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然教育界也不例外。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微課作為信息時代中一種全新的教學載體,其制作簡單,內容短小精悍,使用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因此,微課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
關鍵詞:微課;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阻礙了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我們會發(fā)現日常實驗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高考所涉及的內容的講解,忽視實驗操作過程的教學,因此,經常會出現學校的實驗設備不齊全,實驗課時安排不合理等不良現象,致使學生在學習實驗時不能夠動手操作,且一直以背誦的形式學習實驗,失去了教材中設計生物實驗的意義,而微課教學改變了這一教學現象。利用微課,減少了學生理論學習的時間,并且學生通過實驗視頻掌握實驗步驟和操作過程,彌補了現行教學環(huán)境下實驗教學的空缺,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積攢力量。
一、 微課應用于實驗預習階段
預習是學習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課前對實驗的預習有助于實驗的正確操作。因此,教師在微課的腳本開發(fā)和錄制時,要注重對實驗準備和實驗原理的講解,便于學生熟悉實驗目的,從而讓學生在做實驗之前能夠做好充分的準備,為順利實驗打好基礎。所以,微課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這一實驗時,筆者將實驗的準備材料和實驗原理錄制成微課,并進行了針對性的講解。
(一) 分析實驗原理
質壁分離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使得細胞液中的水向高濃度處流動,導致細胞液的顏色變深,而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從而產生了質壁分離。之后滴加清水,水就會從低濃度流向高濃度,從而復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觀察質壁分離時,外界的溶液不易過大,過大后會導致細胞過度失水而死亡。
(二) 實驗材料的準備
由于要清晰地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的現象,且觀察水的流動方向,所以在實驗時,要選擇液泡較大的、有顏色的植物細胞,這樣便于在顯微鏡下的觀察。
可見,微課的內容讓學生對整個實驗的原理和選材都有所了解,便于學生的實驗準備,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在實驗時能夠完成實驗目標,二來,提高實驗效率,促進實驗教學的發(fā)展。
二、 微課應用于實驗過程階段
實驗過程是學習實驗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錄制微課時要注重對操作步驟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從而讓學生在做實驗時,不急不躁,減少錯誤率,保證學生能夠安全且順利地操作實驗,最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顯微鏡的使用》這一實驗時,筆者將實驗的一般步驟錄制成了微課,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具體內容如下:
1. 取鏡和安放:輕拿輕放,右手握住鏡壁,左手托住鏡座安裝。
2. 對光:扭轉轉換器,將鏡頭、鏡筒和通光孔成一條線。
3. 放置標本:將標本放在通光口中央,并有壓片固定。
……
通過觀看微課,學生可以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使得在實驗時,能夠避免錯誤操作,導致顯微鏡的使用不得當,而損壞儀器。并且微課的應用還讓一些沒有顯微鏡的學校的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進行了了解,從而豐富了學生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其全面的發(fā)展。
三、 微課應用于實驗反思階段
實驗成果是實驗的最后階段,也是判斷一個實驗成功與否的依據。而微課的錄制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驗成果與微課中的圖片進行對比,提前預知實驗的成功與否。并且學生通過微課的觀看,可以與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提高的目的,這也是微課在實驗應用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學習《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這一實驗時,筆者將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這一內容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們觀看:
1. 溫度的設計:設計三個試管,分別設計的溫度是,0℃,37℃,100℃。
2. 準備溶液:不同的試管中分別滴加H2O2溶液2mL,新鮮豬肝研磨液2mL。
3. 現象呈現:試管1沒有氣泡,試管2的氣泡大,數量最多,試管3中沒有氣泡。
在正式上課時,學生采用豬的肝臟作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實驗,當做完實驗后,學生發(fā)現試管2中的氣泡并沒有那么多且不大,于是翻看微課進行了對比。他們發(fā)現在微課中強調豬肝必須是新鮮的,如果時間過長,會影響酶的活性。因此,材料的準備不充分致使實驗結果出現了偏差。之后學生們對實驗材料進行了更換,又重新做了一次,這次的結果很理想與微課中展示的結果一致。可見,微課教學的應用,幫助了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反思,并指導學生做出了理想的實驗。
總之,微課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步入課堂教學,其教學效益有目共睹。所以,要想讓微課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價值,教師就應該結合實驗教學的特點和微課的優(yōu)勢,將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錄制,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掌握實驗中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在正式實驗時提高準確率,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達到學習實驗的目的。可見,微課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把學生塑造成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諸葛瑩.淺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5,25(35):201.
[2]祁生金.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124.
作者簡介:
李金風,山東省招遠市,山東省招遠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