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雨田
摘 要: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離開了語言情景朗讀與背誦,那么語言就會失去其特定的意義,這也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因此,本文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與背誦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背誦技巧
朗讀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朗讀能力的高低也是低年級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朗讀能力決定著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趨勢。朗讀是一門藝術,枯燥無味的朗讀提不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怎樣才能使朗讀變得繪聲繪色,這需要教師從教學中不斷地去探討、去摸索。
一、語文朗讀的內涵
語文教學重在朗讀,而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朗讀不是機械地把文字變成聲音,而是要求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從而更好地傳情達意。由于朗讀書面文字多了一個用語音傳達思想感情的因素,所以它能把作者沒能完全寫出來的氣氛、語氣、感情等充分表達出來。
二、語文朗讀的作用
朗讀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一些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十分重視朗讀的。好的朗讀,可以彌補講解的不足,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朗讀時運用語言的技巧,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甚至能收到講解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美好的情操。宋代的朱熹認為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其“口到”就是朗讀之類的訓練,足見他是重視朗讀的。
朗讀是學習普通話的有效方法。經常進行朗讀,可能增強發(fā)音的準確性,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習慣和能力;可以訓練口舌的靈活性,使說話連貫自然而富有魅力。教師要好好訓練學生的朗讀,使他們有很好的朗讀習慣,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三、朗讀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對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謂正確,就是要用普通話標準朗讀,不能用方言,不掉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錯字音。流利,就是要讀得連貫自然,不結結巴巴,不顛三倒四,不重復。有感情,是要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準確地表現愛慕、憎恨、激動、憤怒、疑慮、沉思、感激、厭惡、欣喜、悲傷等不同的情感,不能矯揉造作、裝腔作勢、生硬呆板。
四、熟練地背誦課文
背誦是理解記憶的基礎,是朗讀的深化。沒有記憶的人,是不能有所作為的,當然,背誦,并不是無目的背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明背誦、記憶的。
目前,語文教學在朗讀的基礎上不能忽視背誦,特別是小學語文課文,是千錘百煉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名篇,還有不少是名家作品,學生通過朗讀、背誦,不斷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久而久之,許多美的語言便會脫口而出,作文能“出口成章”,書面作文也能順理成章了。
書讀得多,讀得熟,就能在誦讀中潛思體味,領會神義,貫通脈絡,感受文采。具有關資料說魯迅幼年讀書時,背誦非常出色,后來他經常整本地背誦,無怪乎他寫起文章來縱橫馳騁,揮灑自如了。背誦對語言的積累,對語感的增強,對朗讀的深化,對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朗讀和背誦在實施素質教育時,仍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任務之一。
五、營造氛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技巧
在朗讀教學中,必須要調動學生的興奮點,能使學生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朗讀能力,而營造朗讀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較高朗讀水平的首要前提。
創(chuàng)造良好的朗讀環(huán)境,讓兒童充分體會到教師的慈愛、課堂的溫馨,使兒童能輕松、愉快地投入到環(huán)境中去。教學中應怎樣去巧妙地營造朗讀環(huán)境,這需要根據不同的課文風格去尋求適合的方法。
今年我剛接的一年級由于年齡還小,在朗讀課文時語氣生硬,展現不出半點朗讀的美感,為了從現在起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能力,我特意買了一盤“大自然輕音樂”的磁帶來配合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天上的小白羊》一課時,首先我打開音樂,讓學生感受一下優(yōu)美的樂曲,并且提問:“聽到音樂,你想起了什么?”有的學生回答:“我仿佛站在海邊,聽到了海風的聲音!”有的學生回答:“我好像躺在一片美麗的花叢中,看著白云藍天!”……從學生的表情和語言中不難看出,他們已經迷入這大自然的樂章中,仿佛置身于其中了。第二步,配合上這大自然的“鳥語”“風聲”,我用上自己的全部激情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再看一看學生的表情,半微笑半激動地、出神地望著我,他們臉上浮現出一種第一次聽到朗讀和音樂完美結合后的既美又驚的神情。我輕聲地問了一句“美不美?”學生的回答仿佛震動了整所學?!懊?!”這句震耳欲聾富有童聲的“美”讓我感受到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放大音樂的音量讓學生只做口型不出聲地心里默讀遍,充分地體會一下朗讀與音樂結合的美感。當時的他們深深地投入到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中,搖頭晃腦、面帶微笑、表情豐富地默默表演著。最后再讓他們出聲朗讀,把自身所體會到的美感完全表現出來。就這樣我班的朗讀水平提高了,每講一篇課文,我都會借不同風格的音樂配合學生的朗讀。經過這一時期的嘗試,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的語氣、聲音、表情、神態(tài)好像被大自然的樂章牽引得完完美美、無懈可擊
通過此次實踐,我班學生的朗讀水平已大見成效,在欣賞我班學生朗讀表演的同時又感覺到了朗讀中透露出的一種藝術的美感,朗讀與藝術相結合,在這一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提高了,朗讀能力提高了,再不是從前那枯燥直白的課文敘述,學生有了豐富的表情,有了自己內心的活動。營造好歡快的、和諧的朗讀環(huán)境使朗讀教學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紫來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