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永
新課改背景下,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要注意深入發(fā)掘課堂中的情感資源, 引導學生在不同情感體驗中獲取文化知識、綜合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全面提升。 情感體驗對于人類思維形成與實踐操作有著重要影響,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語文課堂教學打造成為“情感場所”,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養(yǎng)成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可有效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情感教育平穩(wěn)有序?qū)嵤?,強化情感教育的實效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新媒體技術(shù),集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出內(nèi)容豐富且含有充沛情感的教學情境, 促使學生置身于實際情感中,直接、清晰地把握課文脈絡,切實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借助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反應,也就是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通過新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感知童年的情感。 對于文中描述百草園一草一物,乃至于“美女蛇”的神話傳說,尤其是對阿長的懷念,無不充斥著作者對童年、百草園的懷念。 在對百草園進行著重描寫這一部分,教師可輔以背景音樂“童年”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凸顯童年的無憂無慮。 學生置身于輕松且富有情感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將他們帶入到在百草園中,切實領悟到作者對這些地方的懷念之情,進而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個課下作業(yè), 讓學生觀察小朋友玩耍時的動態(tài)與神情,為寫作教學做準備。 在第二次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會積極踴躍發(fā)言,發(fā)表自己觀察到的結(jié)果“小朋友的眼睛亮亮的,不會去考慮其他,玩的時候根本不會顧及其他事物……”學生通過觀察,結(jié)合自身的感受,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進而寫出真情實意的作文,這就歸功于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教師應增強課文語言文字的解讀, 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文章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基于此,教師可借助一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角色扮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學生代入到實際情境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材中描述的情境, 充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與思想變化過程,引導學生將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進行有效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以此實現(xiàn)新課改下情感教育的目標。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首先,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基本知識的學習, 引導學生全面感知文章內(nèi)容;其次,教師可選擇部分片段,或者讓學生自由分組并自行改編課文內(nèi)容, 讓學生分別扮演 “父親”“母親”“二姐”“二姐夫”“叔叔于勒”“我”等相關(guān)人物,學生為確保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他們需深入文章內(nèi)容,掌握人物性格特征,進而體會到課文中蘊含的情感。 通過角色代入,感受于勒的生活場景及周圍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感受成年人的市儈與時代背景的不堪。 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強化對“叔叔”悲劇命運的理解,體會作者對叔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寄托,感受作者對這個悲劇社會的評判與深刻剖析,領會作者對整個社會前景的批判,在知識教學中巧妙滲透情感教育, 強化學生的愛國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朗讀與背誦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阻礙著情感教育的實施。 基于此,為推動情感教育的貫徹落實,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促使其形成互動共享的學習習慣,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學習是一種開放型的集體學習活動, 教師需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促使學生能夠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知識與情感觀念,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有效增強學生的團結(jié)意識與競爭意識。 例如,在《社戲》一文中,學生剛進入中學,其好玩、貪玩、愛玩的特性仍在,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 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中熱鬧的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講解社戲的由來、規(guī)模等相關(guān)知識,之后為學生設置一個具有開放性的話題, 引導學生自主討論, 并與他人分享不同地區(qū)的風俗習慣與地理風情。 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與情感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在學生討論之后進行文章解讀,使學生保持高昂情緒,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 情感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積極作用。 推動情感教育的深化與發(fā)展,教師與學生都應作出相應努力, 建立平等、 融洽的交流互動關(guān)系,促進新課改的貫徹實施。 因此,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需結(jié)合實際情況,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