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與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對計算從規(guī)律本身到規(guī)律內涵都能夠理解透徹,穩(wěn)步推進;要指導學生通過在題目中去摸索規(guī)律,來掌握特定類型的計算技巧;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強調學生要特別嚴謹,訓練學生解題的敏感性;要平衡好速度和質量,通過限時訓練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只要方法科學,訓練得當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能力;小學數學;提高方法
數字,是數學學科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學生從咿呀學語開始就陸陸續(xù)續(xù)地接觸數字,進入小學之后正式地學習數字的處理,包括數字的搜集、整理、分析、計算等,其中,計算能力就是一個起著關鍵性的能力。教師應當有策略性地從多個方面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 夯實基礎 穩(wěn)步推進
萬丈高樓的筑造離不開一磚一瓦的堆砌與一石一沙的澆灌,這是地基之于高樓穩(wěn)固性與持久性的根本保證。學習亦是同樣的道理,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應當幫助學生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
比如,《九九乘法口訣》,作為正整數一至九的乘法運算規(guī)律,它是學生學習十以內正整數乘除計算的重要工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解釋清楚每一句口訣的來源和具體意思,最好是通過實物演示的方式,比如“二二得四”,教師可以用兩個蘋果兩個水蜜桃等來作為學生數數的輔助工具。實物演示有利于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從而在后期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抽象規(guī)律認知能力。其次,教師要督促學生熟讀乘法口訣,無論是從頭到尾按順序地識記,還是隨意從中抽出一句地提問,都必須能夠做到快速反應。最后,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計算案例來幫助學生更清楚直觀地理解乘法口訣。又比如,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等各種計算規(guī)律,教師都應當按照上面闡述的三步教學法去實施,以幫助學生從規(guī)律本身到規(guī)律內涵都能夠理解透徹,以為后面更復雜的計算知識打好基礎。
二、 摸索規(guī)律 掌握技巧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是先后經過由簡單到復雜,由共性到個性的,這意味著,隨著學生接觸的計算題目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計算知識越來越多層次時,學生對計算題目的認知儲備量也是在同步增長的,當學生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在題目中去摸索規(guī)律來抓住特定類型的計算技巧。
比如,教師可以書寫出以下幾道題目:21×11、31×21、41×51、61×11,讓學生先按常規(guī)計算思維與計算順序得出計算結果,分別為:231、651、2091、671,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自己學著觀察這幾道題目都有什么共性,很快有學生指出都是個位為1的兩位數相乘。在這個共性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們仔細觀察計算式及其計算結果之前有什么關系。比如,有的學生發(fā)現,在21×11=231這道計算式中,十位數2與十位數1相乘的結果為2,剛好是積的第一位,十位數2與十位數1相加的結果為3,剛好是積的第二位,最后一位數是1。當學生提出這個規(guī)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用這個規(guī)律與思路去逐一驗證31×21、41×51、61×11,經過驗證后學生們驚奇地發(fā)現每一道計算式都滿足了這個規(guī)律。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這一規(guī)律進行抽象化地補充與總結:對于個位數為1的兩位數相乘,其方法是十位數與十位數相乘得出積的前部分,而后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得出積的中部分(滿十則進一),最后再加一個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啟發(fā)下,一步步地從個性摸索出共性規(guī)律,再將共性規(guī)律運用到個性題目上,從而掌握了用技巧解題的這一技能,無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 培養(yǎng)審題 強調嚴謹
在日常的作業(yè)批改中,不難發(fā)現,部分學生容易出現“粗心”的解題毛病,比如小數點漏看、錯看,比如數值的位數沒有對齊,比如計算符號看岔了等等,這些看似因為粗心而出現的計算問題,其實是學生審題能力欠缺與薄弱的表現,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強調學生要特別嚴謹。這里的審題包含了兩個層面:其一是讀題的準確性,比如運算符號,數值本身等,尤其是當計算題目融入文字類應用題等時,要注意不要被文字抓取了過多的注意力或者是被文字干擾了對數值計算的判斷能力。其二是解題的準確性,比如計算規(guī)則的前后順序,計算結果最后的標點符號等。審題習慣與計算能力的提高非常關鍵,而這又需要學生在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提醒自己,從而有助于訓練自己的解題敏感性。
四、 限時訓練 提高效率
教師還可以通過限時訓練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日常的課堂題目設計成具有“短平快”的風格:一組有五道題目,共有五組,五組限時一定的時間,看學生能夠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多少道題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平衡好速度和質量,既不能過分追求速度而導致學生在限時內馬虎答題,又不能因為關注于答題的準確率而養(yǎng)成了多次地,反復地,過多地檢查工作等。為了讓限時訓練更好玩,教師可以利用課中的時間,將其成為一個調節(jié)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情緒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突兀地,死板地將其條框化地設計成課堂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
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生對計算規(guī)則的熟悉以及對計算技巧的洞察,除此以外,學生還需要對數據數值保持較好的敏感性與敏銳度。小學生當前正在慢慢地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與成長,數學計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擺渡載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淺至深,從單一到多元,從共性到個性地進行有方向性,有目的性,有策略性地引導,從而幫助學生不斷地提高數字的計算能力。
作者簡介:
柳錦紅,遼寧省營口市,遼寧省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