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博,汗克孜·卡力
(喀什大學 中國語言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8)
在漢語中,“中”的詞性有名、動、形三種,因其含義不同,有兩種讀音(陰平和去聲)?!爸小痹诤幽戏窖灾凶x去聲的時候,其用法與普通話相一致,所以本文不對其進行深究。而是探討其讀陰平時的特殊用法,在答話中,表示肯定回答,相當于“行”“好”“嗯”“可以”,其否定形式為“不中”,疑問形式為“中不中?”。本文并不是對這些進行概括,而是探討在具體的河南新密話中,方言“中”的特殊用法所具有的主觀性。
主觀性是說話人的語言表達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即說話人在說話時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在說話中留下自我的印記[1]。河南新密方言“中”一詞承載了主觀性意義,對別人或自己的指稱在話語交際過程中表現(xiàn)了說話人的主觀視角、情感及說話人的立場[2]。本文主要針對河南新密方言所表現(xiàn)的主觀情態(tài)——積極應對情態(tài)和消極應對情態(tài)的意義進行深入研究。
“中”在河南新密方言中的含義表明其是一個評判詞和應答詞。作出正面評價時,表贊美;當回應別人時,相當于“好”“行”“可以”[3]。在不同的話語結(jié)構(gòu)中,傳達出說話者不同的主觀情緒。對河南新密方言對話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方言“中”在會話語境中表現(xiàn)出的核心情態(tài)意義為:說話人使用“中”傳遞某一信息時,因十分關(guān)照聽話人的主觀感受,而以肯定的態(tài)度表達內(nèi)容,以此來回應聽話人。同時,表明說話人以關(guān)照的心理來陳述命題,充分關(guān)照聽話人的主觀感受。下面把河南新密方言“中”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反映出的說話人的積極應對情態(tài)給予細分,主要有贊賞、應允、確認三種情態(tài)。
說話人由某一個外因的觸發(fā),而表現(xiàn)出一種欣賞、贊美的感情。贊美的對象可以是人或物,既可以是人或物的行為,也可以是人或物本身所具有的品質(zhì)。如:
(1)A:你咋(怎么)弄都中,我真是太佩服你了,怪不得人家都說你能的給豆樣(厲害),干啥都中。
B:你看你說哩,忒夸張了,我也是先試試,看中不中,也仫(沒)想?。ǖ剑┮幌驴沙晒α耍乙彩窍关埮鲆娝览鲜?。
“中”前加了個副詞“都”,表明說話者A在驚訝的同時,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聽話者B的贊美,直接引起了聽話者的注意。聽話者雖然表面上給予了謙虛的回應,事實上,話語中已透出其內(nèi)心早已接受了對方的夸獎。
(2)A:老張,你家的“灰球兒”真中,自己都能開門、鎖門,真不得了。
B:就這點中,平常管它太費事兒了,天天光亂隙撈(叼)東西,太煩人。
A:你也太苛刻了,誰家狗也不像恁家能(那)么聰明,人都還無完人,更何況是畜生,我要是有這么一條狗,我都屁顛屁顛(開心得要死)的。
B:也是哦,也是啊,我都某想住,你說哩也中啊(臉上喜顏悅色)。
在表達對某物的贊美時,說話者也是在“中”前加了個副詞“真”,再一次的肯定,說明事物在說話人心中的完美。聽話者接受信息之后,情緒高漲,談話雙方溝通起來順暢無阻,話題得以繼續(xù),從而形成話輪對。
從以上兩個方言實例中可以看出,河南新密方言“中”在使用過程中句子多為陳述性命題,在表達對人或物的贊賞時,多作為評判詞,詞前多加副詞“真/都”,語氣的加強以此來充分肯定對人或物的贊美。因河南新密方言“中”能夠表達出說話者的贊美,所以能讓談話雙方產(chǎn)生好感。情感的共鳴會使話題順利進行,從而產(chǎn)生話輪對。
句子語氣多為請求、命令、建議、邀請或咨詢[4],“中”的回復多表示答應、允許、同意、接受、支持。如:
(3)A:我們廝跟?。ㄒ黄穑┤コ曰疱伆??
