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外國語學院 張巖紅
請看以下例句:
大家一定會感到這兩個例句都很別扭。但是如果把例(1)(2)分別改成例(3)(4)的話,則會覺得自然多了。
為什么「伺う」換成「參る」后句子就通順了呢?這是因為,「伺う」和「參る」盡管都屬于自謙語,但是由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不能等同。這種差異就在于說話人表示敬意的對象不同?!杆扭Α贡硎菊f話者對動作的對象的敬意;而「參る」則表示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敬意。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例(1)的動作的對象是「公園」,但對「公園」這樣一般的公共場所是沒有必要表示敬意的,因此這里用「伺う」顯然不合適。例(2)所涉及到的動作的對象是「祖父の家」,在他人面前對自家人表示敬意自然不妥,因此例(2)也不合適。
將例(1)改成例(3)后,由于「參る」表示對聽話者的敬意,因此句子就不會感到有什么不妥了。例(2)改成例(4)后,由于「參る」不表示對動作的對象「祖父の家」的敬意,而只是向聽話者表示敬意,因此例(4)句子成立。
這就是說,盡管「伺う」和「參る」都可以作為自謙語表示敬意,但由于它們所表示的敬意的對象不同,前者表示對動作的對象的敬意,而后者表示對聽話者的敬意,因此二者在用法上也是有所區(qū)別的。
為此,在日本文化審議會于2007年2月2日向文部科學省提交的「敬語の指針」中,將自謙語一分為二,分成了自謙語Ⅰ和自謙語Ⅱ,以示區(qū)別。即,自謙語Ⅰ表示的是對動作的對象的敬意;而自謙語Ⅱ表示的是對聽話者的敬意。
比如我們可以說「先生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但不能說「祖父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因為「伺う」所尊敬的對象可以是動作的對象「先生」,而不能是自家人「祖父」。若將「祖父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中的「伺う」換成「參る」,說成「祖父のところに參ります」的話,句子就顯得穩(wěn)妥多了。因為這時的「參る」與動作的對象「祖父」無關,只是對聽話者表示一種敬意,因此句子是成立的。
如果談話中的動作的對象和聽話者是同一個人,而且都是需要尊敬的人的話,那么這時用「伺う」和「參る」都無妨,句子都成立。例如:
需要說明的是,例(5)表示說話者對動作的對象「お宅」的敬意,而例(6)則表示說話者對聽話者「あなた」的敬意。表面看似乎沒什么差別,但仔細推敲的話還是有所區(qū)別的。
那么自謙語Ⅰ和自謙語Ⅱ是怎樣來區(qū)分的呢?先說自謙語Ⅱ。一般來說,典型的自謙語Ⅱ有「いたす」「申す」「存じる」「參る」等。它們都表示對聽話者的尊敬。例如:
從以上這些例句可以看出,它們均不涉及動作的對象,只表示對聽話者的敬意。
再說自謙語Ⅰ。自謙語Ⅰ的典型形式為「お/ご~する」「お/ご~申し上げる」等一般型。此外還有像「申し上げる」「存じ上げる」「伺う」「いただく」「さしあげる」「お目にかかる」「お目にかける」「ごらんに入れる」「捭見する」「捭借する」等固定形式的特定型。它們都表示對動作的對象的尊敬。例如:
這些例句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是對動作的對象(波浪線部分)表示敬意。
了解了自謙語Ⅰ和自謙語Ⅱ的特點后,以下例句為什么不能成立,則不言自明。
(7)私は六時の特急にお耬りします。
(8)私は每晚ラーメンをお作りし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