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但與大學本科生比起來,他們?nèi)狈ψ院栏小⒊删透泻蛢?yōu)越感。那么,如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學研究中設計了六個由淺入深的課堂活動:自我介紹、經(jīng)典朗讀、班級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誠信演講、職場模擬應聘。通過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實踐活動,同學們樹立了自立、自律、自覺、自強意識,逐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
關鍵詞:高職學生;項目活動;循序漸進;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20-0095-03
一、研究現(xiàn)狀
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發(fā)現(xiàn),關于“大學生自信培養(yǎng)”的論文有995篇(1985年—2017年),“大學生自信培養(yǎng)路徑”論文有77篇(2010年—2017年),“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培養(yǎng)”有200篇(2002年—2017年),“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培養(yǎng)路徑”僅僅有6篇(2008年—2017年)。
可見,“大學生自信”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引起了注意,例如1985年《大學生自卑感的心理分析》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大學生自卑感;2017年《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現(xiàn)狀及成因》這篇文章主要用調(diào)查法探究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現(xiàn)狀,用歷史唯物主義觀和人本主義觀探索其現(xiàn)狀的成因。但提出“大學生自信培養(yǎng)路徑”的文章不足百篇,還不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而此類文章大多數(shù)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入手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關于“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培養(yǎng)路徑”的文章筆者尚未查到。
因此,本研究從探究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路徑入手,以運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力求借助項目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自我超越來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二、研究意義
《心理學大辭典》:“自信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個體由對自己的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肯定評價而產(chǎn)生的信任自己的情感。作為一種個人素質,是個體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自信心強的個體,能對自己所知所能及各方面的特性作出積極評價,堅信自己的判斷而很少從眾,其獲取成功的可能性較自信心弱者大?!盵1]213教育學相關理論指出,高職院校學生正值青年時期,“在生命全過程中,青年期的特殊任務是定向,個人的世界觀、個性、才能、職業(yè)、婚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答案都會在青年期明朗化?!盵2]73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在這一時期的自信心能否形成,自信心是否穩(wěn)定,直接關系他們之后的工作、生活。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自信心,輕視學業(yè)、生活迷茫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成長成才,以至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渾渾噩噩,找不到自身價值,精神壓抑,為工作家庭帶來負面影響。探析高職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會片面的價值導向和高職學生自我認識的偏差,因此,尋找相應途徑對高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是極為迫切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心的路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我院人文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同時為中西部地區(qū)高職院校提供可借鑒的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路徑的實踐教學模式,促進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
三、以“提升學生自信心”為目標的課堂活動設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方位。而大學生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提升其自信心,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共設計了六項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每項親身參與的活動中,通過領取任務——參加活動——完成任務——反思改進,學會主動感知→思考→體驗→反思→成功→自信,由被動變主動。六項活動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自我介紹、經(jīng)典朗讀,這一階段主要考察學生參與活動的勇氣;第二階段——班級故事會,這一階段主要考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第三階段——詩歌朗誦會+誠信演講,這一階段主要考察學生的臺風、表現(xiàn)力;第四階段——職場模擬應聘,這一階段主要考察學生的整體狀態(tài)。每項活動采用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主題內(nèi)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綜合印象。六項實踐活動具體過程如下。
