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勝 張燕侶
摘 要:異地學生,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在氣候、飲食、語言、習慣等方面均存在不適應狀況。作為中職班主任,加強異地學生的管理工作,引導學生適應異鄉(xiāng)生活,共同打造班級團隊,激發(fā)尋找多彩生活,指導融入頂崗實習尤為重要。本文以來自云南騰沖的中職生為例,就中職班主任如何做好異地學生的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給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 異地學生 管理工作
國家一直重視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各地中職學校也因此得到快速發(fā)展。但由于地區(qū)之間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各中職學校、專業(yè)之間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加強學校之間、專業(yè)之間合作成為必然趨勢。每年,重慶市旅游學校都會迎來一批遠道而來的云南騰沖學生。他們來到重慶市旅游學校,主要接受一年的烹飪技能強化訓練。
一、迎接學生,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人們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就能很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后一系列行為和表現(xiàn)的解釋。為了給來自祖國西南邊陲、幾千里之外的云南騰沖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筆者跟隨學校安排的接待車,很早就趕到學生即將到達的火車站。等學生到達后,筆者主動上前與他們打招呼,幫助他們拉行李。然后詢問學生們的旅途情況,并適時地介紹了自己和山城的生活。到校后,帶領同學們安置寢室、熟悉校園環(huán)境,并且陪同他們到校外超市購買生活用品,熟悉學校周圍環(huán)境,這樣就消除了學生陌生感,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為學生們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礎。從與學生們愉悅的交流中,筆者感覺到了自己為他們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感。
二、引導學生,逐步適應異鄉(xiāng)生活
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心理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最早提出社會適應一詞。社會適應是指個體逐漸地接受現(xiàn)有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與行為準則,對于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社會刺激能夠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做出反應的過程。因此,社會適應對個體存在與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人類對社會的適應可以通過語言、風俗、法律以及社會制度等等的控制,使自己與社會相適應。初到山城,云南騰沖學生頗不適應。享受過騰沖四季如春的上天“恩賜”后,難以消受堪稱“火爐”的炎熱夏天。在筆者及時向學校反映情況后,學校全天為他們開放寢室空調,學生們對氣候的不適有所緩解。云南騰沖學生吃慣了酸辣的滇菜,吃起麻辣的川菜,簡直要他們的命。剛到校的兩天,這群孩子集體“絕食”,每天都躲在寢室吃家鄉(xiāng)帶來的“騰沖餌絲”和“騰沖臘腌菜”。如何面對這群倔強的孩子?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川菜的口味?在職業(yè)學校滾打摸爬20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15年的筆者,認真思考之后決定采取“攻心術”。從家里帶來咸菜,不管男生女生,每個寢室一小瓶,又把從老家?guī)淼蔫肿觿兊羝ぃ?0個學生享用一個,讓他們嘗嘗酸甜可口的山城水果。孩子們很高興!都說山城咸菜好吃、水果好吃。筆者看著時機成熟了,接過話題,激情昂揚地說:“來自騰沖的朋友們,山城的川菜也是全國聞名、世界有名的,我們學烹飪的學生,是不是可以嘗嘗川菜的佳肴啊?!睕]等大家回答,筆者接著說,“今天我?guī)ь^,全班同學一起到食堂用餐,享受山城美味,大家能不能賞光??!”“好!老師,我們聽您的”,厚道的騰沖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道。就這樣,筆者慢慢地讓孩子們學會了適應山城的飲食。為了消除交際中的語言障礙,課內課外我們都使用普通話交流。我們還通過展示方言生活劇、方言小品等形式相互學習方言。久而久之,筆者與學生均能無障礙交流。
三、穩(wěn)定學生,共同打造班級團隊。
1.開展主題班會課《美麗云南 魅力騰沖》
為了讓騰沖班的孩子們能盡快收心,進入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與學生們一起,共同策劃了一堂師生互動的主題班會課《美麗云南 魅力騰沖》。
學生們推薦了一位同學充當班會主持人,一位同學扮演導游,另外選取了8位同學扮演游客。班會前,大家已經把教室布置成云南騰沖的幾個著名景點。扮演導游的同學帶領“游客”依次參觀了“騰沖著名景點”: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譽的騰沖火山群、騰沖熱海,“不用弓彈花自散”的疊水河瀑布、“云涌吉祥,風吹和順”的和順鄉(xiāng)、四季如畫的北海濕地、中國最大的抗戰(zhàn)紀念陵園——國殤墓園等。參觀結束后,兩位同學演唱家鄉(xiāng)歌謠《和順謠》;然后,筆者為學生們表演了快板《騰沖十八怪》;最后,學生們一起演唱歌曲《我在騰沖等著你》。大家在富有家鄉(xiāng)味道的主題班會中,盡情展示,凝心聚力,這為班級團隊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共同組建班級團隊“騰沖云南班”
