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錦
【摘要】做閱讀筆記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保證,摘錄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對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提升感知理解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要讓“摘錄”真正發(fā)揮作用,有必要“對摘什么?怎么摘?摘后怎么用?”這些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并進行精細指導,讓“摘什么”指向明確,“怎么摘”條理清晰、“摘后用”豐富靈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養(yǎng)成日積月累的摘錄習慣,并使得“摘錄”有意義。
【關(guān)鍵詞】摘錄? 讀書筆記? 語言積累
提到讀書筆記,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摘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柏S富的積累”“感受和理解能力”怎么來?筆者認為有質(zhì)量的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途徑,而做閱讀筆記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保證,其中,做摘錄又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但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對學生閱讀摘錄要求只是一句“去摘好詞好句”而已。于是,學習馬虎的學生往往連讀都不讀就隨便摘抄幾句應付了事,結(jié)果抄完后連自己摘了什么都未必知道;即使有學生讀得認真,抄得仔細,但對“為什么摘”“摘完怎么用”缺乏深度思考,也沒有后續(xù)的重溫和運用,學生會很快遺忘。這樣的摘錄筆記,儼然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形式和任務,對于學生的語文積累和感知理解能力的提升并不能發(fā)揮作用。
由此看來,對學生做摘錄筆記這件事,我們不能規(guī)定太死,卻也不能放任隨意,有必要“對摘什么?怎么摘?摘后怎么用?”這些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并進行精細指導,以便對學生閱讀積累的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發(fā)揮作用。
一、讓“摘什么”指向明確
1.摘妙詞佳句
“妙詞佳句”因人而異,跟個人的認識水平和審美情趣有關(guān)。筆者認為,妙詞佳句首先是成語、名言警句、經(jīng)典詩文;其次是修辭手法運用巧妙的句子,包括: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對偶句、對比句、通感句等等;然后是描寫特別精妙的句子,比如寫人的文章就可以摘錄描寫精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句子;還有是一些能夠啟迪人的思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此外,還有一些表達手法或表現(xiàn)形式上有特點的句子,如特別有音樂性節(jié)奏感的句子,特別有鏡頭感的句子……
我們在布置學生做摘錄筆記的時候,必須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和要求。如這個階段讀寫景的文章,就摘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甚至再細致一點,如這一周讀寫人的文章的開頭,是摘“開門見山式”還是摘“睹物思人式”……這些都要向?qū)W生說清楚,把摘錄的要求精細化,才能讓學生的在閱讀時多一些思考。
2.摘事例資料
對于敘事文和說理文,我們可以把一些事例作為摘錄的內(nèi)容。事例的摘錄應該以一定的主題分類,如勤奮、誠信、堅持、寬容、樂于助人、創(chuàng)新等等,平時讀到比較精彩的事例,就可以對號入座,分門別類地進行摘錄。
對事例進行摘錄時,如果事例較短,那可以全文摘下。如果事例較長,記下來太費時,則可以復印后貼在摘錄冊上,也可以簡要記下故事的梗概和關(guān)鍵的數(shù)據(jù),還可以是記下最能突顯文章主題的一些細節(jié)。
3.錄寫作思路
閱讀的目的除為積累語言,還為拓展思路。有時同一個主題,作者的構(gòu)思不同,呈現(xiàn)的作品表達效果就不同。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我們可以開展群文閱讀,并在閱讀時,對文章的脈絡布局和寫作思路進行摘錄。