(一)自我介紹+經(jīng)典朗讀
1.參賽規(guī)則
(1)態(tài)度大方、親切、熱情。
(2)語調(diào)清晰、恰當,語速不能過快,音調(diào)不能過低。
(3)態(tài)度真切真誠,自然顯現(xiàn)個性。
(4)恰當借助肢體語言。
(5)時間1—3分鐘。
2.小組內(nèi)活動
4—6人一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各組成員互聽互評,互相交流,并選出小組擂主。教師巡視檢查、督促、提醒。
3.班級活動
(1)從小組中推舉一人當評委,評比時要客觀公正,評委接受全班同學的監(jiān)督。
(2)從學生中挑選一位合適的人擔任主持人。
(3)教師做好錄像及記載。對每位同學臺上的表現(xiàn),包括音調(diào)、音準、站姿、表情、內(nèi)容等作好記錄,以供小結參考。
(4)每個小組以抽簽方法決定上臺表現(xiàn)的順序。
(5)學生評委依據(jù)參賽者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
觀看本班活動錄像,要求:認真觀看錄像,觀察小組擂主的表現(xiàn),結合活動要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選出一、二、三等獎給予相應的學分獎勵。
5.教師作總體點評。
(二)班級故事會
1.下發(fā)任務
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故事演講擂臺賽。
2.小組挑戰(zhàn)
(1)參賽規(guī)則
1)所講的故事內(nèi)容必須正能量、通俗易懂。
2)使用普通話,語言形象生動、表現(xiàn)力強,富有感染力。
3)時間5—7分鐘。
4)4—6人一組,自由組合,通力合作。
5)先組內(nèi)比賽,然后由小組擂主參加班級擂臺賽。
3.班級挑戰(zhàn)
(1)從小組中推舉四人擔任班級評委,評分時要客觀公正,評委接受全班同學監(jiān)督。
(2)從其他學生中挑選出兩位合適的主持人(提前準備)。
(3)小組抽簽決定上臺順序。
(4)評委對參賽者的表現(xiàn)進行一一點評。
(5)選出一、二、三等“故事大王”,給予相應的學分獎勵。
(6)師生點評,點評需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1)活動中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
2)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收獲或體會。
(三)詩歌朗誦會+誠信演講
1.活動要求
規(guī)模:全班參與。小組活動一課時,班級活動一課時。每小組4—6個學生。
主題:內(nèi)容可以從幾種類型中選擇一種:
(1)自選主題,如“歌頌祖國”、“青春”、“生命”、“理想”、“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2)結合節(jié)日慶?;顒踊驎r令特點。
(3)不限主題,形式多種多樣,應有創(chuàng)意。
(4)時間不少于3分鐘。
2.活動過程
(1)準備階段
1)選定主題,并請老師或同學參謀,看看內(nèi)容是否切合主題。
2)設計表演的形式,若集體朗誦需確定人選與分工。
3)內(nèi)容上標注技巧符號,反復練習,達到最佳效果。
4)選出班級主持人1人。
5)布置教室以增加氣氛。
(2)活動階段
1)小組活動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組內(nèi)活動,最高分者代表小組參加班級活動。如果有條件,小組活動盡量分別在不同地點進行,以免互相干擾。
2)班級活動
努力克服心理障礙,大膽走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大聲地、充滿感情地把準備好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通過抽簽確定順序,評委打分,最終選出一、二、三等獎,并給予相應學分獎勵。
(3)總結階段——師生點評
注意:評價要客觀,對選手的勇氣與表現(xiàn)予以鼓勵、表揚,對團隊里默默無聞的幕后策劃者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讓團隊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滲透。
(四)職場模擬應聘
1.展示案例
播放視頻《求職》,討論視頻中應聘者做得好不好?為什么?
2.模擬職場面試活動
由班委扮演面試官進行招聘,與之相應的學生帶應聘材料前去應聘,面試官根據(jù)應聘者的綜合表現(xiàn)給其相應的分數(shù),并從中挑選優(yōu)秀人員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結束后,面試官對應聘者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注意:
(1)交代模擬應聘的流程及要求;
(2)面試官從應聘者中選取三分之二進入面試(解釋淘汰的原因);
(3)模擬面試;
(4)面試官對應聘者的自薦材料、表現(xiàn)及本次招聘會進行點評;
(5)教師對面試者的應聘材料準備情況、表現(xiàn)及本次招聘會進行點評。
3.學生討論
(1)討論求職面試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
1)“請你簡單地做個自我介紹”。
2)“請你簡單地談一談家庭情況以及對你成長的影響”。
3)“你平常課余喜歡做什么”。
4)“談一談你所崇拜的人以及原因”。
5)“你認為自己有什么優(yōu)勢,有什么缺點”。
6)“你有什么成功的經(jīng)歷可以分享一下嗎”。
7)“你選擇我們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8)“你準備如何應對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
教師逐條講解其提問原因和回答技巧。
(2)討論應聘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明確:需具備過硬的技能、充分的準備、自信的態(tài)度、靈活的應答等。
4.課堂信息反饋(3分鐘)
參加這項活動后,認為我們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做好哪些事?明確:
(1)學好技能與知識;
(2)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組織;
(3)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我們在本研究中設計了六個循序漸進的實踐活動,并通過相應的評價機制推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由消極被動轉變?yōu)榉e極主動,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自立、自律、自覺、自強等能力,從而提升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楊志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張丹丹(1990—),女,漢族,山西運城市人,單位為運城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責任編輯: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