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在嘹亮的歌聲中結束了。課后,筆者趁熱打鐵,采取學生民主推薦的方式,組建了完整的班團干部隊伍,大家商討制定了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確立了班級團隊目標:厚德載物傳承騰躍文化,勤學苦練弘揚烹飪藝術,并制定了班級團隊誓言;建立了班級QQ群、微信群以及家長微信群;建立了班級圖書站;豐富了墻壁文化;設立了衛(wèi)生角、技能展示角、圖書角、光榮榜、勵志名言。
3.全力提升烹飪技能水平
學生來到山城,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強化專業(yè)技能。每周16節(jié)專業(yè)課,其中6節(jié)紅案課,6節(jié)白案課,4節(jié)食品雕刻課。學生們沉浸在烹飪實訓室里,或在紅案室里揮動鍋鏟,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香噴噴的熱菜;或在面點房里用那雙巧手,制作出小巧玲瓏、色澤鮮艷的點心;或執(zhí)著于靜靜地在雕刻房里用蘿卜、芋頭、南瓜等最尋常的材料雕出不尋常的的作品。
每天晚自習學生們都在老師指導下認真練習專業(yè)技能,或切銀針蘿卜絲,或雕刻月季花、荷花、菊花,或搟皮、做包子、餃子等,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備戰(zhàn)一年一度的學校烹飪大賽,大家都抓緊時間忙著練習。為了制作“騰越風情宴”,云南騰沖班的孩子們還提前從家鄉(xiāng)郵寄一些家鄉(xiāng)原料:制作松花糕的松花粉,制作“火山熱海”的豬皮、干黃筍、臘腌菜,還有一些地方風味的野菜時蔬。功夫不負有心人,云南騰沖班學生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而且提褶花紋包子、面點制作、雕刻自選都獲得了金獎。學生們的烹飪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關心學生,激發(fā)尋找多彩生活
雙休日到了,山城的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回家??稍颇向v沖班的孩子有家不能回啊!而且,學生們初到異鄉(xiāng)的新鮮感逐步消失,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十分強烈。筆者了解這個情況后,及時向學校如實反映。
于是,學校領導組織部門領導和班主任一起到學生寢室看望留宿的云南騰沖孩子,并給他們每人帶去一份小禮物:一塊蛋糕和一盒純牛奶。孩子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有幾位動情的女生噙著眼淚感動地說:“謝謝校長媽媽!謝謝學校領導!謝謝老師!”學生們被學校的溫情感動了,也漸漸習慣了以校為家的生活。學生們還在老師指導下,創(chuàng)造性地尋找到多彩的生活。
1.做十字繡
為了打發(fā)無聊的雙休日,筆者召集班團干部隊伍,共同商討對策。最后大家終于有了好辦法:云南騰沖班的女孩子們很快找到一件快樂的差事:做十字繡活兒。她們自己跑到超市選擇材料、式樣,買回后就穿針引線地干起來。騰沖的青山綠水賦予了孩子們靈性與堅韌,一個雙休日,有的孩子就可繡一漂亮的枕套。幾個雙休日下來,女生寢室里充滿了智慧勤勞的藝術品:手機套、窗花、布娃娃、床單、被套等。
2.做兼職
男生們也不示弱,試著在學校附近餐飲店找活兒干:有的在火鍋店配菜,有的在中餐館打荷,有的在酒店前廳當服務員。兩天下來,既對所學的烹飪知識和技能進行了較好地實踐,又能享受餐飲店提供的免費伙食,真是兩全其美。
3.賞美景
學生也會利用周末去欣賞山城的美麗景點:開心的動物園、莊嚴的解放碑、獨特的洪崖洞、繁鬧的磁器口,還有學校附近的幾個各具特色的公園。每個周末,他們都玩得很開心,人人心曠神怡,個個賞心悅目。
五、送別學生,指導融入頂崗實習
轉眼,到了6月末,云南騰沖班的學生迎來了畢業(yè)的日子。為了讓學生能順利融入頂崗實習工作,我們加強了同學們的就業(yè)指導和訓練:通過模擬公司招聘,讓學生們掌握應聘技能;通過職場情景表演,讓學生們學會處理職場問題。最后,筆者組織大家開展了題為《如何處理頂崗實習中的人際關系》大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后,大家總結出了實習學生與實習企業(yè)、同事、學校、家長的溝通策略。
云南騰沖學生離開山城前一天,學校烹飪部還為他們舉辦了歡送茶歡會。會上,師生歡歌笑語、暢所欲言,祝福話語不絕入耳,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全班同學一起朗誦了他們撰寫的散文《難忘異鄉(xiāng)情》。第二天,筆者帶領云南騰沖班學生,坐上北往的列車,奔赴頂崗實習崗位。
異地學生是中職校園內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中職班主任,應該加強異地學生的管理工作,使他們能盡快在與新環(huán)境、新文化、新要求的不斷沖突與磨合中磨煉自己、打造自己,融入學校團隊,適應學習生活,苦練本領,成為企業(yè)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最終服務社會,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
參考文獻:
[1]高麗,于冬.中小學生學校適應研究:現(xiàn)狀思考與展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2]李懷宇.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基于教育人類學的認識[J].貴州民族研究, 2006(4).
[3]陳豐.從疏離到適應:進城農民工的文化嬗變[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作者單位:重慶市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