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的一組以長時間存在的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全球第3大非傳染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疾病[1]。長時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患者的腎臟、眼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慢性損傷以及功能障礙,嚴重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2]。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糖尿病相關知識,導致生活方式不健康,服藥依從性差,影響治療效果[3]。研究發(fā)現(xiàn),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4]。因此,本研究探討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經(jīng)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選擇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55)與對照組(n=55)。納入標準:(1)符合II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2)均為住院患者;(3)接受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4)可獨立配合健康教育;(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糖尿病并發(fā)癥者;(2)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合并高血壓者;(4)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5)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6)合并惡性腫瘤者;(7)中途退出者。實驗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36~69歲,平均為(47.29±7.62)歲,病程1~15年,平均為(6.71±1.28)年。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32~67歲,平均為(47.13±8.04)歲,病程1~14年,平均為(6.79±1.25)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干預,由??谱o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的概念、發(fā)病機制、發(fā)病原因、防治措施、治療藥物及飲食控制等。
實驗組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一對一口頭健康教育、發(fā)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冊、開展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電子屏幕播放視頻、情景模擬。(2)內(nèi)容多元化: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發(fā)病原因、藥物種類、運動方法、飲食控制、預防并發(fā)癥;胰島素注射示范及練習;自我監(jiān)測血糖方法。(3)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及身體狀況。(4)具體內(nèi)容:①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電話號碼、病史、病情等,并定期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②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不可使用含糖量高、脂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嚴格控制每日三餐的蛋白質(zhì)、脂肪、糖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每日記錄進食情況;③指導患者合理運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其身體狀況為患者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法及運動內(nèi)容;對于較為年輕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慢跑、游泳等運動,每日1次,每次40 min;對于年齡較大且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瑜伽、打太極拳等運動,每日1次,每次20 min;④囑咐患者按醫(yī)囑服用藥物,不可隨意加減藥物劑量或者擅自停用藥物,減少患者漏服藥、亂服用情況,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⑤指導患者進行血糖監(jiān)測,并指導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現(xiàn)場示范后指導患者進行練習,直到患者掌握操作方法,囑咐患者定期到醫(yī)院檢查。
(1)采用疾病感知問卷(Chines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Revised,CIPQ-R)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疾病認知度,包括7個維度,評分與疾病認知度呈正比[6]。(2)自制生活方式調(diào)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方式,包括6個維度,評分與生活方式呈正比。(3)采用健康狀況問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包括8個維度,總分100分,評分與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7]。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疾病認知度水平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方式比對照組患者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zhì)量比對照組患者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是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會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增加[8]。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抑制病程進展,而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控制飲食、科學運動、建立的生活習慣可最大限度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9]。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綜合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起著重要作用[10]。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模式干預,但該模式缺乏系統(tǒng)教育理論,缺乏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使得干預效果不佳[11-12]。本研究對II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疾病認知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疾病認知度比較(±s,分)
注:t1、P1表示干預前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t2、P2表示干預后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
實驗組(n=55) 干預前 16.52±2.61 15.92±1.94 12.66±1.53 15.29±1.79干預后 24.91±3.12 20.88±2.24 19.02±2.26 20.61±2.38 t值 15.296 12.412 17.282 13.24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16.23±2.18 15.97±1.86 12.74±1.59 15.31±1.86干預后 19.37±2.96 18.52±2.19 15.80±2.17 17.82±2.11 t值 6.334 6.582 8.436 6.61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1值 0.632 0.138 0.269 0.057 P1值 0.528 0.891 0.789 0.954 t2值 9.553 5.587 7.622 6.505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實驗組(n=55) 干預前 18.18±1.84 17.19±2.35 17.03±2.05 112.79±12.14干預后 25.90±2.26 23.13±2.71 26.25±2.92 160.70±15.72 t值 19.962 12.281 19.165 17.88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18.20±1.95 17.26±2.11 17.15±2.38 112.76±13.22干預后 22.27±2.19 19.68±2.36 21.31±2.66 134.77±14.85 t值 10.293 5.669 8.643 8.20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1值 0.055 0.164 0.283 0.012 P1值 0.956 0.870 0.776 0.990 t2值 8.554 7.120 9.463 8.896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方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方式比較(±s,分)
注:t1、P1表示干預前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t2、P2表示干預后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
實驗組(n=55) 干預前 66.68±7.47 65.23±4.25 68.52±5.38干預后 85.57±10.76 78.68±6.27 79.49±8.82 t值 11.110 13.168 7.874 P值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66.52±6.27 65.01±4.91 68.88±5.31干預后 72.64±9.52 71.27±6.51 73.85±7.22 t值 3.982 5.693 4.112 P值 0.000 0.000 0.000 t1值 0.121 0.251 0.353 P1值 0.000 0.802 0.725 t2值 6.674 6.080 3.669 P2值 0.000 0.000 0.000實驗組(n=55) 干預前 62.63±5.87 55.48±5.62 62.18±6.78干預后 84.83±8.15 76.16±6.28 78.65±9.27 t值 16.392 18.198 10.635 P值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62.69±6.01 55.89±5.59 62.12±6.62干預后 75.05±7.90 62.78±6.32 71.22±8.25 t值 9.234 6.401 6.380 P值 0.000 0.000 0.000 t1值 0.053 0.372 0.047 P1值 0.958 0.709 0.963 t2值 6.391 11.137 4.440 P2值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注:t1、P1表示干預前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t2、P2表示干預后兩組比較統(tǒng)計值。
實驗組(n=55) 干預前 72.11±5.22 66.12±3.70 67.24±7.13 64.76±4.28干預后 88.12±7.16 83.54±5.96 84.49±9.67 74.69±5.16 t值 11.160 18.416 7.870 10.98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71.67±5.15 66.93±3.93 67.82±7.03 64.51±4.52干預后 79.79±6.81 76.67±4.82 73.28±7.65 68.80±4.92 t值 7.053 11.615 3.241 4.762 P值 0.000 0.000 0.002 0.000 t1值 0.445 1.113 0.430 0.298 P1值 0.657 0.268 0.668 0.766 t2值 6.252 6.467 5.287 6.126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實驗組(n=55) 干預前 64.62±5.10 65.72±7.75 64.26±4.15 61.96±7.76干預后 75.90±6.49 76.26±6.48 73.93±7.11 76.24±8.80 t值 10.135 7.737 8.711 9.02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55) 干預前 65.87±5.66 65.27±7.07 64.27±4.67 61.74±7.15干預后 70.11±6.82 71.36±5.24 69.25±6.25 68.38±7.68 t值 3.545 5.132 4.734 4.693 P值 0.001 0.000 0.000 0.000 t1值 1.217 0.318 0.012 0.015 P1值 0.226 0.751 0.991 0.887 t2值 4.561 4.361 3.666 4.990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疾病認知度水平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通過行為教育及信息傳播幫助患者充分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提高患者知信行[13-14]。表2中,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方式比對照組患者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通過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幫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影響患者的生活習慣,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5-16]。從表3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zhì)量比對照組患者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幫助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改善生理狀況,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7]。
綜上所述,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護理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