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蓮
摘 要:識字是學習文化的起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不識字,讀和寫就無從談起,因此,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本文就從基本筆畫、顏色區(qū)分、猜字謎、兒歌故事等方法來闡述如何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有滋有味。
關鍵詞:有滋有味;識字;教學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掌握漢字拼音外,識字教學也占相當大的比重。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需要低年級學生認知的字數(shù)量明顯增多。《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提出了一些要求:“小學階段要求會認的漢字3000個,會寫的漢字2500個,其中低年級要求會認1600~1800個。會寫800~1000個?!庇纱丝梢?,低年級的識字量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艱巨的識字任務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讓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愛學、樂學呢?這就要求教師想方設法授予學生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技巧識記生字,幫助學生建立起識字的意識。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些方法:
一、 基本筆畫法
低年級的生字大多數(shù)都是由基本筆畫構成的,掌握了基本筆畫,學生也就掌握了生字。如:教學古詩《一去二三里》的生字:“一、二、三”。先教基本筆畫“一”(橫),并書空,等學生熟練掌握了基本筆畫“一”(橫),再教學生字“一、二、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一、二、三”。
二、 顏色區(qū)分法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給漢字加一筆、減一筆或移一筆,都會變成不同的字,這時要是運用“顏色區(qū)分法”來區(qū)分字,效果是相當明顯的,而且這種方法用起來既簡單又方便。如:教授“禾、天、子、毛、用”等生字時,先復習熟字“木、大、了、手、月”等,并板書“禾(木)、天(大)、子(了)、毛(手)、用(月)”,同時使用彩色粉筆標出所加的筆畫,有意識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引導學生把生字和熟字進行比較。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們對“禾、天、子、毛、用”這幾個字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不會混淆。
三、 猜字謎法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如果原原本本把生字擺出來,大多都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而采取猜字謎的方式就不一樣,它能夠引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學生通過猜字謎一方面識記了生字,另一方面開動了腦筋,可謂是兩全其美。如:教授“坐、告、美、毛”等生字,我出的謎面是:兩個小人坐在土上(坐)、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沒尾巴的大羊(美)、像手不是手,胳膊往外扭(毛)。全班同學爭先恐后,都把手舉得高高的,紛紛喊著:“我會、我會,老師叫我。”
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是對材料的興趣?!彼裕攲W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時,生字很快就會被牢記。而且,如果學生對生字感興趣的話,就會學著老師的方法自編字謎,用來考考同學,考考爸媽,甚至考考老師,從識字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 兒歌故事法
低年級小學生對一些筆畫繁多、結構較復雜的字以及一些易混的形近字難以識記。所以教學時,我常常自編一些兒歌、小故事幫學生辨字和識字。比如:教授到“辯”字時,生字“辯”與熟字“瓣”,學生常?;煜磺?。因此我自編兒歌:語言明是非,有言是爭辯的“辯”;有花才有瓜,有瓜是花瓣的“瓣”。學生聽了兒歌,再根據(jù)老師解釋的筆畫字形,一下子就區(qū)分兩個字的中間部分,加深了對“辯”和“瓣”的印象。如教到“碧”字時,我便唱道:“老王和老白,同坐在一塊石頭上?!痹诮淌诘健皾L”字時,為了讓學生記住“滾”字,我給學生講故事,并在“滾”字卡片上,邊比劃字形邊講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孫子和他的阿公做游戲,小孫子用一件很大的衣服把阿公包在中間,阿公很悶熱,憋出了很多汗水。”學生聽了都笑起來,而且在笑聲中記住了“滾”這個字。
五、 比較法
為漢字做加減法。就是通過筆劃和偏旁的加減,利用已學過的熟字加減偏旁來學習生字。運用加減偏旁教授生字,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到“江、河、湖、?!钡壬謺r,先告訴學生偏旁的名稱,并說明偏旁跟水有關,然后復習熟字,利用偏旁加熟字得生字。如:“三點水+工=江,三點水+可=河,三點水+胡=湖,三點水+每=?!?。學生很快記住這幾個帶有三點水偏旁的字。學習“巴、也、毛”等字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減部件的方法來記:“爸-父=巴,地-土=也”等。對于形近字的教學,通過對字形的認識理解,再結合解釋字義并組詞來加深區(qū)別,鞏固生字。
六、 圖片辨字法
利用圖片幫學生辨字。在教到“拔”字時,很多學生都把“拔”寫成了“撥”。因此,用多媒體課件準備了兩幅圖幫學生認“拔”字。圖1的內(nèi)容是一位老公公在拔蘿卜,蘿卜很大,老公公拔不起。圖2的內(nèi)容是老公公請了三個小朋友,他們一起用力才把蘿卜拔起來的。我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不管學生怎么說先肯定孩子的說法,然后邀請學生和自己認真看圖片。師:“圖中老公公用什么拔蘿卜呢?”學生:“手。”師板書“提手旁”,并問:“蘿卜拔不起來怎么辦?”學生:“請了三個小朋友來幫忙?!睅熢侔鍟坝选保缓笤凇坝选弊稚厦婕右稽c汗水。最后學生表述:“小朋友一起用力拔啊拔,汗水流出來了,大蘿卜也拔出來了。”由這個生動形象的圖片故事,全班學生就牢牢記住了“拔”字。
教學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我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觸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我們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做有心人,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單調(diào)呆板的識字教學豐富多彩、趣味盎然、有滋有味。
作者簡介:
許秀蓮,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榜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