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開始正式接觸的一門理工類學科,由于之前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且這門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到相當吃力。物理學包含力學、光學、聲學、電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知道,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最大的難點就是電學與力學,同時這兩個部分也是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重點與難點。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培養(yǎng)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物理水平,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格外注重力學與電學相關知識的教學。本文主要立足于初中物理電學知識的教學,結合教學實際案例對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在電學部分的學習有很多困惑,許多學生都是在學習了電學的相關知識之后逐漸失去了對物理學的興趣,當然也就不能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學生學習物理電學知識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電學知識的學習,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利用多種新型教學方式與教學工具,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尋求初中物理電學課堂的變革,以適應不同學習的需要,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一、 初中物理電學教學的主要內容與難點
初中階段是物理學教學的起始階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帶領學生進入物理學的世界,這個階段涉及的物理學知識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難度。雖然物理學知識在很多情況下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相當大的關聯(lián),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觀察身邊事物與探索一些現(xiàn)象基本原理的習慣,加之在之前的教學階段中從未接觸到這類知識,物理學就顯得有一定的難度。
初中時期的物理電學知識主要有電流、電壓、電阻、電熱等定義與基本公式,還有關于電學的一些基本定理、概念以及電路圖識別。在這些內容的學習中,電路圖無疑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最為頭痛的地方,因為這類題目往往集合了幾乎以上所有的知識點,還需要學生對電路圖有一個相當清晰的認知,這需要運用到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記憶力等多種能力,是對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的考查,這對剛接觸物理學不久的初中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二、 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在以往的物理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會采取“說課”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往往會變成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給自己的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不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掌握度,這對物理電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 教師對實驗課不夠重視
物理是一門理工類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驗來佐證,但在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教師對于實驗課顯然是不夠重視的。為了快速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教師往往會直接將考綱上要求的實驗步驟、結論、注意事項等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這些知識,實驗課在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只有一個名頭而沒有實際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真正體會電路圖的連接過程,也就不能夠很好地去分析相關內容,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很大的阻礙。
(三) 學生學習勁頭不足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影響一門學科教學效率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只有學生對某些教學內容有著強烈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中去,從而更好地接受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由于物理電學的大部分教學內容都有著相當強的抽象性,所以僅憑教學內容本身是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此外,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電學的難度較大,這就會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產生一種退卻的心態(tài)。以上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電學的時候勁頭不足的問題。
(四) 課后作業(yè)布置不合理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后布置大量的題目作為家庭作業(yè)。但是這些作業(yè)往往重量而不重質,它對學生課堂知識的鞏固是不能起到最佳效果的,反倒會增加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讓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產生一種厭惡與抵觸的情緒。
三、 提升物理電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 利用實物或多媒體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比較抽象的事物,在解釋與其相關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實物或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例如,在教學電流、電壓、電壓等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同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能夠感覺到的風流做一個模擬演示:利用自動小風扇作為風源,組織學生一起制作排風管道。當風在管道中經過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jù)風流直觀地感受電路中的電流;風流動的時候需要壓力的加持,這可以類比電學中的電壓;風在前行的時候會受到一些事物的阻礙,同樣地,在電學中也有電阻的概念。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電學中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制作通風管道,通過觀察可以得出,不設分支的管道風量處處相等;主管道中流過的風量等于各分管道的總量;管道越粗短在風過的時候遇到的阻力越小。這個結論同樣可以類比到電學中,即串聯(lián)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并聯(lián)電路支流之和等于干路的電流;在長度一定的情況下,導線越粗電阻越小。
(二) 重視課堂中需要學生實際操作的實驗環(huán)節(jié)
物理學科是一門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許多結論的得出與規(guī)律的總結也有賴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因此,初中物理教學在電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格外重視實驗的教學,并在實驗課上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把實驗器材分配給每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組內成員分別去做實驗、觀察、數(shù)據(jù)記錄與分析等任務,每次實驗課都讓學生做不同的任務,基本上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的每個步驟中去。
例如,在教學《變阻器》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校物理實驗室中的變阻器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認識,并在教學了基本注意事項之后將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電源等實驗器材分給每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行分工進行有關變阻器的實驗。學生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更好地體會到變阻器的作用和影響,從而提升他們對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掌握度,提高教學質量。
(三) 采用分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教育體制改革之后,我國教育界逐漸興起了許多新型教學方法,其中分組合作是最為簡單有效的一種,因此這種方式得到的推廣也最為廣泛。在分組合作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首先在分配小組成員的時候,就要注意班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征甚至人際關系等多種因素,這關系到各小組成員是否能夠很好地進行合作,促進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如果一個小組中全都是些沉默寡言、遇事不積極的學生,那這個小組極有可能會在小組的競賽中失利,這不僅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更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對物理電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相當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促進學生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都是相當有利的。
(四)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定期歸納總結的習慣
每個學生在學習某個學科的知識以后都會經歷一個遺忘的過程,為了防止遺忘,教師會使用一些方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物理學的電學教學中有大量的概念、公式與定理需要學生進行記憶,但機械的重復是最低效的記憶方式。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記憶的內容往往是很容易被遺忘的。為了更好地記憶這些知識,教師應當在學完某一類關聯(lián)性比較強的內容之后留出一節(jié)課進行歸納總結,已達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歸納總結的重要性,有意督促學生養(yǎng)成定期歸納總結的習慣。
例如,在《歐姆定律的應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之前兩章有關電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歸納總結:首先是電流的概念與單位(安培),電流的值等于電壓與電阻的比,由此引出電壓與電阻兩個概念;電壓的單位是伏安;電阻則是這兩章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電阻的相關知識包括其定義、單位(歐姆)影響因素(材料、橫截面積、長度、溫度等)以及種類。電阻分為定值電阻與可變電阻,其中可變電阻又可分成電阻箱、電位器與滑動變阻器三類,滑動變阻器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本章主要教學了它的原理、接法及其在電器中的作用。此外,本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歐姆定律。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能夠幫助學生將一段時間內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復習與鞏固。
(五) 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
物理學的本質就是揭示現(xiàn)實生活某些物質的原理,因此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相當大的關聯(lián)性。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教材上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電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尋求電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來引出教學內容。同時,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尋找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物品,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完成作業(yè),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使用電筆去測家庭電路中的火線與零線,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業(yè),同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
四、 總結
綜上所述,電學是初中階段物理學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但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還有諸如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實驗課重要性與課后作業(yè)布置不合理等問題,這對初中物理電學的教學效果提升是非常不利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進行初中物理電學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實物或是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重視實驗環(huán)節(jié)、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定期歸納總結的習慣以及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等方式對物理電學的課堂進行變革,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景榮.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1):34.
[2]胡鳳俠.新課改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九).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428-429.
[3]馬明東.新課改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24):32.
[4]劉流生.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20):32.
作者簡介:
吳濤,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上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