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燕
(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利用典型的民族音樂片段進行節(jié)奏訓練和旋律演唱訓練,就是民族音樂風格的視聽教學,通過這種教學,使得學生的音準感、節(jié)奏感、樂感和音樂變現力得到提升和發(fā)展,對傳播民族音樂也起到了傳承作用。
民族音樂風格的視唱特點如下:
1.豐富性。中國民族音樂歷史久遠,種類繁多,個性鮮明,五十六個民族的存在,更是使得音樂形式百花齊放、各具韻味,引領著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是一座取之不盡的音樂寶庫。
2.本土性。民族音樂是一種從我們熟悉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旋律,與西方音樂素材相比,民族音樂風格的視唱反映了我們東方人的生產、生活和審美習慣,這種親密和熟悉,本質上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感知旋律、表達音樂。
3.調式特點。中國民族音樂在其調式中具有獨立的東方韻味,廣泛地使用五聲調式和基于五聲調式的各種調式。這種調式音階通常很少或沒有偏音,在旋律上形成柔和、委婉、流暢的音效。
4.旋律特征。民族音樂喜歡用“線性旋律”,音樂往往聽起來清晰明了。這樣就更容易掌握民族音樂的音準和風格特征,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感受音準、學習和演唱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用民族音樂風格的視唱教學推廣民族音樂,也可以在“量”上有無限的延展,這種數量的增加,不僅能恰當地體現學校對民族音樂推廣的責任,而且能實施民族音樂教育,大大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加強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將在他們未來的教育傳承中反映出這種意識,并真正將民族音樂傳遞給國家的未來。
綜合前面所言,運用民族音樂風格視唱練耳,可以有效地克服高等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課時少、要求高的現狀,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弘揚民族音樂,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意識。
筆者對民族音樂風格視唱的教學探索如下:
(一)教材。要形成系統(tǒng)的、有明確分類的、有當代特色的視唱教材,就必須把民族和非民族的視唱風格分開。具有民族特色、積極性和影響力的當代音樂作品也可包括在內。通過民族音樂集中的體驗和實踐,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音樂意識。
(二)教師。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聽唱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要海納百川,努力吸取優(yōu)秀民族音樂的精髓,還要通曉民族音樂背后的人文、民俗、歷史及地理背景,努力練習自己的唱功,民族音樂中的滑音和甩腔一定要學好、教好。
(三)教學理念。在視唱教學和考試中,許多教師偏向于把音準和節(jié)奏當成唯一的評價標準。他們認為,如果音準是正確的,節(jié)奏是正確的,就沒有任何問題了,這是教師們有所缺乏的。視唱曲也是一部音樂作品,也要有其思想和情感的表達。當學生有能力演唱整個視唱后,還要注意它的藝術性。
(四)評價方法?!耙暢魳窌币砸魳窌男问綔y試學生的學習成果,已在一些高校出現,它的曲目表演包括單聲部、多聲樂、邊唱邊彈、音樂律動等等。歌唱形式包括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等,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促進了視唱教學改革。這種形式也可以通過一些變革應用于高職音樂教學。具體可以將音樂會的規(guī)??s減為班里的分組視唱表演,在單曲、合唱等形式的基礎上,音樂會還可以由鋼琴伴奏和靈活的打擊樂伴奏,當地的民歌演唱,兒童歌曲表演等等都可以加入進來。這樣的變化既能保留視唱音樂會的優(yōu)點,又符合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習條件,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和器樂的藝術視唱和準備過程中,進一步探索音樂和器樂的藝術本質,在安排和執(zhí)行表演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堂教學。在這一點上 “表現欲”和“表達力”尤為重要。當學生在視唱中表達一定表達力時,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當教學可以使學生產生某些音樂表現欲,但同時他們的表現力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往往會感到沮喪。認為“這是我沒有能力做的事情”,反過來,學生的表現欲就會逐漸減弱。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能力和課堂反饋,根據學生表現欲和表現力的發(fā)展靈活調整好課堂教學,確保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要改變當下民間音樂風格視唱教育不理想的現狀,需要充分了解民間音樂風格視唱的特點,更需要教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果和專業(yè)水平,在兼顧二者的前提下,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大力弘揚和傳承我國的民族音樂。