摘錄時可以讓學生畫“思維導圖”或“表格”,思維導圖展現(xiàn)的空間比較大,更有利于記錄下紛繁的寫作線索和布局;而表格格目清晰,更利于對同題文進行逐項對照比較。
二、讓“怎么摘”條理清晰
1.建立摘錄的類別體系
一套摘錄本就是一個資料庫。所以在指導學生摘錄前,教師應先指導學生設計一個摘錄的資料類別結(jié)構(gòu)體系。然后按照體系,來確定摘錄本的類別區(qū)域。每一個類別區(qū)域分界處貼好類別標簽,并在該類別的第一二頁留白,也待日后填充內(nèi)容后記寫目錄。摘錄時就可以把摘錄的內(nèi)容錄進相應的區(qū)域內(nèi),查找起來也能一目了然。
2.關(guān)鍵詞誦記摘錄
有時摘錄的內(nèi)容比較長,如果一一寫下來,就容易增加學生的負擔。這時,可以要求學生摘錄時摘下關(guān)鍵詞,并把內(nèi)容摘錄成填空式,在摘錄完后,嘗試看著關(guān)鍵詞進行誦記。這樣一來既節(jié)約了摘錄的時間,又讓課外積累落到實處。
3.隨教而摘
為了讓摘錄更有的放矢,我們也可以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或教學要點來提出摘錄的要求。比如,五年級《黃山奇松》一課,就讓學生課后去閱讀寫景狀物的文章,并摘錄文中有“事物特點+展開想象”特征的句子;在學習心理描寫的四種方法后,讓學生去讀敘事作文,摘錄寫心理描寫的句子,并分析是哪種心理描寫……這樣做不僅讓學生的摘錄有針對性,還便于教師的檢查反饋或組織交流。
三、讓“摘后用”豐富靈動
摘錄是學生“擷珍”的過程,要讓學生把自己的“珍寶”經(jīng)常拿出來展示、分享、使用,就會被激發(fā)產(chǎn)生更多的動力,從而更加認真地投入到閱讀和掘?qū)毜幕顒又腥ァ?/p>
1.“斗寶”交流會
這里斗的“寶”就是學生摘錄的精彩佳句。斗寶時,“持寶人”可以感情朗讀、背誦,說出寶貝的優(yōu)點,而“鑒寶人”則要評點、鑒定或?qū)W習。每次斗寶可以有主題,根據(jù)主題進行交流相關(guān)的摘錄,然后大家欣賞評議;也可以不限定主題進行交流,只要自己認為是“寶”,都可以拿出來交流。
2.“擷珍”展示臺
把板報、微信群、網(wǎng)絡博客利用起來,為學生的摘錄交流分享提供了幾個平臺。
(1)開辟“擷珍”板報專欄。板報這個平臺利用起來比較方便,且時效性強,上面辟出一塊“擷珍”專欄,每天讓一個小組的學生把摘得精彩的語句寫在活頁的摘錄卡片上,或是統(tǒng)一謄抄在小紙條上,然后貼在專欄里供大家評賞。
(2)建立“擷珍”微信群。把學生的摘錄賞析或是仿寫習作在微信平臺上發(fā)布交流。同時也可以吸引家長一起來參與和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交流活動,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
(3)建立“擷珍”博客。網(wǎng)絡博客以班級名為賬號,讓學生輪流當博主,博主發(fā)布“摘句”,其他學生一起來對摘句進行評論分析、甚至進行線上的仿句練習。
3.摘寫結(jié)合
“摘錄”的最終目的是積累語文素材,拓展語文思維,提高語文能力。
(1)摘中寫。即所謂批注、評價。閱讀中最珍貴的是閱讀時的思考。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在書本上進行批注。但對于一些重要文段,我們不妨把文段和閱讀時的思考同時記錄下來。這些思考包括:對文段遣詞造句、表現(xiàn)手法的品評,對文章思路的比較、分析,對文段內(nèi)容的看法感悟等等。
(2)摘后寫。包括仿寫和運用,但不管是仿寫還是運用,光靠學生個體去完成是比較困難的,必須先經(jīng)教師的指導。摘要有目的地摘,寫也有計劃地寫。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寫《秋天的樹葉》這篇習作時,除了讓學生去觀察樹葉,還要求學生去閱讀寫“秋天的樹葉”的文章,摘錄下一些優(yōu)美文句。習作指導課上,請學生來交流評賞,并看著圖片現(xiàn)場仿寫這些句子。當學生真正開始寫文時候,就已經(jīng)掌握了足夠多的語言材料,也就不怕有筆難“言”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總之,要加強語言的積累,摘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不僅要使學生養(yǎng)成日積月累的摘錄習慣,更應該對“摘什么、怎么摘、如何應用”進行精心指導,從而發(fā)揮出“摘錄”的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宣敏.摘抄——積累語言的妙招 [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4):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