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根據(jù)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分析了目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中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希望能夠給更多的班主任管理者提供一些僅供參考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措施研究
目前,隨著新課改逐漸深入全國各地的學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新課改更多的是實施的是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而忽略了班級的建設和管理、以及新課程改革對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管理者了,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遵循邊管理、邊總結(jié)、邊改進的原則,進行教育和管理活動,從而更好的提升整體中小學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一)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管理者
班集體是學校教學的基層單位,也是老師和學生開展教育活動,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組織形式。對于學生而言,班集體是一個學習、生活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地方。而班主任作為整個班集體的責任教師,通過對班集體的組織和管理,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形成良好的班集體精神風貌,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因此,班主任是整個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
(二)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和教育者
在中小學班集體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將自己的教育力量、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以及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全部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引導學生學習各學科文化基礎知識和學習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進而讓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文化底蘊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班主任是學校、家庭教育力量的協(xié)調(diào)者、也是共同的教育者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基礎條件,它和教育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成長,因此,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和水平又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中小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為了更好的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理念倡導下,班主任更是家庭、學校的教育力量的協(xié)調(diào)者,是學生、家長以及學校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傳達者,她主動和各科老師、以及學校教委會、家長共同探討班級管理對此、學生教育方法和目標,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出學校教育的力量。同時,應該班主任又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它把所有教育力量集中在一起,進而提高學生班集體管理效率。
二、目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和方式落后
現(xiàn)階段,我國很多地區(qū)的班主任在管理班集體過程中,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上,過于注重文化基礎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求。同時,在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上,過于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把考試成績的水平直接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安于現(xiàn)狀,沒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過于在生活中以及學習上循規(guī)蹈矩,從而不能適應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其次,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單一,忽略學生主體位置,以班主任作為主體進行填鴨式灌輸給學生知識內(nèi)容,導致學生從小就缺乏競爭意識和生存意識以及責任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被動式管理方式,把學生定位成一個被管理者對象,所有的一切都由班主任說了算,學生只需無條件服從和認可,這樣潛移默化中壓抑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也導致師生之間關系不和諧,從而造成班集體不團結(jié)的現(xiàn)象,也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著嚴重的影響。再者,對學生只注重個體學習,而不重視班級團結(jié)合作學習,很多時候就算有合作的情況也是過于形式化,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團結(jié)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還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更不利于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二)班主任自身管理素養(yǎng)不高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很多的班主任沒有真正理解到班主任的責任和職位的內(nèi)涵,就單純的將班主任看成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對犯錯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更阻礙了班主任不能針對班集體實際需求開展各種有效管理手段。此外,部分中小學班主任由于自身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培訓和學習,也沒有足夠的班級管理經(jīng)驗,因此對班級管理缺乏合理科學性,體現(xiàn)出班主任的自身管理素養(yǎng)不高,導致班主任在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不能順利的開展管理工作。其次,在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由于老師過于嚴厲了,導致很多的學生都不愿意和老師進行交流,逐漸的對老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了,這樣的情況下,造成很多學生漸漸的疏遠老師,不愿意和老師坦露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從而導致溝通的無效。
三、中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注重學生實際需求,進行管理工作
班主任在開展班集體管理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實際需求,這是作為班主任的基本工作素養(yǎng)。只有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和狀況,才能找出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改善班級管理有效辦法。其次,老師不要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應該建立在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和學生成為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做一名合格的傾聽者,學會傾聽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心聲,得到學生的信賴,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處處為學生著想,這樣才有利于班集體管理工作順利的開展。
(二)注重管理教育,促進學生和班級整體發(fā)展
在班集體管理的過程中,針對于違反班規(guī)的同學,需要進行嚴肅教育批評時了,班主任應該注重方式方法,不要公開點名批評,因為很多高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如果公開教育批評,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應該私下在課堂外進行溝通交流,給學生講述違規(guī)行為的后果。其次,班主任可以開展溝通交流班會,班會主題是“針對不良現(xiàn)象,分析利弊”,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全班進行公開討論,并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在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和學生達成一致的想法和見解,深入的去分析問題存在的因素,從而共同提出班級管理辦法,這樣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再者,每個學生都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所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全面去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通過和家長的共同教育,更好的提升班級管理效果,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開展管理工作。并且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的力量。同時,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困難,和家長保持溝通和交流,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玉玲.淺析小學班主任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197.
[2] 莫勝英.論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思路[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3] 江家慧.小學班主任高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58.
作者簡介:胡魁(1978.08- ),男,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本科,初級,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