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改革推行,打破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更著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同樣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這有利于他們長遠的學習和發(fā)展。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綜合素質,為將來學習更深奧的數學知識做鋪墊,對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大有裨益。在充分了解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和內涵之后,結合實際開展數學教學,探討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進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 ? 核心素養(yǎng) ? 特質與構建
數學課程的核心素質具有鮮明的學科特征,關系到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學習本質和能力。核心素質的內涵和特質具有發(fā)展性、實踐性和基礎性特點,教師要把握好這些特點,有利于優(yōu)化數學的教學理念,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可以從數學的人文、意識和思維三方面來概括分析[1]。首先,數學人文是保持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追求數學的美感,渴望與數學交流。具體而言,學生對數學有強烈的學習動機,遇到數學的困難也不會逃避,而是在頭腦中時常分析數學問題尋找答案。堅持數學嚴謹、科學的原則,通過閱讀和理解數學語言,了解數學結構的技術美感。例如,了解數學的對稱美,在小學數學中,對稱的幾何圖形隨處可見: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圓形、圓柱體等都是代表性的對稱結構。聯系生活中的事物也有類似的結構,如紛飛的蝴蝶、高懸的燈籠、婚慶的“囍”字,無一不體現著數學的美感。其次,數學意識則是體現學生的空間、符號意識,運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的角度解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能進行智力拓展訓練。最后,數學思維的形成,幫助學生解決抽象問題,增強推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運用數學思維,將較復雜的問題,通過推理轉化為熟悉的知識,也可以把生活中難題簡化為數學問題,加以計算分析快速解決。例如,有一個人帶著貓、雞、米過河,船除需要人劃外,至少能載貓、雞、米三者之一,而當人不在場時貓要吃雞,雞要吃米。試設計一個安全過河方案,并使渡船次數盡量減少。合理的方案是,先帶雞過去,空手回來;再帶貓過去,帶雞回來;然后帶米過去,空手回來,最后帶雞過去。這種趣味的數學題,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推理能力,使數學變得生活化。
二、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
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變化較快,對知識的需求量大,思維也較為靈活。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客觀規(guī)律,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知識的探索[2]。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大程度開發(fā)學生智力,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活想象力,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增強數學的實踐應用能力。從另一角度來說,數學學習的基礎也就是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果拋開核心素養(yǎng),只是對數學知識進行簡單的理解和運用,那么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灌輸,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無法深刻理解數學知識中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覺生活中的數學,學會使用數學理解客觀的事物現象。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準確的數學計算習慣,與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更加理性從容地思考,能夠以小見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生活習慣,為重大抉擇時增加自信心,為漫長人生道路鋪設基石。
三、構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增強學生的數學敏感度
大部分情況下,對于數學知識敏感度較高的學生,學習成績更為優(yōu)異。在各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運算始終是其最重要的一塊體系,那么我們必須重視數字,重視數字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在平時的習慣中,時間觀念是最鍛煉人數字敏感度的一種方式,往往有時間觀念的人能很容易的想到數字之間的聯系,而且會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不虛度光陰,守時、守信用的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和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自身的數學敏感度,對于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例如,在課堂中對一些特殊知識的記憶,數的平方、100以內的質數、九宮格數字的和。通過對這些數字的運算和記憶,可以提高對數學題的解決速度。在生活中,學生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數字,零食的價格和重量、紙牌游戲21點的數字組合、摩天大樓的樓層、紅綠燈的秒數等。觀察這些生活中的數字特征,領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將數學和生活相結合。
(二)增強數學課堂的實踐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更注重實踐性教學,學生可以得到更多機會鍛煉和成長,學生通過實踐可以顯著提高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3]。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加課程參與感。這樣一來,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又能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概念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變化的影子》課程時,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小組,自由選擇實踐目標,如旗桿的影子、教學樓的影子、同學的影子等。在室外的陽光下同一地點,記錄好不同時間段的影子長度和形狀變化。學生經歷觀察、測量影子長短及方向變化的過程,體會影子長短、方向變化與時刻的關系,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形成初步的觀察現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與同學合作、交流與觀察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及對數學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實踐過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三)鞏固學習知識,增強學習自主性
小學生學習知識量大,同時學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更好的鞏固學到的知識,加強自主學習意識,制作數學錯題集是不錯的方法。首先,學生要及時摘抄錯題,不管是平時作業(yè)的錯題還是考試卷上的錯題都要及時摘抄,養(yǎng)成良好的錯題收集習慣。其次,歸類總結錯題,按題型對錯題進行歸類總結。把相似的錯題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學生比較總結,記住自己的錯誤原因。最后分析改正錯題,分析錯誤原因,并把正確的解題思路寫在后面。錯題集能反映出學生在這一階段的薄弱之處,促使學生研究錯誤造成的原因,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去彌補。同時也能有效避免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同類錯誤;并且能促使學生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教師通過批改作業(yè)發(fā)現學生的錯題,從而反思課堂教學上的不足,促使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中進行改進。教師通過講解學生的典型錯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反思他們在獨立作業(yè)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盲點和思維誤區(qū)。每個學生的情況都各不相同,除了集體教學,有些學生也需要教師進行個別輔導。教師通過翻看該生的錯題集,可以發(fā)現該生的知識薄弱點,通過幫助學生分析和糾正錯題集里的題目,能夠有的放矢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后續(xù)學習的信心。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評價偏重于學生應試考試的成績結果,忽略了對學生全方位整體性的評價。要想構建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首先必須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模式,并不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目標,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無法增強解決困難問題的信心。教師應該不斷大膽嘗試,找到最適合學生的評價體系,除了各階段考試成績,還要將學生日常課堂中的對知識的學習欲望、課程參與度、實踐課程表現都納入評價范圍。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建立“數學知識記錄簿”,對學生數學的進步情況進行記錄,多給予指正和引導。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對學生在課余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情況進行了解,體現學生課堂和課后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可以作為加分項。還要注意對學生數學思考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情境時,能否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否發(fā)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并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要關注學生在數感與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意識、推理能力、應用數學的意識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并非一蹴而就,教師必須持續(xù)鉆研,開發(fā)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許利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構建[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4):163.
[2]趙志會.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方法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04):189.
[3]申娟.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分析[J].考試周刊,2019,(43):88.
(作者簡介:習海月,長春市二道區(qū)遠達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