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躍
【內容摘要】為解決習作教學這一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之難點,教師巧妙利用全新的微課教學模式,再現情景,提純素材,靈動手段,破解難題;學生巧妙接受全新的微課學習方式,消除畏懼,樂于寫作,言之有物,記憶永新。學習寫景類文章,學生仿佛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得心應手;揮就的篇章多了一份新意,情趣橫生。運用微課的方法,學生可以對景物進行往復觀察,景致隨時再現,就算是缺少游歷零基礎的,也易于理解要點,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寫景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微課;寫景;提高能力
習作教學普遍被認為是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的難點,究其原因不僅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與學生閱讀積累、生活經歷密不可分。? ? 班里占比60%——70%城市新居民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家長文化層次限制,寫作基礎令人堪憂。遇到寫景類作文,總是覺得沒話可寫,沒景可描。老師畏教,學生畏寫。然巧用微課的教學,可沖破難關,為學生進行素材多次重現,讓學生看得到,聽得明,講得清,寫得出,提升寫景習作能力!
一、課前巧用? 畏懼消亡
上課伊始,播放微課,出示課題及訓練要點,從音樂、圖像等不同角度使景物呈現的立體美,給學生視覺快感,為寫好習作打基礎。揭開了美景的神秘面紗,自然而然減輕畏難情緒。再適時插入作文的理論和寫作技巧的引領或點撥,學生就躍躍欲試,才可放開手腳大膽下筆。
1.直接沖擊目標。小學生寫景的內容必須與自身的認知相匹配,如果他們面對不熟悉的作文題目也就難以下筆成文。但往往由于我們這些城市新居民的孩子,受家庭條件、家長文化層次限制,其對習作所描繪的客觀事物印象多半是模糊的、零亂的,要寫好本次寫景作文,這就要求寫作前學生對所寫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而讓學生每次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又極不現實的。而微課對準目標,對學生進行課堂指導,學生感興趣,用心觀察,也樂于揮筆。
如《山水游記》教學,教師利用微課投影出作文題目及相關寫作要求,接著按投影畫面依次講解,這樣既節(jié)省了課堂板書時間,又加深了學生印象。
2.有意鋪墊意識。新居民的這些孩子,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和父母一起郊游的機會少,平時閱讀積累量也不大,對寫作有著畏懼心理。如何讓學生真正把習作當作一種樂事?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理念的轉變,利用微課教學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明白寫作只是用語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景物,具體地、生動地描繪出來。例如《冬天的雪》,小學生對下雪天生就有認同感,課前投影出示雪景場面:好大的雪啊!紛紛揚揚,周圍都是雪白一片!看,遠處高樓都被上了厚厚的奶油,周圍連樹枝都也穿上潔白的外套,地面更是鋪上了純白的地毯。近處,房前屋后,庭院四周都是白色一片。通過微課雪景展示,讓學生思想意識上有了鋪墊,克服了心理障礙,后面的“說”和“寫”也就順其自然了!
3.激發(fā)寫作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個別學生平時說話滔滔不絕,有聲有色,而作文時,卻不是呆若木雞,就是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學生“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寫”卻較少,缺少了實踐,怎能做到靈活運用呢?因此在寫景習作訓練中,我們應該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習作時,讓學生先構思,再把要寫的內容說出來,最后把說的內容寫下來。寫《冬天的雪》,因為前奏欣賞雪景使學生有了認同感,大都有玩雪的經歷,容易勾起他們快樂的玩雪記憶:怎樣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真是一個歡聲笑語的世界!通過微課的展示,通過特有的圖象、動畫、聲音、色彩,讓寫景習作快樂起來,給予學生極大的刺激和引誘,引發(fā)共鳴!
二、課中巧用,言之有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拔锏拿鑼?,需要想象,但也不能僅憑想象,得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素材。就領著學生深入微課營造的理想實地漫游,盡量使學生身臨其境,寫就的文章相對言之有物。
1.選點取景排序。學生寫景習作往往存在東拉西扯,缺乏條理,表述不清楚等問題。要想把景物寫活,寫美,寫出特點,還需要用到一些描寫的方法。如我們常用的有表示時間的先后順序和表示空間結構的順序,時間順序主要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表示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由點到面、移步換景等。
人教版四上年級《頤和園》,作者就以不同的觀察點來描寫園中的景色:從公園大門,到萬壽山下,再到萬壽山上,最后來到昆明湖堤岸,通過移步換景,向我們呈現一副副異彩紛呈的畫面。? ? 單元習作《美麗的校園》,通過引入微課重現校園一年四季的景色,按不同的時間,結合微課適時出示圖片,并配備關鍵詞的提醒,學生會比較新奇,勾起學生強烈的欲望,學生就比較容易把校園介紹清楚。
2.積累遷移運用 ?!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使學生寫景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我們重視積累寫作材料,只有這樣,學生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有如神助。因此把一些描寫景物的好詞佳句穿插在里面供學生參考、運用,并遷移運用到作文中,巧妙運用微課直接擊中要害,讓它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
3.模仿培育創(chuàng)新。模仿是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針對性強,既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又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景習作的學生來講,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仍是《美麗的校園》,微課出示相關學生描寫校園的美文,學生既可模仿,又可創(chuàng)新意,更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把兒童的天真爛漫的情趣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示出來。
三、課后再用,記憶永新。
學生記憶存在差異,微課實現了按需學習。因此,寫景習作教學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觀看微課時,選擇是不一樣的,他們能根據自身學習需求,鞏固加深記憶。
1.運用利于學生再造。對于習作內容,有的學生看完一遍,就可以開始著手寫作;有的學生可能要看二遍三遍,甚至,寫一點,就需再去看一看。通過多次觀看微課,學生準確地發(fā)現自己文章的問題,及時進行批改,這是一種學生最愿意接受的批改方法。
2.展示利于學生互動。課堂上,個別學生的寫景習作通過微課巧妙地展示出來,有利于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評議??梢哉埻瑢W提提修改意見,也可以請優(yōu)秀的學生談自己的寫作想法,各抒己見。這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而且能促其深入思考,反思自己文章是否達到要求,從而提高鑒賞、評價能力,習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3.評價利于家長關注。不少家長,由于工作早出晚歸,很少有機會關注孩子習作。把個別孩子寫景習作情況,制作成微課,推薦給家長,家長利用空余時間,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寫作情況,同時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多陪孩子出去走走的重要性。孩子也因此更容易與父母親近,寫景的興趣更濃。? ? 寫景習作中巧妙運用 “微課”教學,可以把枯燥的講授、單純的指導,變成令人愉悅的有聲畫面,讓音、形、景各種信息直觀地再現于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寫景的興趣和熱情,為這些城市新居民子女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同時,也讓學生、家長也參與,讓景更美,情更濃!
【參考文獻】
[1] 陳小倩 《微課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西部素質教育》2018年 第23期 122-123頁
[2] 徐明 《淺談小學生寫景作文的指導》? ? 《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年 第12月 01 00092-00092頁
[3] 謝秋蘭 《微言大義 課以悟道——微課在習作教學個性化指導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 ?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6年 第3期 38-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