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傭慶
摘 要 新時期,為了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要加強對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基于教學實踐,有效的分析了小學生數學合作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策略,希望分析能夠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合作意識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數學教學課堂,要結合小學生學習實際,通過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本文進行深入探索,旨在通過進一步闡述,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1情感教育,在認識合作意義中主動合作
身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不難發(fā)現,無論教師如何著力倡導學生采取“合作”方式進行交流和學習,但就目前學生的反應和表現來看,學生對于合作方式的主觀接受程度并不高,基本呈現出意識淡漠、行為自我等特點,與教師的教育初衷不符。導致其表現出這種狀態(tài)的基本原因是當前的學生在意識上未能積極接受他人的介入,仍堅持自我主張和掌控。因此,教師需從根本因素入手,在學生的情感方面加大引導力度,讓學生順從自己的情感指引完成學習任務。首先,教師應先從情感方面對學生加以感染,發(fā)揮教師對于學生獨有的教育影響力,在學生間開展個體間的交流互動,并鼓勵學生盡量多的以這種方式進行學習探析,這樣便在學生的意識層面形成一定的指引,讓學生先從情感上逐步認識和接受這種異于往常的相處和交流模式,為下一步更深、更廣階段的合作做好基礎工作。其次,教師可以選取能夠體現團體優(yōu)勢的案典型例供學生認識理解,讓學生知道個體與團體在智慧和力量等方面的差異,這樣學生便更能在主觀意識上認同合作的形式。最后,教師可以運用虛擬情境的方式加強學生的合作思想。通過分析不同的數學案例內容,讓學生認識到獨立解題和廣泛交流兩種效果的差異性,教師在鼓勵獨立思考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合作效果的展示,這樣學生可以繼續(xù)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但在思考過后再加一環(huán)節(jié),即將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便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拓寬思維,同時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2引導實踐,在親身合作互助中能夠合作
在數學教學中建立合作的交流模式并不是短期能夠見到成效的,而需讓學生在隱含的策略和步驟下逐步實現主動接受和應用合作方式。如果采用直接而強硬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意愿完成學習,這樣實施起來可能難度不大,但效果令人唏噓。隨著學生的主觀意識逐步增長,如果無法認同教師的策略,那么學生即使接受了教師的方式,也很難實現教師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切忌使用強硬手段讓學生直接接受合作方式,而需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引和幫助,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到合作方式的優(yōu)勢和益處,并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總結出合作方式的技巧,大力促進高效達成學習目標。如在進行平行線的認識和特點把握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系列關于平行線的定義、特征等問題,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探索。這種探索過程需小組多人集體完成,因此學生便在教師預設的方式下,“不自覺”地參與并投入到小組合作中來。在集體合作完成實踐過程之后,學生所在的小組便會逐一討論所得出的結論,這相較于個人獨立探索和思考來說,思路和意見更具有廣泛性,同時也形成了小組內部的個體相互促進融合的效果。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分享給其他成員思考,其他人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完善,因此小組得出的總結性結論可更具概括性和全面性,也有效避免了由于個人思考范圍受限而導致的結論偏差。學生在運用合作方式的過程中,對其所體現出的優(yōu)勢都有明顯的感知,因此很容易將這種方式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方式,這樣學生再進行學習時,便會主動選擇這種有益于自我提高的合作模式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最初設計的引導和教育目標也順利實現了。
3合理評價指導合作成果
對學生運用合作方式的效果進行集中評定,可以說是開展合作模式的點睛環(huán)節(jié)。學生運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從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啟發(fā)和幫助,這是學生自我感受和認知的提升,但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還缺乏一定的專業(yè)性。因此教師應發(fā)揮專業(yè)的教育指導作用,幫助學生獲得進一步的提升。首先,教師應以專業(yè)的思維和眼光評價學生的小組學習表現。往往學生認為自我表現良好,但實際上反映出的問題卻很多,如學生按照教師教授的計算方法完成計算任務,但計算方式在特殊條件下需要變通,如分數除法中除數為零的情況,如果學生還一味根據一般的計算方式進行運算,那么便會走入誤區(qū)。這時,便需要教師對小組的計算過程加以指導和評價,幫助小組正確認識和處理計算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情況,真正掌握課程內容,同時將小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此外,教師還應將評價對象細化到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先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評價,在評價中可以體現出學生對于自我思維和行為的認識,完成自我提升,教師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評價,讓學生通過認識和評價自己來不斷反省提高,這樣便實現了學生運用合作方式、熟悉合作技巧等方面最根本意義上的提升。
4結束語
總之,在有效的分析小學數學交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合作實踐能力,以更好地為學生探索與掌握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玉峰,唐麗婷.農村小學生數學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3):178.
[2] 王亞南.以小組合作學習助力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9(21):15.
[3] 屈洪來.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課堂中的合作意識[J].電子制作,201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