的內容,通過家長和教師的相互協(xié)作,提升小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
目前網(wǎng)絡信息技術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法治教育知識內容時,可以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為小學生播放相關的安全教育視頻、安全知識內容的動畫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針對法治教育視頻內容中的一些違法行為,對小學生進行有效提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狀況,按下暫停鍵,針對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讓小學生理解違法犯罪的行為會對自身和他人造成怎樣的影響?!兜赖屡c法治》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通過觀看安全教育的相關視頻,學習相應的安全保護方法,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教學,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范意識。
2.2 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很多小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無法真實感受危險狀況對自身造成的威脅,不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很多小學教師在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小學生塑造相應的情境,進一步講解安全知識內容學習對自身安全的意義。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基礎性的安全和法治內容[3]。例如:教師在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內容時,要準確告訴小學生在過馬路的時候,要左右觀看,遵守“紅燈停、綠燈行”交通原則;在講解防火知識內容時,重點講解生活中都避免發(fā)生火災的方法,在發(fā)生火災時,告訴學生不能隨意采取措施,要嚴格按照教師相應的流程就行自救。教師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掌握火災自救的方式,教師利用課余的時間開展“火災演練”活動,要求學生按照教師傳授的方法進行情境模擬,增加學習印象。
2.3 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準確掌握法律內容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了“法律”,人們在遇見危險情況時,要積極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身權益。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講解法治知識內容,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會選擇與小學生日常生活比較貼近內容和案例進行講解,始終堅持“法治知識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原則,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中;通過對身邊真實案例的講解,對小學生提出相應的法治問題,進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
例如: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單元中“我們的節(jié)假日”知識內容為例,我們進行詳細分析。這節(jié)內容中涉及到“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內容。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與父母購物的經(jīng)歷,都能準確對其進行分辨,但是大部分的小學生都不知道怎樣來愛惜人民幣。教師意識到這一問題,針對這種狀況,在課堂上設置了“我與人民幣交朋友”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勇敢表達自身想法,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愛護“人民幣”的。經(jīng)過學生發(fā)言討論之后,教師在最后總結階段,要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二十條的具體內容:殘缺、污損人民幣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guī)定兌換,并有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收回、銷毀等。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在生活中更加愛惜人民幣,這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更是一種法律責任,能夠使小學生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提升自身法律意識。
2.4 運用多元化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法治精神
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法治內容,教可以師將嚴肅的法治教育轉化為活潑生動的形式,將其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融合,進而幫助小學生準確地理解法律法規(guī),在學習中不斷探索[4]。比方說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適當?shù)厝谌肜L本故事、歌曲、相應的圖片等,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為小學生打造生活性、活潑性以及開放性的課堂;教師在講解法治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將法治教育知識內容向人性化方向進行轉變,既要讓小學生體會到法律的未威嚴性,還要讓小學生感受到法律的溫暖,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法治精神。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講解一些法律知識,要求小學生熟記法律內容,這對于小學生今后運用法治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內容的基礎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積極滲透法治知識內容,從小學生的思想意識上進行轉變,讓小學生真切認識到法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通過教師教學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為小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林欽耀.基于兒童立場滲透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探究[J].新教師,2019(5):67-68.
[2]楊廣祥.試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中的公民教育實踐[J].中小學班主任,2017:57.
[3]張劍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056(08):98-99.
[4]韓琴.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的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501(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