B:中,現(xiàn)在就走吧。(話音剛落,B就拎起包,往外走)
(4)A:你看你那球困(樣兒),趕緊給頭發(fā)不拉不拉(理一理)。
B:中吧。(順手就整了整頭發(fā))
A:你咋那么臆癥(沒睡醒樣子),門都某(沒)關(guān)上,趕緊把門關(guān)上。
B:中,我只顧(忙著)進屋,都忘了。
說著說著,B就返回去,把門關(guān)上了。
(5)A:你給哪(在哪)呢?在弄啥嘞(干啥)?走走,快點上線,“吃雞”呢,還缺一個人,趕緊(快點)?。?/p>
B:中,中,中,馬上上線。
B口頭上答應A,A等了半天,B都沒上線。
(6)A:你別給我捯菜(夾菜)了,我自己會弄。
B:中,那你自己吃啥自己弄,別作假(客氣)啊,給(在)這,就給這當家。
剛說完,B就不自覺地A給夾起了菜。
以上四例中,是聽話人對對方的邀請、建議、命令給予的回應,都可以用普通話中的“好”“行”來代替。對于說話人提出來的意見、邀請等,聽話者都以肯定的語氣給予了信息上的回饋。只不過(3)(4)在答應的過程中,采取了實際行動,而(5)(6)只是口頭上的答應,并沒有落實到行動。這是語言交互主觀性表達手段的體現(xiàn)。崔希亮指出,在交際雙方進行話語交際的時候,說話人會把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如果交際的一方以此來尋求對方的呼應,或者交際的另一方對說話對手進行呼應,這種過程就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以上例子都可看出,“中”在帶有說話者的主觀情感的同時,還會把對方的感受考慮進去,從而給予了回應,這體現(xiàn)了“中”的交互主觀性作用。
信號的發(fā)出,需要信息接受者對信息發(fā)出者給予信息上的確認?!爸小北硎菊f話人在告知聽話者的過程中,聽話者給予相應的回應,表示收到信息,相當于“知道了”“行”。如:
(7)A:媽,我出去玩兒了啊,今黑(今天晚上)我不給(在)家吃飯了!
B:中,甭回來太晚了啊,路上悠住點(小心點)。
(8)A:今恰(早上),去買胡辣湯太晚了,某了,我就給你買了豆腐腦兒。
B:中,啥都中,某事。
簡單的一個“中”字,就附和上了對方告知的信息,讓傳話者確認自己傳達的內(nèi)容對方已經(jīng)收到,并給予了肯定。同時,“中”的回應證明了雙方交流到的信息是準確無誤的。
從“贊賞”到“應允”,再到“確認”,說話者在話題結(jié)構(gòu)中積極應對的情緒逐漸減弱。雖然,這三種類型都屬于同一種主觀情態(tài),但三者的區(qū)分也較易進行,可以從談話雙方的角色扮演以及語氣中來判斷。表示“贊賞”態(tài)度時,“中”的引發(fā)語句多是陳述句,說話人是話題的開啟者;表示“應允”和“確認”觀點時,說話者都為應答者,前者的引發(fā)語句多為疑問句,后者的引發(fā)語句多為告知對方信息的陳述句。在這三種類型中,“中”的語氣是依次遞減,在“贊賞”中語氣最強,表示由衷的贊賞、欽佩;在“應允”中的語氣相較之稍微減弱了點,表示對對方提議的正面回答。在“確認”中的語氣最弱,僅僅是回應對方,表示已經(jīng)知道了。
世間萬物都存在著兩面性,都是相生相克,對立統(tǒng)一,相生互化,人的主觀情態(tài)也不例外。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即便說話者口頭上說著“中”,但未必就是真的“中”,實則只是為了交際的需要,不想說又必須說,這就是消極的應對情態(tài)。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河南新密方言中,即便自己提的建議被別人婉言拒絕時,也會回應對方“中”,這樣既不會讓雙方發(fā)生矛盾,也不至于雙方尷尬,從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如:
(9)A:你著不著(知不知道),前幾天興華街開了個新市場,咱倆一特(一起)逛街吧?
B:我論文還某弄完呢,唱飯兒(下午)得交了。
A:中,那我自己去吧。
(10)A:我下樓要去買點偶肉(牛肉),你要不要帶點?
