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李敏瑜
摘 要:“留守兒童”作為改革開放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衍生品”,在長期遠離父母的生活與學習情況下導致留守兒童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是因為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生活條件等因素所導致不能與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和學習,由于缺少父母親情呵護與教育監(jiān)管,留守兒童過早地承受生活的壓力,不僅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也會影響其自身的思想行為準則出現(xiàn)偏差。如何避免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中要重視的部分,本文對此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策略
對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來說,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其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也是矯正起來比較困難的一個問題,由于心理健康的隱性特點,通常是在兒童出現(xiàn)問題之后才被發(fā)覺,對其生活和學習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何避免則需要從根本上進行引導,及時地對其進行疏通和教育,在學習和生活上及時地引導與溝通,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與生活氛圍,考慮一切有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因素,運用正確的方式培養(yǎng)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 構建學生學習成長檔案,為針對有效地展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供應有利依據(jù)
留守兒童在農(nóng)村生活中基本處在家庭和學校兩個場所,由于留守兒童在家庭中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隔代人之間缺乏溝通、價值觀和理念等的不同,導致孩子在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遇到心理問題和困惑時,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解決和疏導,長此以往很不利于孩子積極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造成孩子自閉、自卑和抑郁等問題,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學校作為孩子在農(nóng)村里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必須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問題。作為學校方面應構建學生學習成長檔案,為有效地展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供應有利依據(jù),在學生的成長檔案中應包含家庭基本信息、學生在校表現(xiàn)、學習成績、聯(lián)系方式以及學生特長、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狀況和身體健康等信息。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并配有專門的心理疏導教師,從而給予學生科學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心理問題。并且,作為班主任應給予留守兒童充足的關心和愛護,從生活到學習再到學生心理,通過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實時掌握學生心理思想動態(tài),從而給予針對有效地引導,幫助留守兒童樹立積極健康心理,順利度過青少年成長階段,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給予每一位學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構建良好和諧的班風班紀,使留守兒童在和諧班風中樹立起積極、樂觀、堅強、自信的思想價值理念。
二、 構建起方便快捷的互動平臺,加強留守兒童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
想要保證留守兒童積極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和諧的親子關系是首要前提。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來講,在他們的內(nèi)心中最渴望的是能與父母天天在一起。為此,在充分了解留守兒童內(nèi)心渴求的情況下,學校應為其構建起方便快捷互動平臺,使留守兒童能夠隨時和家長進行聯(lián)系和溝通,在頻繁交流和互動中培養(yǎng)感情,使留守兒童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繼而推動留守兒童積極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具體可通過下述幾種方式構建和諧親子關系。首先,在小學的心理咨詢室中設置一部讓學生免費使用的親情電話,并告知學生家長,學生可隨時與家長聯(lián)系和交流,同時家長也可隨時聯(lián)系孩子,為家長和學生之間搭建起一條溝通情感的橋梁;其次,班主任也可通過新媒體,組建家長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互動,使學生家長能夠?qū)崟r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生活、學習及心理狀態(tài);并且,教師也應提倡學生家長利用學生假期的時間,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走出農(nóng)村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既能幫助孩子拓展眼界,又能促進和諧親子關系的形成。每年都能和孩子有一段共同相處的時間,用心去關愛孩子的身心成長,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更加有助于留守兒童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家長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須擔負起這一責任。最后,應充分利用校園組織多種活動,促進留守兒童形成積極健康心理。比如,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少年先鋒隊展開的各種活動當中來,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向上的、堅強的、陽光的思想情感教育,體會集體的溫暖和關愛,學會團結協(xié)作、互助互愛、關心他人、善于溝通和表達等,促使留守兒童積極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三、 充分發(fā)揮政府和社會的引導作用
除了學校以外政府也應充分發(fā)揮其職能作用,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引導學生家長意識到自身對子女具有監(jiān)管及教育的責任,強化農(nóng)村孩子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并幫助其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以正確的方法與孩子交流,可通過組織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培訓班的形式,提高監(jiān)護人教育素養(yǎng)。同時應重視寄宿制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在校學習和生活條件。在社會方面,應多組織和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使留守兒童在活動中結成幫扶對子,讓留守兒童體會“父母”在身邊的溫暖和關愛,繼而促使農(nóng)村留守兒童積極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另外,可利用當?shù)氐碾娨?、廣播、報紙等途徑對留守兒童展開普法、科學知識等的宣傳和教育,幫助留守兒童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從了解社會時事新聞和各種事件中認知世界,并在各種積極向上的事件中獲得積極情感教育,獲取正能量,推動“留守兒童”積極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及發(fā)展。
四、 結束語
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都有享受溫暖親情與學習生活的權利,學校與教師不僅要將關注留守兒童作為教育的重點,更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感情與關愛,呵護留守家庭的孩子,為其創(chuàng)造平等的學習條件,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與老師的溫暖,在溫暖的陽光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鄭艷芹.關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4):62.
[2]劉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Meta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1):68-70.
作者簡介:
陳晨,李敏瑜,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古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