B:不用啦,我等會(一會兒)自己去吧。
A:中,那你早點去,他家偶肉忒(特)火,別一會某了。
從上面例子可看出,當發(fā)話者在對聽話者發(fā)出好意的邀請或示好時,聽話者都委婉拒絕,而發(fā)話者用“中”來回應對方,能顯得自己有禮貌、有度量,還能挽回面子。“中”的禮貌回應表明發(fā)話者接受了對方拒絕的理由,促使良好的關(guān)系得以繼續(xù)。
一般情況下,當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不滿時,必定會對其提出批評,進行教育。被批評者心里肯定不痛快,但是因為要維護雙方的關(guān)系,必然要壓住火氣,要退一步,而河南新密方言“中”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明了當事人的態(tài)度,是語言主觀性的鮮明體現(xiàn)。
(11)A:你天天弄啥嘞,天天給你說,你咋就不長記性嘞,某一點長進(進步),你咋光給東西亂放,你那一畝三分地給豬窩一樣,你能不能收拾收拾,看你那樣兒,我都煩,你都快給人急擰(著急)死了,還讓不讓活了?
B:中中中,著啦(知道),著啦,別提那么大勁兒(生氣),我一會兒就弄。
在A與B的對話中明顯能看出來,A對B的所作所為很不滿,難以忍受其行為,對其破口大罵,雖說是出于好意,出于關(guān)心,但言語未免鋒利了些,像刀刺一樣刺痛人心。這樣的刀子嘴豆腐心往往是對于愛的人才會如此??墒乾F(xiàn)實生活中,聽話者當面聽到這樣的言語,必定心里不痛快,若是知道話語的言外之意,或者出于某種現(xiàn)實的需要,就會不得不用“中”來回應。此時的“中”一般會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能緩解氣氛,避免直接沖突?!爸小钡倪B用,雖然顯露出說話者不耐煩的態(tài)度,然而,卻能看出其主觀上的退讓。即便心里不情愿,口頭上還是接受了對方的批評和建議。這時,“中”的后面還會添加上“著啦”,“你說哩對”,“你說啥都對”等[5],這樣更加表明了說話者在內(nèi)心不滿時,還會應和提建議者的主觀性情感。
說話者口頭上說“中”,其實是“不中”,這時不滿的情緒加大,有著極其諷刺的味道,聽者瞬間就能明白對方要表達的意思?!爸小痹谡Z境中,把說話者的言外之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
(12)A:俺孩兒今個(今天)測試,英語吃了100分,恁孩兒哩?
B:俺孩兒還行吧,那恁孩兒數(shù)學咋樣?
A:數(shù)學不咋地,才吃了90分。你還某說恁孩兒哩?
B:俺家蛋蛋兩門都是100。
A:那恁家蛋蛋真中,中哩很!
(13)叫她中去,她一天天可會瞎能,啥都中,讓她這回在老板面前中。
在(12)中,雙方家長都在變著法夸自己的孩子,當A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如B時,心里不痛快,就只好用言語來相激,表面上夸贊B的孩子,說著“中”,實際上“中”卻含有諷刺意味,把其嫉妒心理彰顯得淋漓盡致。(13)的話語中,句句帶有“中”,卻是對涉事者能力的否認,認為她在逞能。說話者在對涉事者不滿的同時,還有著幸災樂禍的味道,暗含竊喜之感,無疑是在諷刺對方。
與積極應對情態(tài)相反,從“禮貌”到“讓步”再到“諷刺”,消極情緒在逐漸加強。在語境中,表“禮貌”情感時,一個“中”字是說話者對對方簡單的拒絕回應,摻雜的負面情緒不多,對雙方關(guān)系維護都有利;表“讓步”情態(tài)時,“中”的反復運用,體現(xiàn)了說話者在不滿的同時,又在努力地克制;表“諷刺”態(tài)度時,“中”體現(xiàn)的是說話者在交流過程中處于下風,是失利的表現(xiàn)。
本文在認知語言學的主觀性理論的指導下,基于鮮活的語料——河南新密話,對其所含有的富有典型性的方言“中”進行了具體研究。主要是對河南新密方言“中”所含有的說話者的主觀情態(tài)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有積極應對情態(tài)和消極應對情態(tài)這兩類,并對其從屬的“贊賞”“應允”“確認”“禮貌”“讓步”“諷刺”的主觀情態(tài)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態(tài)差異進行具體的描寫,闡釋了其情態(tài)意義。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觀性研究,會使說話者恰當掌握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觀情態(tài)意義,從而表現(xiàn)出高的情商,利于人際交往。從方言學角度來談,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觀性研究,不僅對以往河南方言的研究有所補益,還為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